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资讯台
2018-04-2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号角。过去5年,中国创新成果丰硕,“神舟”“天宫”飞得更高、蛟龙探海潜得更深、FAST天眼望得更远、神威天河算得更快,“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全球瞩目和赞誉。
“我国预计2020年将发射空间站试验核心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
我国空间站的研制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在2020年将发射试验核心舱。 正在建设的中国空间站将为包括港澳台科学家在内的中国科学家,乃至全球科学家提供很好的实验机会,欢迎港澳台科学家利用空间站共同从事科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正在研究当中”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总设计师 张柏楠
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将担负起航天员往返空间站的运输任务。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正在研究当中。我们迫切需要研发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以登月,又具备商业天地往返低成本的飞船。
“两型‘金牌火箭’将担起2018年超高密度发射的重任。”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洪
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担起2018年超高密度发射重任。
“我国将面向全社会进行第3批航天员选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杨利伟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我国将面向全社会进行第3批航天员选拔,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选拔人数有增加,选拔种类有变化,选拔领域也扩大。
“我国空间站科研方向已有完整规划”
——全国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 高铭目前,空间站的科学研究设施和研究方向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划,并正在加紧研制。空间站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3个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9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500吨级航天发动机年内完成样机研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 刘志让
推举重型运载火箭的三型新液体火箭发动机为500吨级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200吨级液氧液氢补燃循环发动机、25吨级液氧液氢膨胀循环发动机,分别用作重型火箭的一、二、三级。我国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018年可完成工程样机研制。
“我国年内全面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
今年全面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该系统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航天科工正推进虹云工程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 张忠阳
航天科工集团正在推进虹云工程建设,将按照三步走的策略进行。第一步,将在2018年发射首颗技术验证星,开展低轨宽带通信演示验证及应用示范。第二步,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网试运行,于2020年完成业务试验系统。2022年,将部署、运营整个星座,构建156颗卫星组成的天基宽带互联网。
“北斗系统能与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杨长风
到2020年,北斗导航全球系统建成以后,无论是精度还是体制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能与国际几大先进系统同台竞技。目前国家正在论证PNT(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这是2035年的一个目标,也是实现航天梦或者强国梦的一个具体体现。
“上亿台国产手机已可用北斗信号”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计师 杨元喜
2018年北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北斗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已有上亿台手机有北斗信号。估计用不了几年,只要中国产的手机,应该都有北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和时间信号。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北斗的功能与GPS一样被广泛使用。
“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密集发射期”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姜杰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完成40次的发射任务,其中包括北斗全球组网的密集发射。这些任务包括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发射,要在2020年建成30多颗卫星的全球系统。还有探月工程、通信卫星,还有一些国际商业发射。
“中国智能高铁将用北斗等技术集成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未来,中国智能高铁将采用北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高铁技术实现集成融合。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京沈高铁率先组织全面的智能高铁技术装备测试检验,做好自主化列控、自动驾驶、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智能变电所、基于北斗及BIM平台的应用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推进智能高铁技术实现新突破,试验成果将在京张高铁开通时投入应用。
“我国将实现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赵小津
嫦娥四号将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不仅要软着陆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进行原位和巡视的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我国新一代空间科学卫星项目启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吴季
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我国新一代空间科学卫星——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背景型号项目,人类或将揭开“黑洞附近会发生什么,真空量子涨落产生什么,中子星内部是什么物质状态”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真相。
“5年内研制并发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 潘建伟
我们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量子通信网络就具备覆盖千家万户的条件了。团队将进一步发展新一代卫星量子通信技术,计划在未来5年内研制并发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全天时星地量子通信及星间量子通信,并建立与地面城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初步实现能够业务化运行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商业航天在未来发展中渐成大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科技委主任 胡胜云
以SpaceX为代表的新兴企业的快速崛起,颠覆了航天产业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将商业航天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开创了互联网时代商业航天发展的新篇章。随着航天产业的发展,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商业航天作为未来航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渐成发展大趋势。
“中国正进行空间核动力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万钢
中国正在进行空间核动力研究。中国建设航天强国需要核动力的支撑,核动力的火箭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世界上也是这个方向,航天的发展未来一定要用上核动力。
“中国航天深海超算核电领先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原科技部部长 万钢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中国航天、深海、超算、核电等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中国下步将强化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围绕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等领域开展探索研究,并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我国‘人造太阳’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段旭如
在建的我国新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后,等离子体参数将大幅度提高到近堆芯水平,温度将超过1亿度。目前,我国正与欧盟、日本、美国等多方正在共同推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QQ将启动太空探索计划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
腾讯QQ去年发起了的科技探索项目——“QQ-X计划”,希望帮助年轻人用科技视角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通过QQ-X计划,数千万QQ用户跟随探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对加拉帕戈斯物种、非洲纳米比亚星空、西班牙纪念碑谷,以及南极生物地貌探索。2018年,QQ-X计划将再次启动,这次QQ-X计划将目标锁定在浩瀚宇宙,今年将从地球走向太空开展探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