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以莆田学院为例

2018-04-26余雁华黄惠燕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问卷

余雁华 黄惠燕 李 娜

(莆田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艾滋病在全世界的流行早已经是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同时也逐渐呈现出了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1]。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告,全世界1/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15-24岁的青年人[2]。目前,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研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或者是寻找到了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因而广泛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预防意识,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及唯一可行的预防办法[3]。文章对福建省沿海城市新办本科高校莆田学院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现况的调查 ,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的宣教与干预,探索在沿海城市新办本科高校内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莆田市莆田学院4个校区的人员分布情况,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基础教育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等共10个二级学院。参与调查及行为干预的在校大学生共1 000名,其中女573人,占57.3%,男427人,占42.7%;医学专业学生420人,占42%,非医学专业的学生580人,占58%;10个学院中,临床医学院学生人数最多250人,占25%,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人数最少49人,占4.9%(详见图1)。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未婚。

图1 莆田学院受调查学生构成比

1.2 方法及问卷回收情况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调查对象。研究前期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以获知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现况,研究中期采用多媒体讲授、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干预并发放调查问卷和学习效果评价量表,研究后期回收中期进展阶段发放的调查问卷和学习效果评价量表,对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前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1 000份,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问卷率100%;研究中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1 000份,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问卷率100%;研究中期发放学习效果评价量表1 000份,回收1 000份,有效量表1 000份,有效量表率100%。

1.3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及学习效果评价量表的设计在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0题客观选择题,正确1题即得1分,错误或答案处留空记为0分,9题主观选择题,故答卷满分以10分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该调查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共有10题,按照能够正确回答其中8个题目及以上(即8分及以上)作为知晓,否则作为不知晓[4]。干预前后的调查显示,干预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80.30%上升至96.40%。图2显示,干预前后问卷得分为5者所占比重均低于5%,干预后问卷得分明显趋向高分化。干预前问卷得分8分者所占比重最大,干预后问卷得分满分者所占比重最大。由表1可见,相同问题干预前后的答对率差别明显,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相关问题答对率较高,但干预前“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多久可以检测出来”及“在本地的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这两个问题的答对率最低,分别为55.6%和64.9%。经卡方检验,每道题干预前后答对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图2 干预前后大学生问卷得分构成比

题目内容干预前(n=1000人)答对人数 答对率(%)干预后(n=1000人)答对人数 答对率(%)x2值p值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多久可以检 测出来55655 694894 8411 9770 000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91391 31000100 090 9570 000在本地的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免费自愿咨 询检测服务64964 991691 6209 4350 000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否从外表 上看出来82982 996396 396 3470 000保持单一的、相互忠诚的性伴侣关系, 能否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80380 394794 794 7930 000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是否可能存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91091 099199 169 7240 000同性性行为是否会更容易造成感染艾滋病84884 894394 348 2210 000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否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90690 697197 136 6010 000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84184 196896 893 3610 000与艾滋病人的日常接触是否会被传染艾 滋病如接吻、拥抱、共用厕所等81281 295395 395 8640 000

2.2 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现况

从表2可知,干预前后受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变化明显,总体上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朝积极正面方向发展。从表3中可知,干预前后受调查学生相关行为的变化较明显,总体上不良相关行为的出现率呈下降趋势。以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来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的态度、相关行为三者的变化呈正相关,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只有正确的认知才有利于诱导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产生。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至96.40%,95.3%的学生了解“与艾滋病人的日常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厕所等不会被传染艾滋病”,但在回答与艾滋病人交往的相关问题时,仍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排斥与艾滋病人交往。例如干预后仍有12.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与患有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25.1%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工作或学习,77.1%的学生在对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医生,是否愿意为艾滋病人做手术”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表2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态度的相关问题回答情况(%)

2.3 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评价情况

6个月内采用多媒体讲授、同伴教育等多种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共计开展4次多媒体讲授活动、4次同伴教育活动、4次展板宣教活动(包括分发宣传手册)、2次视频观看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需填写关于该活动的学习效果评价量表(见表4)。 在对学习效果评价量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及统计处理后发现,参与多媒体讲授活动的学生中34.7%表示对该活动的兴趣浓厚,49.6%表示该活动中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程度高;参与同伴教育活动的学生中58.3%表示对该活动的兴趣浓厚,77.1%表示该活动中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程度高;参与展板宣教活动的学生中11.2%表示对该活动的兴趣浓厚,25.6%表示该活动中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程度高;参与视频观看活动的学生中67.5%表示对该活动的兴趣浓厚,35.6%表示该活动中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程度高。

表3 干预前后相关行为问题回答情况(%)

