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血透室浓缩B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8-04-26马宪礼成定胜

现代医院 2018年2期
关键词:透析液血透内毒素

李 真 胡 炎 马宪礼 成定胜 梁 建

血透机其侵入性操作多,治疗的血透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与患者血液只有一膜之隔的透析液,其质量尤为关键。拥有碱性环境的浓缩B液是透析液的组成部分,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对浓缩B液的质量控制成了持续改进的重点。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PDCA循环,包括P(Plan)、D(Do)、C(Check)、A(Action)4个阶段,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PDCA循环原理同样适用于血透室浓缩B液质量的持续改进[1],血透室工作人员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对浓缩透析B液进行抽样细菌培养[2-3],发现问题后,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浓缩B液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改进,2017年4月—2017年9月,对改进后浓缩透析B液进行抽样细菌培养,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4]中指出透析用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cfu/mL,内毒素不得超过0.25 EU/mL,干预最大允许水平为50%。

透析液的中央供液明显节约护理成本、人力成本,可以提高血透室的利用价值,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便是采用从厂家购买干粉,在配液中心加入反渗水溶解成浓缩液后供血透机使用[5]。

浓缩A液主要是含各种电解质的高渗液,不容易滋生细菌,浓缩B液主要是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反渗水是利用自来水作为水源,经过反渗透装置产生。透析液是由浓缩液(浓缩A液和浓缩B液)与透析用水按1∶34比例混合制成[6],浓缩B液中的细菌被稀释,同时被混合的浓缩A液抑制,混合后形成透析液,再经过血透机后面的细菌过滤器装置过滤掉细菌。

内毒素[7]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脂多糖,脂多糖对患者具有毒性,导致患者发生热原反应[8]。内毒素会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出来。透析液中的含菌量会对内毒素存在影响。

综上所诉,本文检测了和透析液所有相关因素:透析液、浓缩A液与B液、反渗水细菌含量及透析液内毒素含量。

2 血透室浓缩B液的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2.1 制定计划(P)

2.1.1 现状调查 2016年10月—2017年3月每周对集中供液系统中的浓缩透析B液和血透机采样口的透析液进行了采样,并做细菌培养,其中入口透析液指标正常,但在浓缩透析B液中培养出大量鲁氏不动杆菌,合格率只有4.17%。

2.1.2 分析原因 医学工程部和血透室工作人员成立质控小组,针对浓缩B液细菌超标的情况开展质量小组讨论会,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从人员、材料及设备、方法、环境等4个特征要素绘制出鱼骨图[9](见图1),分析原因如下。①人员因素:工人在制取B液的时候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未做到严格洗手、戴帽及戴手套;护士未及时对B液进行细菌质控,对温湿度、B液储存时间等项目未及时监管;工程师未做到定时对B液管路及水处理管路进行消毒。②方法因素:经过长时间观察,直到每周消毒前,B液储液桶中一直存在B液,未能在排空的情况下再制取,细菌可能会一直存在储液桶中;B液制好后移入储液桶后,第二天早晨备用,时间大于10 h,存在滋生细菌风险[10];工人制取完B液后,对搅拌桶会及时清洗,但过多依赖于设备自动清洗,未及时对桶壁进行清洗。③环境因素:配液系统地处一楼,阴暗潮湿,虫卵较多,会滋生细菌;温湿度偏高,特别是夏天,空调系统打开不及时;配液室无新风系统,导致空气不流通,湿气排不出。④设备及材料因素:若不及时监测反渗水的细菌浓度,不及时消毒,会导致反渗水含菌;中心供液系统离血透室有一定距离,管路太长,容易滋生细菌;管路采样口存在死腔。

图1 人员、材料及设备、方法、环境因素

2.2 实施阶段(D)

2.2.1 针对人员因素 制定各班职责及考核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及进度安排表,界定质控小组职责;深入开展科室医护、工程师、工人培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手卫生基本知识、环境消毒方法、管路消毒方法、内毒素及细菌采样流程及方法;定期考核科室人员,让医护、工程师、工人清楚血透室院内感染防控的概念、预防措施、消毒液的监测意义,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使血透室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及风险意识增强,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2.2.2 针对方法因素 对照标准修订操作流程,根据透析患者数及透析液使用次数决定配制量,现配现用,达到节约的同时更好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对于长时间储存在储液桶的浓缩B液应该及时处理。定时对搅拌桶、储液桶进行清洗,将之前简单的冲洗,改成边冲洗边用清洗刷进行桶壁的刷洗,以保证清洁效果。冲洗后彻底排尽水分,使其干燥。

2.2.3 针对环境因素 要监控配液环境的温湿度,出现偏差时及时打开空调系统调整,此外最好配备新风系统和除湿设备;每天对地表及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下班时打开紫外线灯消毒。配液室最好配备缓冲室,供工作人员做好消毒隔离。

2.2.4 针对设备及材料因素 对反渗水要定时监测、消毒,工程师优化管路,尽可能缩短A液、B液采样口,减少死腔[11],防止细菌滋生。

2.3 检查阶段(C)

