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
2018-04-26黄海山
黄海山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科研技能得到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師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剩余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确实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得看清一些问题:
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始终要起指导作用。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特别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相互理解的气氛。当学生认为教师是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师生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时,学生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助手、朋友和导师,对学生大胆的设想给予肯定和支持,对学生合理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一些建议供他们参考,使学生准备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智力培养的多元化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体现了它在多元化培养学生智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合作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渗透着多元智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的组织中要注意到这些过程中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停留在合作学习、提高技能这个层次上。
三、在合作学习主题任务的布置和具体操作实施中,要充分到考虑分层问题
学生具有根本的个别差异性,因此,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层次分工合作,设计完成任务。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原有的基础,完成本层次水平的作品。对个别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某层次水平的作品。反馈评价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布置新的更高层次的任务,进行拓展训练。
四、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分组应合理,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要科学
例如分组时小组范围要小,如果小组的人数过多就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互相推诿前期任务,最后任务合成的时候也要相对较多的时间。而相反,小组的成员较少时,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与合作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而且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任务以后可以去完成那些有难度的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情况是:小组中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小组或小组中绝大部分工作,而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无所事事,有的甚至借机逃避学习的责任,也就容易出现“是个别人的事,能者多劳”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强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消除学生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五、在合作学习中,避免出现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而未达到实质上的真正协作
一个任务布置下来,学生做简单的分工,然后就是学生“各自为战”,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再让学生“合作”做个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很安静,纪律很好,但这只是表面性的协作,学生之间交流太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探讨和交流。所以真正的合作要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让不同创作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这样的合作才能“貌合”“神合”。
的确,“合作学习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小组成果评比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仍存在着若干限制,例如学生的组织问题、教师对课堂的调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地探究和创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