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化工信息
2018-04-24罗义平
联合利华2017年个护部门业绩增长明显
近日,联合利华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和2017全年核心财务数据。财报显示,联合利华集团2017财年净利润为65亿欧元(约人民币510亿元),同比增长16.9%,销售额同比上涨1.9%至537亿欧元(约人民币4214亿元)。第四季度销售额为128亿欧元(约人民币100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联合利华个人护理部门2017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9%,达207亿欧元(约人民币1624.5 亿元),约占集团总销售的38.5%。在2017年,集团新增5个新品牌,其中就有时隔十年在洗化领域新推出的天然洗发水品牌ApotheCAREEssentials和12月推出的新个人护理品牌Love Beauty and Planet。此外,集团2016年收购的男士剃须刀品牌Dollar Shave Club和2017年接连收入的洗护品牌Living Proof、高端彩妆品牌Hourglass亦表现突出,增长率破双位数。从成绩单来看,收购确实有效地拉动了业绩增长。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Paul Polman对集团第四季度的表现表示满意,他认为,2017年,对联合利华来说是充满变动的关键一年;2018 年,公司首要目标是扩大市场,将集团业务增长率保持在3%到5%之间,同时也要提升利润率,加强现金流。
近年来,联合利华凭借精简组织结构和多品牌发展战略,获得不错回报。就在两个月之前的投资者会议上,联合利华重申其近年来的目标:2019年前节省60亿欧元,这其中的2/3将用于投资,并在2020年之前实现20%的营业毛利。未来,联合利华将会深挖其他渠道的消费潜力,如健康部门和美妆部门和线上服务等。对这些渠道推出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并和Just Eat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拓展分销渠道的多样性。
陶氏杜邦公布2017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2017年第四季度业绩出彩。
陶氏杜邦报告称,按照美国工人会计准则(GAAP)其每股亏损为0.52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增长41%至0.83美元,上年同期为每股0.59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不包括当季的重大项目,主要是每股1.26美元的净费用,以及杜邦摊销无形资产的每股0.09美元。净销售额增长13%,达到201亿美元,其中包括所有业务部门和地区的收益,相对上年同期净销售额177亿美元,实现了增长。按部门划分的主要销售增长驱动力为:材料科学领域有工业中间体和基础设施(27%)、包装和特种塑料(17%);专业产品领域有运输和高级聚合物、营养和生物科学(10%)、和农业领域(5%)。区域销售增长由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25%)和北美(10%)主导,所有部门的增长都是由材料科学带动的。
巴斯夫发布2017年业绩,全年销售额645亿欧元
2017年第四季度巴斯夫集团销售额同比增加8%,达161亿欧元;售价上升9%、销量上升4%,除石油与天然气外所有业务领域都对销量上升作出贡献。化学品、农业解决方案、石油与天然气、以及其他业务领域收益的显著增长弥补了功能性材料与解决方案及特性产品业务领域的收益下降。2017年全球多个国家经济活动复苏,巴斯夫全年销售额上涨12%,达645亿欧元。
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得益于较高的售价和销量,化学品业务领域2017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上涨21%,达到42亿欧元。巴斯夫实现利润上涨,特别是异氰酸酯、酸类和多元醇、裂解产品和丙烯酸单体,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同比上涨67%,达到11亿欧元。
SABIC公司成为科莱恩最大股东
