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结合心理疗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4-26侯谦
侯谦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处,石家庄,050000)
脑卒中后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及神经精神障碍,这2种都与神经感知障碍有关,而且导致患者的身体偏瘫、卧床不起[1],不能说话及神经系统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将逐渐形成慢性失眠,不仅使其生活质量、日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更容易导致再次发生脑卒中[2]。目前临床上的常规治疗是药物治疗,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更加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即针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8)岁,脑梗死19例,脑出血31例;对照组中男31列,女19例,平均年龄(53±7)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24例。2组患者都符合2010年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且都已确认,没有睡眠障碍,语言、意识、精神及认知都正常,排除心、肺、肝等原发性疾病及癫痫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并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4](PSQI)评定总分>7分,能正常完成此次研究,且都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严重程度、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都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具体是对照组患者由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人员一同商定心理干预计划,大致包括认知方面的治疗和渐进性的放松训练[5],疗程为每天进行1次,连续连续进行5次,为1个疗程。第一方面要耐心向患者讲解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方面的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6],取得信任,让患者把内心的情绪都抒发出来,然后通过心理干预技术比如倾听、鼓励、共情等及时纠正患者在疾病认知上存在的错误,并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渐渐的改变患者固有的思维和认知错误,疏导、支持、鼓励及安慰患者,调整患者对生活和自我的不正常认知角度[7],使其接受积极、正确的思想,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方面要对患者进行渐进性的放松训练,主要在于训练患者的等长收缩、抗阻等张收缩及无张力活动[8]。患者在感知到紧张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逐渐的放松,目的在于使患者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睡眠的方向转变[9],从而更加有利于睡眠的发生。2组患者均采用美国Amblaga TM-60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睡眠监测。
1.3 观察指标 包括2组患者的PSQI评分情况,其中每项为0~3分,总分为0~21分,高分则为睡眠质量差;以及2组患者的疗效评价,即症状消除、时间是否延长、症状有无改变,还有2组患者的睡眠结构[10]包括非快眼动相(NREM)的S1~S4期以及快动眼相(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PSQI评分情况比较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疗效评价 组患者的疗效评价,即睡眠障碍症状是否消失、睡眠时间是否延长、睡眠障碍症状有无改变,观察组总有效率48%,对照组总有效率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PSQI评分情况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比较2组疗效评价[例(%)]
表3 2组患者的睡眠结构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的睡眠结构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NREM和REM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REM和REM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都高于治疗前(P<0.05),在S1期时间也显著低于观察组。见表3。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脑血流量减少,破坏了与睡眠相关的功能区,然后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兴奋氨基酸等,致使失眠、睡眠结构紊乱[11],在增加患者不适感的同时,还强烈影响患者的康复,影响了人的免疫功能、疾病的康复质量和速度,而且更严重的是使重患者的血压升高以及血糖不稳定[12],甚至导致再发脑卒中。因此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必要。
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大多数的患者与心理因素有关,在常规的药物治疗上,加上心里疏导[13],可以缓解患者在脑卒中后紧张不安的情绪,改善其不良认知,摆脱困扰,能够积极的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听取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讲解及健康宣传,在此基础上逐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舒缓自己的情绪。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里干预[14],引导患者不断的进行思考,消除去负面情绪,对对抗疾病产生信心[15]。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心里治疗的作用下,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比常规的药物治疗要好很多,而且在心里治疗的基础上,也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对身体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好处,PSQI评分情况,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大部分的患者在心里治疗后睡眠障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也响应的延长,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高达96%,而只采用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仅有48%。在睡眠结构上,对照组也显著优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而且还可以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周际.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4):173-174.
[2]周伟华.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4428-4429.
[3]宋晶晶,曹铁民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29-31.
[4]杨晓梅,王华,万莉娜,等.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6):56-59.
[5]张景琼,张小文.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117-119.
[6]张丽君,熊琼,张丽忠,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3):4-6.
[7]李秀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08,20(18):2162-2163.
[8]孙阳,董文翊,刘芳,等.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744-746.
[9]蒋安杰,裴正斌.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80-81.
[10]王继军,王祖承.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及治疗方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2):149-152.
[11]覃川,杨秀江,晏怡,等.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5,(23):3231-3232,3235.
[12]谢亮球.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7-8.
[13]史恒军,游国雄,王彬源,等.40例老年心理生理性失眠的多导睡眠图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47.
[14]张小丽,崔颖,汪凤兰,等.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046-2047.
[15]蔡萍,金鹤.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