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的应用观察
2018-04-26陈昕彦李湘于萌林奕辰郑德禄王璐刘晓丹
陈昕彦,李湘,于萌,林奕辰,郑德禄,王璐,刘晓丹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质疏松科,辽宁 大连 116060)
骨质疏松患者高发骨折之一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应用了微创技术,具有并发症少、疗效良好、操作便捷等优点,可以稳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1]。术后配合相应药物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唑来膦酸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骨量,同时还能改善其疼痛程度及日常活动功能,降低骨折风险[2]。本文以80例行PK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唑来膦酸在其术后中应用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2016-01我院80例行PK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60~80 岁,平均(67.25±6.83)岁;致伤原因:28 例跌伤,12例扭伤;骨折节段:10例L1骨折,7例L2骨折,8例L3骨折,7例T10骨折,6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58~78岁,平均(66.84±6.75)岁;致伤原因:31例跌伤,9 例扭伤;骨折节段:8例L1骨折,6例L2骨折,9例L3骨折,9例T10骨折,7例T11骨折,1例T12骨折。2组性别组成、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行PKP:指导患者处俯卧位,给予局麻处理,选择KMC椎体后凸成形球囊与相关器械,手术骨水泥采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中在透视条件下经伤椎椎弓根部构建工作通道,有效撑开球囊,尽量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并且恢复椎体高度,然后于严密透视下准确注入骨水泥,等到伤椎骨水泥充盈,获得理想弥散效果时停止注射操作,骨水泥硬化后即可拔除穿刺针。手术后的处理: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为4~6 h,常规使用塞来昔布(国药准字号:H20120356,生产厂家:波多黎各 Pfizer Limited),100mg/次,2次/d,进行消炎镇痛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补水,并于随访期间服用适量钙剂以及维生素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3 d以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唑来膦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204;生产厂家:Hovartis Pharma Stein AG)100 mL,1 次/年。2组均接受1年时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 4 d、术后 7 d)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术前、术后 6 个月及术后1年)Cobb's角、伤椎椎高比、腰椎与髋部骨密度(BMD)、1年内再骨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发热、流感样症状、肌痛、恶心、关节痛等)。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为(±s),计数资料为(%),并以 t值或 x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ODI比较 见表1。术前与术后3 d,2组VAS评分、OD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3d与术后 1年 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1年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2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见表 2。术前,2 组外周血 CD3+、CD4+、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 d,治疗组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 7 d,2组 CD3+、CD4+、CD4+/CD8+均较术后 4 d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不同时间点Cobb's角、伤椎椎高比比较见表3。术前,2组Cobb's角、伤椎椎高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Cobb's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椎高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2.4 2组不同时间点腰椎与髋部BMD比较 见表4。术前,2组腰椎与髋部BM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腰椎、髋部B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 1 2组不同时间点 VAS评分、ODI比较(±s)
表 1 2组不同时间点 VAS评分、ODI比较(±s)
注:组内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 1年与术后 3d 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VAS评分(分)ODI(%)术前 术后3d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3d 术后1年治疗组 40 5.12±0.57 2.94±0.32# 1.38±0.17#△* 48.09±5.13 24.63±2.78# 22.14±2.45#△*对照组 40 5.06±0.53 2.85±0.28# 3.12±0.36#△ 47.65±5.07 23.82±2.65# 27.25±3.06#△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注:组内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CD3+(%)CD4+(%)CD4+/CD8+术前 术后4d 术后7d 术前 术后3d 术后7d 术前 术后3d 术后7d治疗组 40 54.45±6.38 46.81±4.93#*65.42±6.68#△*31.25±4.23 23.81±3.64#*42.60±4.53#△*1.12±0.13 0.85±0.09#*1.34±0.15#△*对照组 40 53.72±6.24 58.36±6.02#61.75±6.34#△ 32.06±4.17 35.76±3.82#38.12±4.16#△ 1.10±0.11 1.18±0.14# 1.26±0.13#△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Cobb's角、伤椎椎高比比较(±s)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Cobb's角、伤椎椎高比比较(±s)
注:组内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 1 年与术后 3d 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obb's角(°) 伤椎椎高比(%)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治疗组 40 26.29±2.78 15.48±1.63#* 6.37±6.58#△* 51.38±5.24 77.25±8.36# 92.57±10.28#△*对照组 40 25.83±2.64 18.04±1.95# 11.46±1.27#△ 50.96±5.17 67.32±7.05# 80.69±8.57#△*