据外媒消息,全球顶级专用化学品公司科莱恩(Clariant)已经确认其化工同行与合作伙伴SABIC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投资,为此后者从原有持股股东White Tale和40North手中收购并获得了科莱恩公司24.99%的股权,从而成为科莱恩公司最大的股东。按照行业惯例,科莱恩事先已经获知了SABIC公司的收购意愿。SABIC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化学品公司,是重要的专用化学品公司,同时也是科莱恩公司在催化剂合资企业科学化设计方面的合作伙伴。科莱恩与SABIC公司将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就新形势以及价值创造等方面探索可能的方式。
土耳其洗涤用品法规与欧盟保持一致
土耳其发布了新的洗涤用品法规,完全符合欧盟的要求。该法规于1月27日在国家官方公报上发布,对市场上大多数类型的洗涤用品将于7月27日生效;含磷酸盐和液体洗涤剂胶囊的要求将在2019年1月后生效。根据欧洲的做法,土耳其也取消了洗涤剂生产商的注册要求。土耳其发言人说,执法将通过市场管制来进行。
印尼成功开发塑料废物利用技术
据印尼当地媒体报道,印尼政府、万隆理工学院、印尼烯烃塑料和芳香剂工业协会(INAPLAS)、印尼塑料回收协会(ADUPI)、印尼塑料原料聚丙烯制造商 PTPolytama Propindo与陶氏化学公司下属的陶氏包装与特种塑料公司六方合作,于2017年年底成功利用3.5吨塑料废物与沥青混合,在西爪哇省德波铺设了1.8 公里长的道路,道路面积达9781平方米。据报道用废塑料铺设的道路比普通道路更耐用和结实,尽管印尼道路和桥梁研发中心正在对该道路进行测试,但印尼海洋统筹部已将该项目确定为国家级工程。
2017年,印尼公共工程与住房部研发局成功利用塑料废物与沥青混合物在巴厘岛乌达亚娜大学校园内铺设了700米长的路面,长1公里宽7米的公路所需的塑料废物达2.5吨,而对于载重货物道路则需要5吨。此外,废塑料与沥青混合物比普通沥青更粘,稳定性增加40%,耐用性也更好。在乌达亚娜大学试验成功后,塑料沥青混合物技术将进一步在雅加达、勿加西和泗水使用。这种利用塑料废物铺设道路的技术,将成为处理塑料废物的解决办法之一,有助于减少海洋污染和发展循环经济。
法国多家化妆品公司因包装标签未说明纳米颗粒涉嫌违法
法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消费者优选联盟”(UFC-Que Choisir)近日针对九家食品和化妆品公司向司法机关提出投诉,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中包含纳米微粒,但在包装标签上并没有做出说明,涉嫌违法。
纳米微粒(nanoparticule)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目前纳米颗粒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化妆品工业当中,其中常见物质是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锌等,在防晒霜、洗面奶、牙膏,以及食品工业中的增白剂中都广泛包含纳米微粒。
据法新社报道,“消费者优选联盟”在声明中表示,虽然纳米微粒的尺寸极小,但它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却极大。虽然法国法律要求生产商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其中使用的纳米材料成分,但“消费者优选联盟”在检查了16种产品之后发现,只有3种在包装上标明使用了纳米微粒材料。该机构向巴黎大审法院的检察官提交了投诉书。在该联盟列出的“黑名单”中,包括一些大公司的著名产品,例如Mars公司的M&M花生、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的Aquafresh美白牙膏、高露洁公司的Sanex Natur 48h除味剂和雅漾公司的Cold Cream滋润膏。
根据此前法国经济部公布的一项检测数据,在40款化妆品中,有87%包含纳米微粒;74款食品中,这一比例为39%。然而只有一款产品在包装标签上如实标出了全部种类的纳米微粒。这并不是纳米微粒第一次成为焦点话题,2017年,法国的《六千万消费者》杂志已经公布了一项类似检测。而在科学界关于纳米微粒的环境效应,例如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也正在研究当中。
