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8-04-25张家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昆明65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消化道内科

张家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急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等,患者一般难以自我判断,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药物、内镜等手段予以止血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借助止血快、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出血原因无法明确,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对外科手术不耐受者,可尝试采用介入治疗术予以止血[2]。为进一步探讨介入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9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对部分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术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临床试验。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②符合介入治疗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不全;②有精神疾病史,存在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按照就诊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27~69岁,平均(53.24±7.19)岁,病程4~23h,平均(16.48±3.96)h,病理类型: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下消化道出血17例,平均出血量(1798.96±247.09)mL。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25~71岁,平均(56.30±6.55)岁,病程6~25h,平均(15.37±2.79)h,病理类型:上消化道出血35例,下消化道出血14例,平均出血量(1890.37±212.50)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出血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包括抗休克、补液、使用止血药物等。观察组则实施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时间及静脉碘过敏试验,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行超声或纤维内窥镜检查,确定是否合并其他出血性病变,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同时告知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准备5F血管鞘、肝管、微导管等介入器材及相关药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等,行DSA全消化道血管造影检查,造影证实后采用5F Cobra导管进行

插管,置入出血相关动脉实施栓塞。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等。病理性血管不再显影时即可停止栓塞,避免过度栓塞造成栓塞器官组织坏死。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黑便、呕血等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好转:黑便、呕血等症状基本消除,血常规检查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以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经介入治疗后,显效34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2%,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发热症状轻微,经内科对症治疗3~7d后好转,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常见消化道急症,不仅起病急、进展快,而且病情凶险,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伴随全身状况恶化,包括血压下降、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红蛋白减少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由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3,4]。临床针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传统处理方法是内科保守治疗,但是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外科手术可能存在局部粘连、胃肠壁水肿等并发症,手术止血面临的风险较大,部分患者并不耐受手术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5]。

临床建议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外科手术患者,尽早进行介入干预以控制止血,提高抢救成功率。研究显示介入栓塞联合动脉造影能够快速明确出血部位,这种止血方法的创伤较小,有利于临床抢救。介入栓塞所有的栓塞剂较多,包括明胶海绵、微弹簧圈等,在选择栓塞剂时需根据患者的栓塞范围及动脉情况合理选择。本次研究收集9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介入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92%,而且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止血,纠正血压下降、低血容量等造成的脏器功能损害,同时也有利于避免靶器官缺血性坏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6]。

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早行介入治疗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总之,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止血方法。

[1]周春高,杨正强,施海彬,等.腹部外科术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6):930-932.

[2]赵年,李春华,李德秀,等.奥曲肽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隐血试验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6):3086-3089.

[3]王斌,史君星,陈小妮,等.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73-75.

[4]陈辉,肖国辉,赵龙,等.介入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46-48.

[5]徐元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1):71-72.

[6]赵年,李春华,李德秀,等.DSA以及栓塞术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00-102.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消化道内科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内转科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