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2018-04-24吴智涛雷正亮江祖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股骨

吴智涛,雷正亮,江祖新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四川 宜宾 644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及时有效治疗后骨折能够快速愈合[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2种方式。非手术治疗以骨牵引为主,由于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丰富,非手术治疗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较低,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部分患者在长期恢复过程中可发生较多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2]。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系统、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natomic locking plate,AL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3]。PFNA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髓内钉系统,保留了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主钉,用1枚螺旋刀片取代了股骨近端髓内钉的2枚螺钉固定,有生物力学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未并发其他部位骨折;(3)年龄50~90岁;(4)患者及其家属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基本条件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治疗;(2)开放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3)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骨折前不能正常生活或自理者。共纳入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2~85(70.2±10.5)岁;骨折部位:左侧22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跌落或跌倒伤22例;并发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骨折分型:A2型28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5.2±1.7)d。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7(70.6±10.8)岁;骨折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跌落或跌倒伤23例;并发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骨折分型:A2型27例,A3型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5.7±1.5)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并发症、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ALP固定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常规置尿管,消毒、铺巾;沿患肢髋关节外侧切开入路,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移位程度等,必要时可在C型臂机透视下复位。选择合适型号的ALP贴附于股骨大粗隆处股骨干外侧,在顶端位置处用克氏针暂时性固定;沿股骨颈方向由上至下依次置入3枚导针至股骨头、股骨颈内;固定位置满意后沿导针方向钻入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与钢板形成良好的锁定效果,股骨远端可根据需要选择皮质锁定固定。固定后再次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满意后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

1.2.2观察组给予股骨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常规置尿管,消毒、铺巾。首先在C型臂机辅助下行患肢牵引复位,沿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5 cm处切开入路至大粗隆处,C型臂机辅助下插入髓腔导针,扩髓处理后置入合适型号的主钉,安装瞄准器,套筒引导下沿股骨颈钻入导针至关节面下1 cm处,将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的中下部固定,锁定远端螺钉。再次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满意后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2组患者术后12 h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术后24 h视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1.4观察指标(1)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2)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髋内翻、股骨颈切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3)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4]进行疗效评估,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2 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n手术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4014.4±4.582.6±10.9248.5±36.798.6±37.715.2±3.114.9±3.314.1±1.1观察组407.1±4.245.6±11.7142.6±33.855.4±36.98.6±3.47.7±3.510.8±1.2t7.50014.63417.3875.1799.0729.46612.821P<0.05<0.05<0.05<0.05<0.05<0.05<0.05

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26例(65.0%),良12例(30.0%),可2例(5.0%),优良率为95.0%(38/40);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23例(57.5%),良13例(32.5%),可4例(10.0%),优良率为90.0%(36/40);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05)。

2.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股骨颈切割1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髋内翻2例,股骨颈切割1例,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9/4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5]。车祸、摔伤等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原因,尽早手术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若治疗不当,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以髋内翻畸形为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由于股骨粗隆处有多块肌肉附着,血供丰富,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即可愈合,但该保守治疗存在周期长、并发症多、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等不足[6]。目前,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临床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支架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外固定支架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且对患者正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影响,多用于开放性伤口或感染严重的骨折[7]。人工髋关节置换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对于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系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既能维持骨折复位,还可以帮助患者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目前,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包括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髓外固定系统以ALP为主,髓内固定系统以PFNA为主[8]。尽管ALP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不足:(1)对于骨折端的滑动加压作用不足;(2)覆盖于股骨外侧皮质,存在一定的应力遮挡;(3)作为髓外固定系统,内侧骨皮质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可导致钢板疲劳断裂[6]。相对于ALP,PFNA有以下优势:(1)创伤小,出血少,骨折端软组织损伤少;(2)通过髓内中心固定,其内固定臂力更短,有助于患者术后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PNFA属于髓内中心固定,几乎无应力遮挡,可增加骨折端加压,有助于骨折端愈合;(4)术后发生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PFNA也存在不足,其应力相对过于集中,易继发股骨干骨折;近端拉力螺钉易发生股骨头切割或穿出,主要常见于骨质疏松患者[10]。为了避免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断钉或骨折现象,术中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可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对于复杂性骨折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应达到功能复位,尽可能减少切开复位操作对于局部软组织的剥离和破坏;(2)主钉进针应位于股骨粗隆的顶点,外偏不利于主钉的插入,甚至会发生医源性骨折;(3)螺旋刀片的位置可选在股骨颈轴线偏下1/3处,置入深度以尖端距股骨头关节面下 1 cm 为宜,既能使得螺旋刀片获得最大的抗切割力,还能分散局部应力,减少骨折或断钉的发生率[11]。

综上所述,PNFA与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PNF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朴俊杰.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9-11.

[2] 翟波,汪瑜.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563-564.

[3] 伍红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6):1034-1036.

[4] 李占峰,谭毅.Harris评分和X线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24):115-116.

[5] 段军富,王博,李云靖,等.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4):300-302.

[6] 撒忠秋,周熙.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0):96-101.

[7] 栾斐宇,王文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7):3441-3444,3449.

[8] 蒋志刚,马兆龙,杨文贵.外固定支架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1):59-61,69.

[9] 李金德,罗海滨,顾立阳,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1):88-90.

[10] 郭小龙.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0):3465-3466,3469.

[11] 赵新勇,张玉宏,杜跃华.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64-66.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