韩化妆品2018年1月对华出口额猛增8成
韩联社日援引《南华早报》消息报道称,作为韩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韩国化妆品及护肤品1月对华出口额为1.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9.56亿元),同比增长87%。
报道称,中国部分团体曾在网上抵制韩国产品,但中国消费者仍对韩国化妆品保持关注。韩国化妆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韩国化妆品对华销售额增长了23.4%,虽然低于2016年的34%,但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瑞典采纳了冲洗类化妆品中禁止塑料微珠的法案
瑞典环境部表示禁止冲洗类化妆品含塑料微珠法案将于7月初开始生效。2017年瑞典已向世贸组织(WTO)通报该禁令。该禁令适用于具备清洁或抛光功能的化妆品,包括(但不限于):牙膏、身体磨砂、沐浴露、洗发水和添加塑料微珠的调节剂。
日本化妆品出口连续5年创新高 中国游客成消费主力
日本制造化妆品2017年出口额比2016年增长39%,约3715亿日元,连续5年创出历史新高。
从贸易统计数据中显示,化妆水、口红和头发护理等16类主要化妆品的出口额加在一起,此前徘徊在1000亿日元左右的化妆品出口自2015年起突然增长,在3年里达到2.4倍。从2017年出口目的地的构成比来看,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排在前列,美国、泰国、法国和越南紧随其后,占到整体9成的亚洲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很多实际感受到日本制造高品质的访日游客在回国后,仍通过当地百货店和跨境电商继续购买。从资生堂来看,访日中国游客的一半在回国后继续购买该公司产品。随着访日外国人的增加,日本洗面奶和牙膏等日用品也在扩大对亚洲的出口。
2018年以后,日本化妆品的出口增长或将继续保持。在中国,2017年11月政府下调化妆品的进口关税,有些品类的税率降至一半,同时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化妆品的畅销商品转向高端。
2017年台湾化妆品出口额创新高 大陆及香港市场占近六成
统计显示,2017 年台湾地区化妆品产业出口达7.3亿美元,较前年增长13%,创历史新高。其中,大陆及香港为台湾化妆品产业最大出口市场,占比达56.7%,较2016年增长18.3%。
统计还显示,去年台湾出口的化妆品中,保养品达4.2亿美元,占出口化妆品总额的57.2%。进口方面,2017年台湾进口化妆品14亿美元,同比减少0.6%。其中,日本、法国和美国为主要化妆品进口来源地,占比分别为29.1%、19.5%和11.9%。
台湾化妆品产业早期以代工为主,近年受DIY(指自己制作)风潮和医学美容兴起影响,本土品牌趁势而起,化妆品工厂逐年增长。2007至2015年,台湾化妆品工厂从582家增至753家,年均增长3.4%;员工人数从8000人增至14000人,年均增长6.5%。两项增长率均高于整体制造业的增长率。统计显示,近两年新登记的化妆品工厂增长更为明显,2016和2017年分别新增146家和139家。据悉,长期以来,台湾生产的化妆品大部分供岛内使用,近年来业者积极投入研发抢攻海外市场,出口增长幅度大幅增加,化妆品贸易逆差也从2014年的7.9亿美元缩减至2017年的6.7亿美元。
香港零售春回大地,莎莎稳步扩张迎增量
内地游客回归,香港零售春回大地,最具代表性龙头标的首选莎莎。莎莎国际为香港药妆零售企业龙头,超过80%的营收来自港澳地区,但当中达70%来自内地游客,业务发展与内地访客量关系密切。我们认为内地游客回归香港,零售业回暖,莎莎将显著受惠。自 2017年9月开始,内地访港人次进入5%以上坚实增长,春节更是客似云来,取得14.5%的同比增长,再次印证了香港零售行业结束2014~2016“三年冷冬”春回大地。我们认为内地游客回归主要鉴于内地消费升级及香港负面事件的消化,未来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执行为主推,将带来游客的持续增量。当新基础设施贯通后,我们乐观估计长期能释放约2270万/年的新增客流。加之香港本地经济复苏及汇率的稳固,将带动香港零售业进一步欣欣向荣。
香港零售药物及化妆品市场的升势更为明显,去年9月开始进入双位数增长,包括万宁、屈臣氏、Colourmix、卓悦等,相关参与者正从过去的价格战转向精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