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幻匠心为本
2018-04-26中国农资吴江黄敏
□《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黄敏
中国化肥行业近年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增速转变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动力转换的困难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面对中国市场迎来的产业整合和行情变化,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将如何发展?《中国农资》记者近日采访了欧化农业贸易(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丁振军,听听他对目前市场的思考与见解。
进口肥竞争力依旧强劲
2013年年底,欧化农业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启动运营拉开了欧化农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序幕。5年以来,欧化农业贸易(深圳)以“恩泰克”和“狮马”这两个在高端肥料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入手,合理布局、稳扎稳打,奠定了欧化农业公司在中国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纷乱的市场,丁振军表示,在当前国产肥限产的大背景下,部分进口品牌的肥料数量略有增长,在局部市场给国产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矿物肥料及化肥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2月中国矿物肥料及化肥进口量为120.7万吨,同比增长3.2%。1-2月中国矿物肥料及化肥累计进口量为232.9万吨,累计增长4.1%。从进口金额来看,2月中国矿物肥料及化肥进口金额31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9%。1-2月中国矿物肥料及化肥累计进口金额611.2百万美元,累计增长13.6%。
另外,为保证春耕用肥,各地海关对进口肥广开“绿灯”,一系列措施使得今年进口肥能快速投放到春耕市场。“由于一些大宗肥料品种出口价格优势不再,企业势必集中精力主攻国内市场,这也将在春耕市场给更多进口肥‘表现’的机会。”丁振军认为,“从目前形势来看,进口肥在国内市场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也依旧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南方市场对进口品牌的历史信任度以及国家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都是进口肥料在中国市场立足的利好因素,我相信进口肥未来还将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老品牌更需匠心铸造
大船之航,品牌为帆。我国加快品牌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发展品牌经济正当其时。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农业,“中国品牌”越来越需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目前,我国农业已然进入部分农产品过剩、全球竞争力不够、质量不稳定因而卖不上好价钱、质量好也不一定卖上好价钱的新常态。加之,在农民要增产增收与美丽乡村、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品安全、生态可持续、自由贸易与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等等一系列大背景下,未来中国农业的出路一定是“品牌建设”。
化肥行业是资源性行业,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市场上化肥品牌众多,往往是备受民众信赖的产品最易受到造假者的青睐。假化肥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但普通农民对化肥的鉴别力不佳,很难直观辨别出来,等到发现农作物产量低下为时已晚。不仅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上也存在着鱼龙混杂的情况。老品牌之所以在市场上存在优势,基于农户对老品牌的信任。这就要求具有老品牌的厂家,保持匠人之心,珍惜现有的资源,把自身优势发挥好,尤其要发挥好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在品牌立业的今天,维护好老品牌的形象,突出自己的特色。靠自己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消费者和市场认可,不断增加市场黏性,让老品牌真正开出新枝,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
丁振军表示,尽管近年来市场经历着一些改变,但是欧化农业坚持不变的是产品的品牌、生产线、生产团队、生产控制,特别是产品的品质不会改变。“欧化农业保证每一粒化肥产品完全符合中国客户的标准,同时坚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产品分销网络保持不变。”丁振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