表4 2组不同时间点腰椎与髋部BMD比较(±s)
表4 2组不同时间点腰椎与髋部BMD比较(±s)
注:组内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 1 年与术后 3d 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髋部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治疗组 40 0.42±0.06 0.52±0.09#* 0.60±0.10#△* 0.45±0.06 0.56±0.08#* 0.64±0.11#△*对照组 40 0.40±0.05 0.46±0.07# 0.53±0.08#△ 0.43±0.05 0.50±0.06# 0.57±0.09#△组别 例数 腰椎
2.5 2组1年内再骨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术后1年内有2例(5.00%)再骨折病例,腰椎骨折与胸椎骨折各1例,对照组有9例(22.50%)再骨折病例,包括5例胸椎骨折与4例腰椎骨折,治疗组再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314,P<0.05);治疗组6例发热,流感样症状、肌痛以及关节痛各1例,3例恶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1例发热,2例肌痛,1例关节痛,总发生率为1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5.000,P<0.05),但不良反应均相对轻微,进行对症处理后消失。
3 讨论
骨质疏松属于代谢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骨骼,患者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小、骨脆性提高,胸腰椎区域承担人体脊柱三维瞬时以及自由度运动所施加的应力,极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3]。以往保守治疗方法会使老年人骨质明显下降,提高骨质疏松与相关并发症风险,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PKP操作简单,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提高椎体稳定性,并且改善脊柱畸形,手术操作安全性高,故为当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首选对策{4]。
尽管单纯PKP可以很好减轻患者疼痛,可是依然无法解决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骼疼痛,无法抑制骨质疏松加深,并且对椎体高度矫正存在局限性,不可有效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导致PKP治疗后再骨折危险因素主要为骨质疏松。唑来膦酸具有治疗人体全身骨质疏松症作用,是第三代双磷酸盐治疗药物,已经在我国上市,采取静脉注射方法,每年用药1次,并且患者耐受性好[5-6]。对患者注射适量唑来膦酸之后,其会快速分布于骨骼内,同时优先集中在高骨转化部位,对甲羟戊酸代谢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碍破骨细胞溶解骨,并且诱导破骨细胞逐渐凋亡,使抑制状态下的成骨细胞得以重新激活,调节骨平衡,同时增加骨量,减小骨质疏松患者所面临的骨折风险。Kachnic等[7]研究指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能够有效增加骨密度,减小新发骨折以及再发骨折机率。
临床观察发现,对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会产生急性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并于用药3d后开始恢复正常,而发热与机体淋巴细胞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8-9]。CD3+代表者机体全T细胞,CD4+属于辅助性T细胞,而CD8+主要代表抑制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免疫调节关键为CD4+/CD8+值,CD4+与CD8+可以相互调节,具有辅助与抑制作用,属于免疫系统核心。如果CD4+/CD8+值降低,说明机体细胞免疫能力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4 d,治疗组 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唑来膦酸后,患者出现了急性期发热反应,3 d后,T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复正常,免疫系统稳定。结果还显示,治疗组术后1年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梁文清等[10]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唑来膦酸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治疗后的骨骼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Cobb's角较对照组显著减小,且伤椎椎高比、腰椎与髋部BM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提示唑来膦酸能够促进患者PKP术后Cobb's角的恢复,并增加胸腰椎骨密度。此外,治疗组术后1年内再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治疗消失,提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能显著降低再骨折风险,虽有不良反应,但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即可恢复。
参考文献:
[1]张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990-991.
[2]李志荣,刘立岷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3):78-81.
[3]申沧海,冯永键,王贵江,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不同形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 [J].广东医学,2015,36(4):563-566.
[4]朱晓波.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及骨密度、骨代谢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5):281-284.
[5]冯和林,王进,许建发,等.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6,38(13):1953-1956.
[6]陆锡平,张平,张庆祥,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4):416-418.
[7]Kachnic LA,Pugh SL,Tai P,et al.RTOG 0518: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to evaluate zoledronic acid for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associated fractures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J].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2013,16(4):382-386.
[8]袁亮,李正维,李靖年,等.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56-59.
[9]刘明明,程建,黄桂成,等.唑来膦酸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17-2020.
[10]梁文清,钱宇,郦仕杰,等.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9):92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