质控小组成员每天对配液室的湿度、温度、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管的消毒情况等进行检查[12],工程师对设备进行巡查,对死腔管路进行改造;每周对工作人员从消毒隔离、人员防护、手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工程师是否进行B液管路消毒。每月对浓缩透析B液、透析液、透析用水采样并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立即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每季度对水处理管路及储水罐进行双氧水消毒。所有检查都要做好记录,定期考评。

2.4 处理阶段(A)

以每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借助科室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质控小组成员通过检查工作人员、配液环境、设备和材料、操作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改进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作为今后控制浓缩透析液的依据,将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纠正,并制定改进措施,将其落实到下一个循环,使血透室的浓缩B液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质控小组调取的从2016年10月—2017年3月透析液含菌量和内毒素检测的档案,见表1。6个月内,对66台血透机的入口透析液进行抽样,内毒素全部合格。每台血透机一年需做至少一次细菌检测,分12个月做完,每月检测5~6台,6个月内护士一共检测34台血透机入口透析液,细菌含量检测也全部合格。虽然B液超标,但是经过反渗水的稀释和A液的抑制,再经过细菌过滤器的净化,使得内毒素和入口处的透析液细菌含量的合格率为100%。

表1 2016年10月—2017年3月透析液含菌量和内毒素检测情况

2016年10月—2017年3月质控小组每周对集中供液系统中的浓缩透析B液、浓缩透析A液、反渗水和血透机采样口的透析液进行了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见表2。其中浓缩透析B液培养出大量鲁氏不动杆菌,1份合格,23份不合格,合格率只有4.17%;浓缩透析A液、反渗水和血透机采样口的透析液的细菌含量为0,合格率100%。

表2 PDCA干预前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细菌含量情况

表3 PDCA干预后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细菌含量情况

4 讨论

4.1 我院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新标准《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新标准提高了对内毒素和透析液含菌量的控制要求,本次研究把2016年10月—12月样本也纳入了新标准中作为考核。新标准的使用,对透析相关用水的检查更加严格,对患者的治疗质量也大大提高。

4.2 在长达12个月的检测中可以发现,我院的反渗水和浓缩A液的质量很高,合格率为100%,在配制透析液的时候,经过了反渗水的稀释和无菌过滤器的净化,透析液的质量也很高,合格率达到了100%。浓缩B液细菌含量超标是一个隐患,不能因为采样口的透析液细菌浓度不超标,而放松对浓缩B液的监测和控制。我质控小组成员讨论决定将浓缩B液细菌浓度检测作为常态检测,分别在每周的消毒前采样,送检验科细菌培养室做培养,如果出现超标问题,立即整改。同时细菌过滤器要按照厂家说明,定期或定频更换,确保最后一道屏障的可靠性。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浓缩B液质量的控制方面得到提高(合格率从4.17%上升至83.30%)。PDCA循环管理方法初见成效,但仍有17%左右的超标现象,我组成员将会不断整改,持续提高。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法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医院科室的质量[14-19]。血透室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透析液最容易滋生细菌的浓缩B液一环牢牢控制,从规章制度的健全、岗位职责及考核的细化、操作流程及标准的规范,到医护技工所有人员的质量意识、设备、材料及环境的规范,使质量控制落实到各个岗位,从根本上保证血透患者的安全及我院的医疗质量。

[1] 郭艳阳,惠小娟,张瑞瑞.PDCA循环法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5(5):151-152.

[2] 朱 笠,邹 梅,梁玉红,等.医院透析液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39-540.

[3] 陈海红,高雪芬,梁 桢,等.配制容器消毒次数对浓缩B液染菌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3):188-191.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YY0572-2015)[S].

[5] 黄雪芳,孔耀中,肖观清,等.血液净化中心不同透析液供应方式的成本对比[J].现代医院,2017,17(6):823-825.

[6] 汪 佶,章 莉,盛美华,等.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22-124.

[7] 刘秀兰,殷 俊,陈胤忠,等.血液透析液细菌内毒素合格率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36-237.

[8] 戴冬玲,沈定树,徐春丽,等.血液透析用的B液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211-212.

[9] 韩咏梅,李晓萌,于晓波,等.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控制的PDCA循环模式[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0):895-896.

[10]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3.

[11] 张 琪.血透室的供水管路布局浅析[J].现代医院,2008,8(2):136-136.

[12] 周梅玲.加强细节管理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57-2158.

[13] 徐金美,赛海芳,邢庆华.浓缩透析液B液保存时间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19-20.

[14] 尹瑞华,石换华,刘玉芬,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7):1013-1014.

[15] 郑 鑫,王俊平,乔改红.PDCA循环促进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9):3043-3045.

[16] 谢 福.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1280-1283.

[17] 罗卫芳,张超红,麦劲楠,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42-144.

[18] 钱 珏.PDCA循环法对于提升药房管理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36-138,141.

[19] 熊 娟,李 婷,杨 昊.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53-155.

猜你喜欢

透析液血透内毒素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α1b层析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
应用腹膜透析法治疗犬尿毒症的病例报告1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