表4 学习效果评价量表内容

3 讨论与建议

3.1 经过多次有计划地行为干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上升

该研究显示,青年学生作为最易受艾滋病侵害的群体之一,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储备仍然不足。但经过多次有计划地行为干预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可见,学生们作为具有较高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高,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着较为普遍的认识有利于其从传播途径上认识和预防艾滋病。但缺乏对艾滋病全方面的深入了解,对其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即认识模糊,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产生错误认知,错误认知的形成易增加学生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相关知识答对率较低,可反映出该类知识的缺乏可能是造成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漏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漏检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安全隐患。

3.2 大学生在预防与正确认识对待艾滋病这方面存在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研究显示,在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学生在预防与正确认识及对待艾滋病这方面存在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在认知层面,学生能明确“与艾滋病人日常交往是不会被传染艾滋病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做出的实际选择不一定能与认知达到一致。导致学生知行不合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当今社会媒体对于艾滋病过分妖魔化的报道,加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宣教与干预时采用了不合理的方法。虽然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与了解,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尤其是对于心理脆弱、敏感、多虑的学生群体来说,可能对与艾滋病相关的一切事物都表示拒绝与排斥,这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但可能造成健康人群中对艾滋病的异常敏感与恐慌,也可能增加艾滋病病人及HIV携带者的社会压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宣教与干预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注重宣教内容的选择,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干预,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改正其消极、不良认知,帮助其积极乐观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所以身为医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清晰的临床思维能力。传统意义的医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向学生教授课本上的内容;第二阶段是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进行简易习题练习对知识建构一个初步印象;第三阶段是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为了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准,增强教学效果,如何高效的转变前两个阶段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3.3 不同的干预方式产生的宣传效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多媒体讲授活动的优点是一次性宣传覆盖人数较多,可达近百人或千人,宣教内容丰富充实。其缺点是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加之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不大及周围伙伴或手机的影响,部分同学在听教过程中易出现走神、交头接耳、玩手机等情况。倘若活动时间控制不当,宣教内容难以吸引同学,枯燥乏味的宣讲风格加之较长的活动时间也将减弱同学们的听教兴趣,分散其注意力,明显降低其学习效率。同伴教育活动其优点是参与活动的同学皆为同龄人易沟通,其所处的时代相同、环境相似,对事物的理解与评价也比较一致,较易产生共鸣、同感,加之同伴之间熟悉后,相互之间将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易向对方敞开心扉[7]。同伴教育活动其气氛轻松活跃,同学的参与度更高,有利于促进其思考与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更高,其缺点可能有一次性覆盖人数较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同伴教育活动中表示在该活动中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程度高的比率占四类干预方式中同类指标的比率最高。展板宣教活动其优点是不受时间限制,在宣讲员的讲解帮助下,学生自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其缺点是知识宣传面有限及宣传效果受学生学习自主性影响。观看视频的活动主要通过播放与艾滋病相关的电影、动画、沙画等,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认识艾滋病,视频产生的生动效果、良好的视觉形象及丰富精彩的内容往往能引起观看者兴趣与注意,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其缺点可能有个别视频播放时间较长,内涉宣传知识点较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观看视频活动的学生表示对该活动兴趣浓厚的比率占四类干预方式中同类指标的比率最高。因此建议,学校在开展多媒体讲授活动时应合理控制活动参与人数,人数不宜过多,以100人为宜,宣讲员应具备良好的宣教技巧以利于掌控全场,调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适时地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时,应注重学生组织者的挑选,组织该活动的学生需经过严格的同伴教育员培训且具备较好技能,能够在活动中起到“核心人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启迪活动参与者学习、思考、交流;展板宣教及宣传单的分发作为户外宣教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可覆盖人数广,活动流程简单,可行性高;观看视频虽能引起学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倘若视频内容选择的不当,学生在视频上收获的愉悦感将大于视频产生的宣传效果,因此,视频的选择应具备2个条件,既能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又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总言之,在校园内对大学生实施有计划的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且行之有效。不同的宣教干预方式均有利弊,在宣教过程中不应一层不变地采用同一种方式,需不断地实践总结,推陈出新,真正使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何雪平.健康教育处方对提高中专生艾滋病知识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9):28.

[2]张富刚,高存香,陈天波. 高等中医院校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模式探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33(5):62.

[4]马玉忠,崔巍.邯郸市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1):1582.

[5]季文琦,刘红霞,靳祎,等.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3,39(15):86.

[6]张金学,刘珺.论90后新生适应教育中的朋辈群体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320.

猜你喜欢

艾滋病同伴问卷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 世界艾滋病日》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寻找失散的同伴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