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 创新成为最关键

2018-04-24张永军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8年3期
关键词:试验区陕西案例

张永军 张静

创新,位居今日中国“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的关键。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差异化改革为重点,精心培育特色创新案例,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人文交流、现代农业、军民融合等领域不断探索、试验形成了77项案例,其中29项案例经第三方智库机构评估,确定为“最佳实践案例”。这些案例的形成,也正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这些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应好、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的29项“最佳实践案例”中,选取一部分进行分析展示,让这些案例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积累经验,凝聚力量,增加动能。

案例1 微信办照

为解决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这一影响商事制度改革成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陕西自贸试验区在省工商局协助支持下,开发了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李克强总理在陕调研期间,当了解到通过微信扫码,上传身份证和刷脸就能远程办理营业执照,总理高兴地称赞陕西“这项改革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

采用工商登记注册全程自主化电子化系统。第一步:刷脸;第二步:自主选名;第三步:录入申报信息。三步后,当出现审核通过提示后,即可在电子营业执照栏目,查询到自己的营业执照。

优化工商注册流程和机制。对现有的工商注册机制、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一是名称预先核准改为自主申报;二是住所审核改为自主申报;三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四是生成电子档案。

创新突破微信办照相关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多项软件新技术,开创了微信办照行政审批新模式。一是微信刷脸实名登录技术;二是申报信息一次录入技术;三是手写签名技术;四是电子营业执照技术。

采用新技术防控微信办照风险。对现有企业登记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符合全程电子化要求和特点的企业登记程序,在统一平台上建立并使用规范的登记文书格式和统一的数据标准。

通过“微信办照”的实施,一是企业注册的门槛更低,只需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签署对住所(经营场所)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的声明即可,填报后也无需等待。二是效率更高,传统办照要填报10多张表格和材料,现在数据填报量压缩为传统模式的1/8,审核时间从1个小时左右压缩为10分钟左右。三是服务更优,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由人工方式的10%左有,提高到90%左有。四是行政更廉,可有效防控因审核不到位造成的审批风险和因权力寻租造成的廉政风险。五是环境更佳,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大幅优化了投资准入环境。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试验区把过去繁琐的办照流程,简化为刷脸、自主起名、录入申报信息三个步骤,首次实现了无介质、无纸化、无收费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实现了办事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体现了该举措显著的实施成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商事制度管理、技术运作等层面,均可向全国推广。

案例2 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

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创新优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审批流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的实施意见(试行)》,将各项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进行,将投资项目审批分为“区域评估、联合评估(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合一、联合验收”五个阶段。整个项目评估及审批手续办理周期(不含区域评估)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

联合评估(多规合一):实现评估资料3个工作日内,出具《项目评估意见书》2个工作日内,项目决策7个工作日内,印发相关《会议纪要》3个工作日内。

多评合一:在正式出具各评估报告后,21个工作日内,由各职能部门将评审意见和相关批复文件反馈至綜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如有修改,可延长5个工作日。

多图合一: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图、人防工程施工图、消防设计图、防雷装置设计图联合审查。集中审查7个工作日内,2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综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5个工作日内再次进行集中审查(审图日),审查合格后,2个工作日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相关审查意见,反馈至综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

联合验收:按照“谁批准、谁验收”的原则,5个工作日内,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验收,并于3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意见书。

该案例的实施,一是大幅缩短企业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间。二是通过实施区域评估,降低企业支出,并在同一区域内的投资项目共享评估结果。三是项目审批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区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创新举措,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环节、审批模式和审批序列,实现了项目行政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本项举措是陕西自贸区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管理经验,进行本地化升级,形成的建设项目审批全面管理体系,是一条具有显著复制拓展意义的应用型创新举措。

案例3 智慧海关建设助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在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海关辅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智慧海关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台账系统进行对接,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来加快贸易便利化的开展,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便捷操作实现通关一体化的操作模式。把现在的西安本地各监管区域之间的区间调拨,和全国各监管区域之间的转关,集合在统一平台上,系统统一、模式统一、操作标准统一。

建设海关辅助管理系统。用新的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一次性升级现有的辅助管理系统,使之符合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技术、安全规范要求;对进出加工区货物的物流信息、单证信息和货物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卡口智能核放、底账智能核销。将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台账系统进行对接,接收企业按照海关要求的格式与智慧海关系统进行实时的电子数据交换来完成对货物状态的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性,提高营运效率。

创新非保税货物进区的新状态。一是推行企业台账管理制度,实现保税延展、批量转换、商业加工、增值服务。二是设计非保税货物进区的新流程,开发保税与非保税自由转换新系统,把倮税与非保税的整合和状态分类监管成为企业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三是实行保税非保状态监管模式,能够将其在国外的跨国采购、配送中心以及区外非保仓库形成“一库式”的运作。

实现全国一关、通关一体便利化。通过建设完成的辅助信息系统平台,把西安本地各监管区域之间的区间调拨和全国各监管区域之间的转关,集合在统一平台上,系统统一、模式统一、操作标准统一。

通过该项创新,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帮助出口加工区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海关辅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推动出口加工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出口加工区A区企业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24小时通关。目前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企业单项业务通关平均时间由原先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40分钟以内,节约时间30%-50%。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该举措通过融合多项通关便利化政策,显著提升了通关服务便利性,具有较强的企业需求基础和复制应用价值。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对海关业务进行智能化管理,符合国家提倡的建设方向,该举措具有显著可复制推广性。

