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助推乡村振兴

2018-04-24何英

西部大开发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农民职业

何英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激发农民主体能动性的催化剂,积极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但能强化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乡俗文明、基层治理等。

今年春节,我随家人一起回到丹凤县周家村。这个村庄和商洛山区的其他村子一样恬静、一样优美、一样朴素,然而他也与全国广大农村一样,正经历着一个大时代的沧桑巨变。与五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相比,村里新盖了许多楼房、立起了许多盏光伏路灯、摆放了公共垃圾箱、拓宽和硬化了道路……这些可喜的变化源于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作为一个从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我为家乡的可喜变化感到欣慰。然而,也发现了与这种整体向上不和谐的音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层次。

我公公出生在农村,是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批“走出农村进入到城市”的人,也是被那些继续留在农村的老人们称为“能人”的人。像他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走出农村的“能人”并不多。进入到90年代后,村里出现了第二批年轻人,他们主动走出村子,去外地打工拼搏,其中有一些在新疆等地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在当地买了房子和车子,这些人在村里被称为第二代的“能人”。当然,不只是走出农村的这些“能人”。村里还有一批从未离开过农村的人,也被称为“能人”。他们或因有手艺、或因有生意头脑,日子也比村里其他人过得好。一个堂叔早年十里八乡收购农产品,慢慢地有些积蓄,买了大货车既替人拉货,也长途贩运货物。这些年经过不断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不但盖了三层的洋楼,而且把两个儿子供养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事实上,村里的“能人”和“大户”生活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村里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与北方大多数地方的农村无异。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留守老人和妇女。外出打工的人根据技能的差异,收入也不同,反映在老家便是楼房面积大小的差异,反映在生活品质便是衣着和生活用度的差异,反映在子女教育便是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的差异。另一个堂叔,一家5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女婿在县城饭店后厨打工每月2000元的薪水。与我们一辈的堂妹主要任务是带小孩、看电视、打牌,村子里像她这样的人很多,堂妹一家是这个村子大多数人家生活的缩影。

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但同时也感受到农村人自我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亟待激发。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激发和调动千万农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主体责任,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激发和释放每名村民活力的关键在于“教育”。农民是一种职业,而现有针对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内容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契合农民多样化需求。我认为在现有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扶贫先扶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推动农业产业化,是保证农民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途径。二是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村“两委会”考核挂钩。当前很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不足,农村两委会作为基层组织的核心与桥头堡,应动员、鼓励和督促农民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文化修养,扫除赌博等陋习,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三是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援帮扶等方式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鼓励相关企业和合作社及社会组织参与新型农民培训。四是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省级层面上统筹设计新型农民培训课程,各地根据当地特色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充分利用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适应于农村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激发农民主體能动性的催化剂,积极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但能强化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乡俗文明、基层治理等。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农民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