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三大副中心城市
2018-04-25林小昭
■ 林小昭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已然不满足只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最新消息显示,它还将把珠海、汕头、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布了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2017~2030年)》(下称 《规划》),提出在城镇化方面,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
中心城市 “双核多心”
广州和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在广东省内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是该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的主中心。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研发支出(R&D)纳入国内生产总值 (GDP)核算之后,2016年深圳GDP达20078.58亿元,成为中国第三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广州GDP也达到了19805.42亿元,逼近2万亿元大关,是广东省内第三名佛山 (8767.06亿元)的两倍多,这两强在省内的领先优势实在太大。广深两城之和就占据了广东全省的一半左右,是当之无愧的全省主中心。
不过,在打造省域副中心方面,却不是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三、四位的佛山、东莞,而是经济总量并不突出的珠海、汕头和湛江。
《规划》提出,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 “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 “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
对此,有分析指出,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选择中,经济总量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地理空间的布局更为重要。“要考虑通过省域副中心的发展,带动全省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佛山和东莞虽然经济总量大,但与广深太近,现在基本已经和广州、深圳实现一体化发展了。相比之下,珠海作为珠中江 (珠海、中山和江门)的中心城市,可以带动珠江西岸乃至粤西的发展,汕头则是粤东大潮汕地区的中心,可以带动粤东地区的发展。广东西部的湛江,则将是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这其中,在珠江西岸三个城市中,珠海的经济总量最小。不过,与中山、江门的很多经济来自其下县域、镇域不同,珠海的中心市区建设得更好,中心性更强,服务产业更突出,对周围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更强。珠海不仅吸收了不少大学来办分校,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机场。
粤东西两翼成新增长极
广深两个主中心再加上三个省域副中心,体现的思路就是要通过珠三角带动东西两翼发展,是为了全省均衡发展所进行的布局。
《规划》显示,未来广东将推动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协调发展,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网以建设延长线、支线等方式连接粤东粤西主要城市,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对口帮扶、产业共建,发挥共建产业园区平台载体作用,推动珠三角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到粤东粤西布局。
将东西两翼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既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对重塑广东省未来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粤东西北地区中,粤北山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保护的限制,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小。但粤东粤西沿海的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很多天然优良港湾,而且平原较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 《规划》,未来广东通过承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以都市区为主体聚合区域核心功能,培育沿海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增长极。以汕头为中心,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建设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汕潮揭特色城市群。以湛江为中心,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建设湛茂都市圈。
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一方面是要由珠三角到东西两翼,通过珠三角带动东西两翼发展。另一方面是要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带动发展。这其中,目前粤东粤西纵向拓展省内、省外经济腹地的功能仍然较弱。
对此,《规划》提及,要推动粤东各市加快对接和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加快推进汕头至漳州铁路、鹰梅汕铁路、宁莞高速等项目建设,连通江西、福建发展腹地。在粤西,将依托北部湾区域性航运中心、泛亚铁路等,充分发挥湛江港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作用,增强对北部湾地区的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高铁、高速公路等项目,积极拓展大西南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