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陕西区域优势发挥应互学互鉴

2018-04-24马云辉

西部大开发 2018年3期
关键词:枢纽通关陕西

马云辉

陕西与重庆两地紧紧相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在我国地理版图上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辐射南北的枢纽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深入推进,处在联结点的重庆,依托独具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紧抓发展机遇,不断拓展开放通道、构建开放平台、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高效率的内陆开放之路,2017年,重庆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7年突破100亿美元,两项指标列中西部第一。

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向西通过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连接沿线各省并延伸至中亚和欧洲,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广大亚太地区对接,向南通过东盟大通道贯通东盟国家和南亚地区。区位优势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使重庆成为连接欧洲、亚太、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纽带和对外开放的前沿。近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构建起大通道、大通關、大平台的开放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立体交通网。重庆围绕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对外开放中的基础作用,已构建起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快速推进对外铁路和高速公路骨干通道建设,已基本形成“一枢纽十干线”的铁路网和“二环十二射多联线”的高速公路网。重庆港货运量突破100万集装箱,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重庆枢纽潜珞璜港已初步形成600万吨通过能力。江北国际机场已形成3条跑道运行、年吞吐旅客4500万人次的能力,可以起降目前最大的飞机,随着第五航权的落地和扩大,将成为100万吨货邮吞吐量、100条国际航线的“双百机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枢纽、铁水联运综合枢纽、西部客货综合航空枢纽、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公路物流枢纽、西部多式联运物流枢纽、西部通信枢纽等功能载体不断完善,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大通道,促进大流通。不断升级“渝新欧”班列,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实现常态化,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班列数量还是运输货物量均届国内各类中欧班列首位。积极推进东向、南向开放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海、宁波等港口合作,发展江海联运“五定”班轮,开通重庆到宁波(渝甬)沿江铁海联运国际班列;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渝黔桂新”南向通道,打通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新的出海骨干通道。此外,依托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大力推进铁水联运、铁空联运等多种联运形式,对周边地区货物聚集和扩散功能不断增强,在进一步拓展重庆对外贸易圈的同时,真正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在重庆的无缝连接。

搭建大平台,促进大开放。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拥有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众多对外开放载体。在口岸建设上,形成了以区域性交通枢纽为基础、国家开放口岸为支撑、保税功能为载体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体系,建成包括4个国家一类口岸在内的17口岸区域,并获批设立汽车整车、进口肉类、水果和冰鲜水产品等8个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扎实推进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重庆中心枢纽和集聚辐射功能,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经济内涵,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此外,重庆先后获批的多个开放创新试点,对于加快培育新的开放增长点,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形成有力支撑。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大通关。重庆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通关合作,强化政策沟通,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海关关检互认、信息共享、执法互助,成功搭建电子口岸平台,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形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全面融入全国海关、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先后与上海、深圳、乌鲁木齐等沿海沿边口岸海关区域开展通关合作,深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关区协作机制和多式联运便捷转关方式,推进重庆全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实现重庆全域海关业务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

加强产业大协作,培育开放型产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庆与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区域市场。创造了“多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引进5大国际知名品牌商、6大代工商和850多家零部件配套厂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布局,引进上汽、北汽、福特、现代等国内外重要汽车企业,成为国内最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电子核心零部件、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等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在这些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德国、法国、奥地利、乌克兰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前来投资,2017年底,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81家。

陕西具有发展对外开放的区域优势

与重庆类似,陕西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同样具有突出的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一足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陕西地处古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陕西可以直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放、深化协作、配置资源。二是产业基础雄厚,可以利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业合作。三足立体交通网络趋于完善,已建成国道、普通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四重“米”字形陆路交通网络,陆空两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有效连接周边各大城市群,联通“一带一路”。四是陕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陕西的对外开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从制度上接轨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能级,为进一步释放开放制度红利奠定坚实基础。五是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积淀深厚,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科教资源,有利于推进多元化交流。

总体来说,陕西按照“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思路,全面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建立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在内陆改革开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开放型经济产业基础不强、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与重庆相比,陕西在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对陕西在对外开放中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的建议

加快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对外通道建设,着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一是不断升级中欧班列(西安—华沙)、中亚班列(西安—阿拉木图)运行效率和效益,探索多式联运,完善货源组织渠道,全面增强国际物流集散功能,夯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基础。二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外铁路大通道、高速公路骨干通道,加强与重庆、成都的互联互通水平,对接“渝黔桂新”南向通道和长江经济带,拓宽对外开放通道广度。三足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布局,加快空港建设,拓展加密国际国内航线,发展通达世界五大洲主要枢纽城市的国际航线,构建高效的中转航线网络,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国际枢纽机场合作,开通全货运航线。四是加快发展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打造高速信息网络,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推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充分借鉴吸收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优化自贸试验区规划布局,以充分发挥自贸区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作用为目标取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同时,要处理好自贸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明确产业定位,建立更有效率的开放型产业体系;要处理好与成都自贸区、重庆自贸区及其他自贸区的关系,形成分工合作和错位发展格局,协调试验目录和清单,共享试验成果和经验。

围绕贸易畅通,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一是加强通关国际国内合作。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部门之间数据互联、信息互通、监管互认。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整合监管设施资源。推动一体化通关管理,积极融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打造更加高效的通关模式。二是探索发展内陆口岸经济。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完善口岸服务能力,促进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和流动,建设内陆口岸经济高地。三是突出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开放核心作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制造、研发、维修、物流、贸易、结算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四是依托陕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聚集区为平台,推动中俄、中哈、中韩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一是以产业为纽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补发展和相互合作。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开放型服务贸易,聚焦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扩大商贸、物流、结算、会展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开放水平。二是以文化为纽带,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形式。继续发挥好欧亚论坛、上合组织论坛、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以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电影节等国际交流平台作用,提升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领域合作水平,扩大陕西的文化国际影响力。三是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推进科技教育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四是大力加强区域官方和非官方合作机制建设,通过政党交流、友好城市建设、公益合作等,加强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枢纽通关陕西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博物馆通关小列车
通关手
枢纽偏好型产业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