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370例调查与分析
2018-04-26邱卫璠张细红赵辰
★ 邱卫璠 张细红 赵辰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江西 抚州 344000)
临床上人血白蛋白(以下简称白蛋白)的使用非常广泛,如治疗各种休克、肾病引起的水肿等,并且均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视对白蛋白使用的管控,明确和规范了临床白蛋白使用指征。目前我国相关体制和系统建立的相对滞后性,使得白蛋白临床应用非常混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1]。现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临床白蛋白用药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白蛋白合理用药及减少病人药品费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我院病案科筛选出2015年全年各科室所有接受过白蛋白治疗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 提取患者的电子病历,采用双人平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与白蛋白使用相关的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分析库。将相关结果特别是白蛋白使用标准与金标准——美国大学联合会(The University Hospital Consortium, 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2]进行比较,探讨我院白蛋白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我院2015年全年接受白蛋白治疗的患者累计370例,白蛋白用药总量为29620g,平均每位患者的使用剂量为80.05g。其中:女性129例(34.86%),男性241例(65.14%);65~79岁老年人138例(37.30%),80岁以上老年人69例(18.65%)。
2.2 临床科室分布及用量 见表1。全院采用白蛋白进行临床治疗的科室达13个,多集中在内科,占比69.2%,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高达37.29%。
表1 白蛋白使用量排名前10的科室用药情况
2.3 个人用药量分布情况 见表2。所有病例中,白蛋白的治疗方式多以静脉注射为主,平均使用剂量高达80.05g,其中最高者使用剂量甚至高达1035g。但大多数患者的使用剂量都集中在10~60g,特别是10~29g剂量组。其中,个人日剂量为5~50g,用药天数为1~45d。
2.4 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布情况 见表3。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多集中在25~29.9g/L组,占比45.95%;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大于35g/L的患者并不多。(注:正常血清白蛋白浓度范围为 35~55g/L)
表2 个人用药总量分布
表3 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布情况
2.5 白蛋白使用理由 见表4。患者用药前多以低蛋白血症为由接受白蛋白治疗,总例数达到256例,占比69.19%;其次为营养支持、脑水肿患者。
表4 白蛋白使用理由
2.6 用药合理性分析 将相关结果与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进行比较,UHC推荐的病种包括烧伤、休克、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脑血症灌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容量血浆置换、肾脏和肝脏移植等,而我院被调查的370例患者中,出现上述疾病而接受白蛋白治疗的患者不足50%,由此推断我院合理使用白蛋白的患者低于50%,见表5。
表5 符合UHC指南人数统计 例
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我院白蛋白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院白蛋白使用的不合理与性别、年龄、职业无关,与科室分布、病因、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病因和住院时间的关联性最强,见表6。
3 讨论
3.1 白蛋白的基本用药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院白蛋白使用患者白蛋白使用情况的分析,结果发现白蛋白临床治疗科室累计13个,共计370例患者,明显具有一个非常大的使用范围。我院患者白蛋白使用剂量也偏大,人均使用剂量高达80.05g,高于文献报道的49.10g[3]。白蛋白使用多集中于内科,例如重症监护、肿瘤等科室,共303例,占81.89%。另外,一些患者的使用剂量仅为20g以内,低剂量使用白蛋白进行临床治疗是否符合临床指征,其疗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目前对于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没有相对明确的限定,但是如果随意并大剂量的进行临床治疗,势必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长时间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也可能引起组织脱水。因此,适度规范白蛋白的临床用药剂量显得非常必要。
表6 白蛋白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
3.2 白蛋白用药合理性探讨 从上述结果中不难发现,我院白蛋白的使用多见于低蛋白血症患者。此外,还包括脑水肿、休克患者,以及肝脏或肾脏疾病引起的积液、水肿患者。与美国使用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略有差异。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白蛋白临床使用指征。
3.2.1 危重患者应谨慎选择白蛋白的适应证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均发现,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晶体液的治疗,白蛋白治疗对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其预后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4-6]。另外,临床上对于脑水肿患者的治疗及休克病人的复苏治疗也首选晶体液,因为高渗性的晶体液输入人体后能够显著增加人体血液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增加组织液的回流,提高回心血量,同时也能够间接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相反,由于白蛋白一旦渗出毛细血管很难回流,只能经过淋巴途径进行吸收,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减少了组织液的回流,加重了水肿。也有研究表明,白蛋白的高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因此在抢救失血性危重病人的过程中,不建议常规静脉输液中添加外源性白蛋白进行治疗[7]。而本次研究发现,我院白蛋白使用最多的科室即重症监护科,所以我们在选用白蛋白对重症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当更加谨慎。
3.2.2 白蛋白用于术后患者不可随意 本次研究发现,除了内科大量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外,外科术后也广泛使用白蛋白治疗。许多患者甚至是临床医生认为,术后静脉输入白蛋白能够增强患者抵抗力,同时术后输入白蛋白能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避免术后水肿的发生。然而,目前白蛋白并不作为普通手术一线用药[8],因为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期人体中白蛋白的合成量均能够基本维持于稳定水平,如果随意去给患者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反而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3.2.3 白蛋白用于低蛋白血症值得商榷 我院住院患者中使用白蛋白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多集中于低蛋白血症患者,然而在这些患者中仅仅只有28.92%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高于25g/L。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白蛋白用药指南,按照美国和中国台湾相关卫生体系文件规定,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可以暂时不考虑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9]。同时,相关研究也证实白蛋白输液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果。因此,我院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3.2.4 白蛋白合理用药建议 将相关结果与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院不足50%的白蛋白使用是合理的。因此,我院白蛋白的使用合理性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我院白蛋白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院白蛋白使用的不合理与性别、年龄、职业无关,与科室分布、病因、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病因和住院时间的关联性最强。因此,建议医院应对重点科室、低蛋白血症、长时间住院患者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白蛋白的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和纠正。
综上所述,目前我院在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用药不合理,这是今后我院医疗服务工作中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因此,及时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医疗体系文件,规范白蛋白的临床用药,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必要。
[1]王强,李大魁,张媛.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药物利用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3):1 036.
[2]The University Hospital Consortium. Adapted from UH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lbumin, Nonprotein Colloid, and Crystalloid solutions[S].2000.http://www.uhc.
[3]周微,尹一子,李艳妍,等.某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30(23): 2 031-2 032.
[4]Finfer S,Bellomo R,Boyce N,et al .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unit[J].NEngl J Med,2004,350(22):2 247-2 256.
[5]Cocherane injuries group albumin reviewers.Human albumin administ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MJ,1998,317(7153):235-240.
[6]刘芳,翟所迪,田荣萍.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6):478-480.
[7]张紫萍,郭秀彩,陈嘉欣,等.某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42-143.
[8]肖婷予,王斌.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3):1 035-1 038.
[9]Anony.The university hospital consortium guidelines for the rise of albumin,non protein colloid ,and cryst alloid,solutions[J].Arch Intern Med,1995(15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