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的黄铜灯如此风靡?
2018-04-26姚芳沁张菁
姚芳沁 张菁
也许你并不知道Tom Dixon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在各大人气餐厅、酒吧和杂志上某位名人的家中,看到过他设计的家具。哪怕不是从这些场所,你也能从淘宝和本地灯具城里看到他的灯具仿制品,通常是畅销 款。
没有受过正规设计训练的Dixon是当下英国最知名的设计师之一,他以家具和灯具设计为主,其同名品牌Tom Dixon不仅在全球60多个国家销售,还被众多博物馆收藏,包括伦敦的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馆和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其最经典的设计包括镜面太空球吊灯(Mirror Ball)、金色泡泡吊灯(Copper Shade)和黑泽吊灯(Beat Light),这些灯具用金属的材质通过圆润的外形给人带来一种柔和感,将现代设计以不同以往的形象呈现。
如今,拥有一盏Tom Dixon的灯,或者一套他的黄铜产品,会被视为良好品位的表现—哪怕它只是一个仿制品。在中国,你能看到他的产品出现在《id+c》《家居廊》及《安邸AD》等知名室内设计杂志上,出现在诸如“设计共和”这样的买手店中,在好好住这样的教你如何做家装设计的平台上,它们共同推动了Tom Dixon品牌在中国影响力的扩大。
刘欢在淘宝经营一家灯饰店铺,一款售价100元以内的仿制黄铜Tom Dixon泡泡吊灯(正版价格340欧元约3400元人民币),一年可以卖300盏,这还仅仅是他一家店里的一款产品。而刘欢估计,在整个灯都古镇(中山),这款灯的年出货量有3万盏左右。“我刚开始接触灯具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懂。但与人沟通时,发现同行经常关注国外的灯光照明展。这些活动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新品灯具。”刘欢说,“这种牌子的灯具,按风格是北欧风格,最近两年比较流行,尤其是家装。”
但Tom Dixon并非北欧风格。相反,他对于传统设计体系的叛逆更多来自英国本土地下青年文化。但类似刘欢这种对设计风格的误解解释了为何Dixon能在中国当下风靡—他张扬又棱角分明的设计风格被认为是现代的,而他个人对材料和产品构造的掌握,又让产品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
回溯Dixon成为设计师的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他如此流行。1959年生于突尼斯的Dixon,4岁来到英国,后来像许多西方青少年一样,组团玩乐队。他所在的名为“Funkapolitan”的乐队当时还小有名气,甚至发行了一张迷你专辑。不过,一场车祸使得Dixon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
在家疗伤的Dixon为了修好在车祸中坏掉的摩托车,自学电焊技术,并迷上了它。“我对焊东西着了魔,戴安全镜看着闪着光的那一小团熔化的金属迅速从一种样子变成另一种样子,实在很迷人。”Dixon回忆说。后来他在自己经营的一家俱乐部的舞台上做电焊表演,受到客人的喜欢,从英国皇家御用摄影师到发型设计师都提出要买这些焊接物。
焊接技术能快速塑造出产品结构,正是对这种技术的着迷让Dixon成为一名设计师。电焊这个引领他入门的手艺一直影响他至今。
2002年,Dixon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Tom Dixon。意大利设计师Fabio Novembre—也是Tom Dixon的密友—曾将Dixon形容为“脊椎动物设计师”,因为Dixon坚持“从骨头开始向外设计”的理念—抛弃表面,注重产品内部的结构与构造。他认为作为一个英国品牌,应该摒弃花瓶式的设计,而尽力真实地反映材料本身的质感。这对当时英国的主流设计是很大的突破,而对金属材质的偏爱使得Tom Dixon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
“他擅长使用的材质比如黄铜,似乎能勾起某些人的某种莫名其妙的懷旧情绪,同时能产生一种高贵的幻觉。”设计研究工作室DEMO创始人邱正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而在Dixon的带动下,黄铜这种一度被设计师们看不上的材质也成为流行。
Tom Dixon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也正因如此,他没有下意识地以传统设计师的身份去审视设计这个行业,反而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离经叛道成为了品牌的标签。
