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史之古代设施园艺
2018-04-25孙治强
日前,设施园艺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已经达到近6000万亩(约400万hm2),面积占世界设施面积的85%以上,使蔬菜花卉实现了周年生产,改变了市场供应状况,逐步满足社会需求。追溯其发展过程,设施栽培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在国内外发展虽有不同,但都是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了宫廷、贵族服务才出现的。而随着时间推移,设施园艺产品已由为宫廷和达官贵人服务,发展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春秋时期的设施栽培
中国自古代就有园艺产业,甲骨文中就有“园”“圃”等文字。利用保护措施进行早熟栽培,可能在周朝就已经被发明,当时所产果蔬为士绅阶层所嗜好,一般民众很难尝鲜。孔子认为食用这些产品为奢侈之风,不得食用,即为《论语》所述“不时不食”之语。此时的栽培方式,没有确切的记载,有无温室等设施也很难确定。
秦代的设施栽培
中国的设施园艺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十六,秦王部十一(公元977~983年)中记载:“又密令冬月种瓜於骊山硎谷之中温处,瓜实成,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说,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能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死”。宋代马文瑞《文献通考》卷四十(学校考)(公元1322年)中也对此进行了描述“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馀人。”这都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记载相关的,由此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设施园艺。但这里没有描述明确的覆盖方式,也没有说出是什么瓜,如果真有种植,只能是甜瓜,不可能是黄瓜,因为黄瓜是在汉代才从西域引入的。并且这些都是记载在秦始皇时代1000多年后的典籍上,而在《史记》的《始皇本纪》中没有描述。作为中国温室园艺的最早证据,其立论依据不够充分。
汉代宫廷的温室园艺
汉代对设施园艺的证据较为充分,《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这里记载了所建温室的地点在上林苑的太宫园,冬季种植了叶类蔬菜,采取了覆盖措施并使用了炉火的加温方式。可以说早在公元前33年中国已经出现了温室栽培,比西方罗马的记载要早60年。
召信臣是九江寿春人,做过南阳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在公元前33年到朝中任少府之职,此人“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是个提倡节俭、造福一方的官员。在管理内务府时更是要减少乐舞艺人和日常用品。看到太公园的温室生产,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就奏请皇帝免除这一切,这样每年可以节省了成千上万的费用。这里的“不宜以奉供养”又是来自于《论语》的”不时不食“。此后的史书中又有对此加以禁锢的记载,从而影响了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和进步。
汉代到清代的設施园艺
由于以上原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设施栽培技术发展缓慢。从《晋书·石崇传》中记载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每冬,得韭萍齑。尝与恺出游,争入洛城,崇牛迅若飞禽,恺绝不能及。恺每以此三事为根,乃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答云:豆至难煮,豫作熟末,客来,但作白粥以投之耳。韭萍齑是捣韭根杂以麦苗耳。”当时石崇为西晋的首富,“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王恺是西晋豪富曾获封为山都县公,食邑有一千八百户。王恺后升任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之后官至后将军。二人均“以奢靡相尚”。但在当时虽有珠宝百万,楼宇百间,但是在斗富时只能以韭根杂或麦苗充当冬季的韭菜食用,可见在当时晋都洛阳城郊冬季没有设施蔬菜的栽培。
唐代时期,温室蔬菜的生产可能也是仅在宫廷的后花园开展。诗人王建的诗《宫前早春》(公元775年)对此进行了描述:“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也就说明利用温泉水作为热源对温室加温,在春寒料峭的农历二月中旬,宫廷后花园内可以生产出瓜类,这里的瓜可能是指黄瓜,因为黄瓜在汉代已经引入中国。《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记载了唐太宗(在位时间为公元627~649年)在河北省易县利用半地下式加温温室生产蔬菜的事情。“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上恶其谄,免元官”。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十一月庚辰日(十七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回师途经易州(今河北易县),易州司马陈元献上新鲜蔬菜。这是他征用百姓建造专门的“温室”,日夜烧火增温种植出来的“反季蔬菜”。唐太宗厌恶这种谄媚行为,罢了他的官。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文化、经济发展的昌盛时期,花卉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当时宫廷与民间养花、插花之风盛行。北方冬季常用暖室以火炕增温的办法使牡丹、梅花等提前于春节盛开。新城王士慎《香祖笔记》记载“宋时武林马塍藏花之法:纸糊密室,凿地作坎复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候汤气薰蒸,则扇之经宿则花放,今京师园丁亦然。”
元朝(公元1279~1368年)王祯《农书》记载:“冬至移根藏以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又说“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向阳处,随畦用蜀黍篱障之,遮北风,至春,疏芽早出”。“十月将稻草灰盖三寸,又以薄土覆之,灰不被风吹,立春后,芽生灰内,即可取食”。说明600多年前,已有阳畦、风障等韭菜栽培。该书还记述了软化栽培法,以用马粪为热源栽培韭黄。在冬季,挖掘韭根,移藏于地屋中,培以马粪。这种方法栽培的韭叶,“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它可以“比常韭易利数倍,北方甚珍之”。这是与屋内升火增温不同的生产韭黄的方式,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园艺技术发明。
明朝(公元1368~1644年),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由此说明400多年前,北京就有利用温室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并已享誉中华。
明末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三》记有关于北京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的温室进行花卉香椿芽和黄瓜生产的记载“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坏土窖藏之,蕴火坑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元旦进椿芽、黄瓜,所费一共花几半万钱,一芽一瓜,几半千钱”。此时的温室可能是半地下式的,内有加温设备。
到清朝时,北京人创造了“北京式土温室”,即前窗用纸糊成直立状的土温室,室内较高,进深较大,专供木本花卉越冬之用。黄土岗一带栽培的供熏茶之用的茉莉花,就是使用此类温室。
综上所述,中国自秦汉到明清时代所有的有关设施生产的记载很多源于相关事件的旁证和简单描述,没有相关的设施结构、类型和栽培技术的陈述。到了民国以后,才有了相应的记载。
作者简介:孙治强(1956-),河南郑州人,教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和设施园艺方面的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
[引用信息]孙治强.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史之古代设施园艺[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