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余必丽: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
2018-04-26刘华彬
■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全国人大代表余必丽是贵州省兴仁县鹧鸪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鹧鸪园村支书。成立合作社前,余必丽试验种植大棚蔬菜,获得了成功。2010年,她建立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蔬菜,将自己所学技术悉数教给成员,培训了一批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户再去帮助别人,成员很快掌握了大棚蔬菜技术。到2013年时,合作社的蔬菜发展得非常好,鉴于其良好示范效果,李关乡政府用减贫摘帽的资金为合作社建了147个蔬菜大棚。如今,合作社蔬菜主要供应城市超市,供不应求,年效益数百万元。
蔬菜发展成功后,余必丽带领村支部成员示范发展农家乐,成为村民新的增收渠道。2014年,余必丽又发动成员土地入股,贫困户用贫困贷款入股,建设葡萄园。村民入股的土地,一亩算一股,每年保证800元/亩的收入,5年后葡萄进入盛果期效益明显时,在保底收入外,第一年将收益的5%拿来分红,第二年是10%,由此每年递增5%。目前,合作社葡萄园入股近60亩,投入近100万元,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多的时候一天用工30人以上。
虽然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成功,但余必丽仍有不少烦恼。她说,当地的基础设施太差了,尤其是用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地有两座水库,一座是供城市用水,一座是供灌溉用水,其中灌溉用水是季节性排放,但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四季都需要大量用水,只好自己从低处抽水,人力物力花费很大。“我们的地方财政比较有限,希望从国家、省层面大力支持偏远山区合作社,帮助解决水、道路、冷库等问题。另外,要狠抓政策落实,省财政每年都有合作社帮扶资金,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自己在干,基本没有享受到,发展比较艰难。”余必丽说。
当地农村贫困较严重,余必丽认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小农生产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抱团合作才能提高市场地位。当地位于云贵高原腹地,经济滞后,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匮乏、管理水平低。为了促进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其脱贫攻坚作用,余必丽建议: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如在市级建立合作发展基金,帮助农民开展深加工、精包装,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支持运营良好、管理规范的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用自己的钱办好自己的事。二是加大对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建设一批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三是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创建合作社,用本地人才推进本地经济。四是鼓励和支持“信用合作、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模式。
余必丽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次开会回去,要大力宣传贯彻会议精神,走村社合一的路子,实现“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大家努力苦干实干,把村庄规划好,把产业做起来,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带领大家致富,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