“从做音乐的经历中,我学会了如何经营一门生意—拿起乐器学习如何演奏,发掘自我的音乐风格,找场地演出,自己做海报,然后突然有一天就拿到了一张唱片合约。我把这种DIY的思维方式转移到目前所在的设计行业中。没有计划,而是一步步自我进化,结果通常比我预计的要好。”Dix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事实上,早期购买Tom Dixon的消费者更多想要体现的是自己的独特品 位。
“他的设计总有些即兴感。它们看起来并不复杂,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刻意把设计藏起来,让作品看起来足够简单。这使得他设计的艺术性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同时又与众不同。金色泡泡吊灯一下就能提升整个空间的设计师气质,而他不寻常的个人经历也让许多追求特立独行的消费者觉得拥有一款Tom Dixon产品是件酷的事情。”英国哈罗德百货的家居部门总监Annalise Fard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4年,哈罗德百货重新翻修了位于3层的家居展示厅,并引入了Tom Dixon,这也是该品牌在伦敦的第一家特许专 柜。
Tom Dixon从不认为商业和创意要严格区分开,这和其他多数设计师不同。在特许专柜之前,他一直自己同时负责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多数设计师拥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为工厂或是零售商做设计,但很少深入涉足这两个领域。Dixon的做法则是先有个想法,把它付诸实践,再考虑怎么把它卖出去,因此他要同时解决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完成制作,或是设计大小合理的产品以便能装进包装盒运往全球各地。“我职业生涯的开始,就是自己动手做东西,只有经历了这些,知道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才能对消费者讲一个动人的故事。”Dixon说。
2006年,Tom Dixon准备发布一款新设计的椅子Polystyrene Chair,他并没有像传统的家具设计师那样获得量产订单或是投资,而是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陈列了500张椅子,让观众免费索取,作为一种广告营销。椅子被一抢而空,虽然造成了些许混乱,却帮助Tom Dixon打开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也是在那一年,当大多数欧洲顶级设计师来中国的目的还是寻找代工厂时,Tom Dixon却已经开始在这里寻找买家。他与资深建筑设计师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创立的设计共和合作,将Tom Dixon品牌带入中国高端家具消费市场。与设计共和的合作使得Tom Dixon作品在中国首次大规模正式发布。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设计师要维持自己的影响力绝非易事。Dixon在他的书《Dixonary》中提到,他许多作品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于手工生产工具和技术。这一特性让他如今面临很大挑战,因为这些工具都民主化了,在电脑软件的帮助下,产品能迅速制造出来。但快速的生产也就意味着快捷的不择手段的抄袭泛滥,社交媒体的出现则让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一切都公开化了,设计师很容易就能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作品。因此,要创造惊喜也变得更难。
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设计师不断推出新作品,设计的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一个产品成功与否,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如何营销发布,如何吸引消费者的话题和互动,而不再是产品设计本身。
该如何推出下一个爆款?Tom Dixon借鉴了时尚行业已经用得很普遍的合作模式。
去年4月的米兰设计周上,Tom Dixon和宜家发布了一款名为Delaktig的模块式沙发床,并从今年1月起正式销售。Dixon在宜家最畅销的经典Klippan沙发系列基础上推出了这个设计。床身铝制结构上的沟槽让它可以自由安上其他家具配件,比如一个小桌板或屏幕。据说只要具备足够的配件和工具(当然主要是从宜家和Tom Dixon购买),这张沙发床可以变身成任意家具,组装的可能无限。Delaktig就像个开源的居住平台,加上第三方的配件就可以任意变形,实现多样的功能。Dixon试图围绕这个产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就像给手机装不同的App一样,他也希望开发者来不断给Delaktig加上新的功能。
