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创新思维
2018-04-24
互联网始终是当下年轻一代绕不过去的话题,而匠人身处其中,也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原创手工艺电商平台“东家APP”联合创始人之一赵普认为,手艺人要可持续地生存,就要借助一种合理的市场模式,让手艺人能通过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发展事业、传承事业甚至得到更为丰厚的市场回报,进而吸引更多后来人学习、传承这门手艺。
而对于互联网的“来势汹汹”,作家梁文道也曾表示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经济给传统工业一个再生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许多工匠才会被发现,“今年甚至成为时尚生活界很重要的潮流,这种传统反而得以传承”。
那么,当下有哪些主要的传统手工艺新业态?身处时代浪潮的匠人们又有着怎样的思考与作为?
新平台激发新活力
得益于移动端APP的开发和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一些手工艺相关的APP内,不仅销售相关的手工艺产品,还提供文字、视频等内容介绍手艺人的介绍,以及一件件手工制成品背后的汗水和故事。
2016年7月,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在杭州正式落户线上手工艺品交易平台“东家APP”。报道称,选择“东家”作为首个示范点,是基于它对“互联网+手艺”模式的成功探索。
“东家”以“让传承成为潮流”为Slogan,希望能够为民间手工艺人提供一个商业化的平台,通过“买卖”与“使用”,来保护传统文化的延续。截至2018年3月,东家团队已经在全国各地接触超过3万个手艺匠人,有5000多名匠人入驻平台,其中超过65%的匠人是“80后”、“90后”。在体验方面,东家玩法颇多,比如众筹、拍卖、直播等。
而在2017年7月下旬,首届中国匠人大会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举行,大会吸引了千余名全国各地、各门类的匠人参与。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匠人电商生态观察》引发各界关注。文中显示,互联网催生出一批新兴“电商化匠人”,互联网化生产与销售方式也让传统手工艺聚集地焕发新生机,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展现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并将其作为职业选择。
此外,互联网的广阔空间还为手工匠人增添了创新的活力,匠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实时掌握消费者最新的需求动态,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推出产品,还可以借助VR等新技术应用,探索数字化的展示形式,推出具有更强时代感的新型手工艺作品。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既保护了濒临失传的传统老手艺,也发掘了个性化、生活化、有历史感的年轻匠人作品,为作品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空间。
多样化手段助力传统手工艺
当下,直播以及短视频都是互联网与传统手工艺行业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比如匠人访谈、线上拍卖、器物制作过程等。通过直播等方式将商品的制作流程等方面展示给用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平台商品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了匠人在平台上的曝光度,有利于匠人品牌的打造和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播。
比如,为了振兴中国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会于河南宝丰县开幕),曲艺爱好者创建了直播号(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只需登录找到该直播号,就能实时听到自己喜欢的曲艺,而且直播同时还有社群互动,曲艺爱好者可随时在社群里交流探讨,直播之后还可以回放,再也不用为看一场喜欢的戏驱车千里、不停付费,从而实现跨地域、跨时域的手艺分享盛宴。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传统手工艺人并不习惯这种互动的方式,直播的趣味性不一定可以达到管理者或观众的预期等。
市场当中,还有一部分人群会专门提供手工艺人服务,即围绕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一些资金、场地、平台等方面的资源来帮助他们自身的发展,这对于致力于构建手工艺人生态的平台而言,是其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有些互联网手工艺平台也进行了更多样化的探索,比如线上的共创模式——向美院等第三方创意团队征集创意,共同研发传承人技艺和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的产品,创办线下的手工艺术体验馆、匠人艺术中心等等。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传统文化行业”的结合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定义“极致”的新时代匠人
“如果还在讲工匠精神的话,就是新时代的工匠兵不但追求极致,而且更应该去定义这个东西。”锤子科技副總裁李剑叶应邀参加日本GOOD DESIGN AWARD北京研讨会时分享个人心得时说。
李剑叶细致地总结品味日本的匠人精神时,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对事物完美的不懈追求,并且会认为能够将这个事物变得更好,始终坚持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案,或者给他人更好的体验。
的确,现在很多创业者,都在秉承工匠精神来不断升级打磨自己的产品,甚至称自己为匠人,对于产品的细节以近乎苛刻的态度去要求去实现,也因此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一名叫胡嘉的创业青年,看中了用竹子做自行车的商机。做成一辆竹子自行车,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60个小时加工,中间要经过20个工序的处理。而为了可以达到欧盟标准的工艺,胡嘉制定了严格的流程,确保每一辆手工自行车的品质,实现销售级别的水准。也因此,目前的生产产能维持在每个月约两辆车的水平。而在未来,胡嘉表示并不打算走设计类产品的“老路”——选择国内外的众筹平台,而是希望可以打造一个DIY工作坊,吸引感兴趣的朋友亲自参与打造一辆属于自己的精品竹子自行车。
再比如大众所熟悉的“小米”品牌,创始人雷军甚至表示,“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日本的工业是索尼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韩国的工业是三星带动,我希望未来小米可以带动中国工业。”小米也在众人的关注下不断挑战自我,在2017年4月推出的全新手机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值得称道的是其在工艺上的突破,雷军称之为“小米手机7年历史上的巅峰之作”。该外观设计首次应用四曲面玻璃……机身升级为四曲面陶瓷……而网络上关于小米的“极致工艺”更不乏讨论。
再回归到传统手工艺匠人,他们对于自己的手艺和事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张建宏在直播时就反复强调,“用时间去雕刻”。张建宏出生于江苏,“苏工精神”无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在雕刻工艺上,从原材料本身条件出发,他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布局和雕刻手法,这是与传统玉牌创作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限度体现玉质缜密、细腻、润泽的雕刻方式。他还利用现代美术理论和知识进行艺术手法处理,以更好地表达艺术美感和创作内涵。
迈入新时代,相信手工艺与更多现代元素、现代智慧的融合借鉴,会令传统技艺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主要内容据搜狐网、《光明日报》、《华夏艺术》、《齐鲁晚报》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