案例4 搭建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通丝路”

为了支持陕西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陕西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人民银行两安分行创新“互联网+跨境人民币”新模式,倡导搭建“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通丝路”平台),为陕西自贸区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搭建一条便捷的“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在海外机构已覆盖2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与“一带一路”沿线500余家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的布局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势,向该平台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探索破解“资金融通”困局,为陕西自贸区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开辟通途。

“通丝路”平台为小微企业定制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专设了金融产品窗口,为小微企业提供出口贴现、打包贷款、出口双保理等十余种贸易融资产品和全产业链融资解决方案,小微企业可在线提交贸易融资申请,及时高效地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通丝路”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属出口收款风险保障方案——“小微企业信保易”保险产品,为小微企业拓市场、接订单、防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小微企业可实现一键投保,符合政策的小微企业更是可以享受免费投保。

“通丝路”平台创新“站点企业(按照“一站一品”布点,一个站点企业主推一类陕西特色产品)+农户”模式,即通过出口站点企业为农户提供出口代理、融资担保等服务,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将“山里货”卖到国际市场。

“通丝路”着力覆盖商品出口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两大流程,疏通供应链在内的全流程问题,构建在线报关、商检、在线投保及人民币结算“全渠道、服务型”的服务监管框架,为小微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该项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境金融类多功能平台,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性地以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为重点,并融合实现通关、融资、推广、促成等多维度服务;在服务对象上以帮扶小微企业和农户为己任;在服务定位上更加偏重于促进出口业务,推动“陕西特色”走出去。是一条具有鲜明陕西特色和自贸区金融开放属性,较传统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类平台服务更全面的首创型创新举措,具有显著可复制推广意义。

案例5 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人文交流新格局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一带一路”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節点,省教育厅、文化厅、卫计委等单位积极探索,精诚合作,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科技、旅游等领域,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边人文交流新格局。

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着力推进“丝绸之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国际汉唐学院和中国书法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之路。

在对外文化方面:借助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优势,在自贸试验区搭建了“丝路汇”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及大数据平台,建成了涵盖法律服务中心、文化版权交易服务中心、新文化研究院等的自贸试验区文化服务中心,为相关文化企业提供全套的服务。

在医疗合作方面:着力构建“一带一路”中医合作交流体系,建成涵盖国家中医药合作专项、实现中外医疗机构合作治疗、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等在内的“一带一路”中医合作交流体系。

在文物旅游方面:成立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建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物与考古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投资7亿元建设中医药养生双创小镇。

在科技交流方面: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作用,通过“项目+平台+人才”模式,聚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创新资源。设立自贸试验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建设“丝路信息港”。

通过一系列人文交流措施,陕西与“一带一路”国际间高校协同发展模式初显成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全面展开,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响力不断扩大,陕两旅游国际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国际间科技人才交流互访机制初步形成。

永安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试验区凭借自身特有的文化监管制度和管理模式,成为宣传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文化意识的有力平台。通过自贸试验区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迈入新纪元。

案例6 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围绕“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的改革试点任务,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为重点,不断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搭建农业国际合作服务平台。

杨凌片区在涉农领域搭建了“1+3”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融投资、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促进农业领域国际合作。“1”是指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服务平台,汇聚相关组织、企业、项目和专家,促进各类优质涉农资源在杨凌聚集,通过线上线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询、信息等服务。“3”是指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建设三个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支持、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助力农业企业走出去。

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杨凌片区挂牌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已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启动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

建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由位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成员包括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

杨凌片区通过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推进了我国农业对外输出与国际合作,强化了国际农业教育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研究。

毕马威公司对案例的评估

杨凌自贸片区不断改革创新,搭建中国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等平台支持涉农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办海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并创新国际农业科技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对我国提升在农业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促进农业对外投资、农业技术与人才交流、农业商贸互动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该项举措属于全国具有可复制推广性的首创型创新举措。

案例7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

实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试点,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入落实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描。陕西自贸试验区一直以来持续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和改革,着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

建成军民融合平台线上系统。军民融合平台线上系统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上线运行。中国军民融合平台线上系统汇聚了军民融合各方资源,包括十二大军工集团、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汇聚了专利技术、市场需求、服务机构等资源信息,重点打造集专利技术信息供需发布、技术成果挂牌对接、技术经理人委托服务、交易撮合与支付等为一体的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全流程服务平台。

建成知识产权云服务大数据中心。知识产权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防专利局、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现有资源,以整合和集成军民融合领域专利技术成果数据库为基础,面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为中心,构建以云服务为特征的多平台融合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实现“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2017年6月,知识产权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功能正式开发完成。

建成知识产权运营线下服务体系。构建了专利技术孵化转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利技术效果认定,知识产权信息应用,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五大服务体系,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

该平台搭建了军民成果双向转化的桥梁,探索了一条将国防科技工业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量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道路,加快形成了“军工+地方”的可复制可推广建设模式。截至目前,平台专利数据共计8416条,其中解密国防专利深加工数据3001条、专利转让信息5222条、专利求购信息193条。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搭建起了国防专利横向流通转化、国防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有机衔接、普通专利参与军品研发生产等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共享共用,符合国家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属全国改进型创新的创新性政策,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经验。

猜你喜欢

试验区陕西案例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