“人们想要与众不同的东西,要带有他们个性的东西。人们开始反感量产化主要是因为它让所有东西看起来都一样,你能量产独特性吗?那简直是完美犯罪。”Dixon表示这一设计理念很大一部分是受宜家黑客(IkeaHackers)的启发。在这个消费者自发组成的网络社区上,宜家的粉丝分享他们对宜家家具改装的点子。就连Dixon的设计也被他们“黑”过—在宜家黑客的网上有详细的说明,如何使用宜家便宜的装饰性碗盘,钻个洞倒挂起来就变成了Tom Dixon的吊灯设计。Dixon不仅对此一点都不反感,还非常喜欢。
从商业上来讲,Tom Dixon和宜家是绝佳的组合。床这种家具的销售对物流的要求非常高,它们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市场对床垫有不同的需求,Tom Dixon品牌没有能力应付这些问题。于是他就设计了这款床让宜家来卖,他自己则是出售与其搭配的配件。
“合作通常能带来一些新的灵感,这是我们战略开发的一部分,有时我们会推出一个新品类,有时我们会和一家新的生产商合作。和宜家的合作又让我们认识了不少新的合作伙伴。”Dixon说。
事实上,Dixon从1980年代初就展现出了自己对跨界设计的兴趣。他的第一个跨界设计是日本的一个展览,后来,他为全球许多大品牌都做过设计,包括Terence Conran、Jean Paul Gaultiey、Romeo Gigli、Ralph Lauren、Vivienne Westwood和Kenzo等。在Tom Dixon品牌刚成立的时候,他的作品最早在日本和德国市场受到认可,而非英国,因而国际化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也一直存在于品牌基因中。他曾开玩笑说,如果要为中国人设计椅子,也许就会先去中国店面了解一下市场,甚至还有可能找一位中国女人结婚。
这个设想或许并不遥远。在香港,由英皇集团杨受成的长子杨其龙投资开发的Tasmania Ballroom和美式餐厅Alto都采用了Tom Dixon的设计,2015年3月至4月期间,连卡佛将Tom Dixon引入,开设独家概念限定店Market Place,除了进驻了香港的几家连卡佛,还包括上海的时代广场连卡佛以及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连卡佛。2017年5月,Tom Dixon在香港正式开出了一家零售店。越来越多的中国餐厅、家庭也愿意买几件Tom Dixon的产品放在室内。
“我坚信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当自己不再是一位专家时,才能获得最好的灵感。”Tom Dixon说。
至于Tom Dixon为何会如此受欢迎?也许正如独立产品设计师邓绮云对《第一财经周刊》所说的:“他的产品带有旧时代帝国老派的感觉,他所代表的叛逆文化和这种豪华却又霸道的设计风格在今天都更容易被消费。”
Q=《第一财经周刊》A=Tom Dixon
Q:你经常参与跨界合作的项目,你在设计方面有给自己定义边界吗?
A:我们的业务并不依赖于合作,但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探索是否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设计,有时我们会开发一条新的产品线,有时会和一个新的生产商合作,这都是我们战略开发的一部分。比如和宜家的合作就让我们认识了不少新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我们一年会做一两个。
Q:你觉得未来室内和家居设计的趋势是什么?技术是如何影响设计的?
A:我们是一家产品设计公司,旗下也包括室内设计业务。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关注它的颜色、形状、舒适度等,深入下去,你就会很自然地也想介入产品所在环境的嗅觉和听觉体验,它们很有可能比视觉体验对人整体体验的冲击更大。至于技术,不管是3D打印还是在线销售,它对设计所造成的冲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厉害,尤其是家具行业,这是一个相对静态保守的行业。在灯具领域倒是可以通过技术做些有趣的试验,消费者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和宜家合作是高端设计和大众产品的组合,有点像Comme des Gacons和H&M;合作,这在时尚行业中已经很常见了。
Q:你如何定义自己的风格?
A:我的风格是精簡化和结构化,也就是说我会让设计用尽可能简洁的形式呈现。我没上过艺术学校,我从事设计的开始就是自己动手做东西,我对材料、对结构感兴趣就是来自于此。我喜欢自己动手做那些在材料构成上简洁但极为耐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