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2018-04-24杜悦英
本刊记者 杜悦英
“过去提到水泥,人们的印象是有用的,污染的;现在,情况已经完全改观了,水泥是有用的,也是清洁的。”3月24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上,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如此诠释企业实现的绿色变革。他坦言,这种变化是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发生的。
中国政府对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体现鲜明:组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新部门的组建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资源与环境挑战的责任与决心。而作为今年全国“两会”后首个召开的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亦特别就该领域设置了三场专题讨论,议题分别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气候变化与碳交易、资源革命与绿色发展。
“战斗”抓手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需要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来应对。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后三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论坛发言中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推动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过去五年当中,中国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赵英民说,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未来将着力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重点地区是京津冀、长三角,指标就是瞄准PM2.5浓度,要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要明显减少,使人民群众对蓝天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主要是落实“水十条”,坚持在减排和扩容上两手发力,对超标水体、黑臭水体要加强治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主要是实施“土十条”,强化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严禁洋垃圾进口,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行为。
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全面整治农村环境。
五是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部正在组建,将加快工作,改革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六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夏光在提交本次论坛的研究文章中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比较重要和急迫的有四项事务:一是察情,即掌握信息,为环保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为了克服环境信息缺失和失真问题,应提高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指标完全性,改革依赖地方上报和汇总数据的体制,整合重组多头建设的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环境质量信息。
二是立威,即严格执法监管,树立强势环保形象。继续强化中央环保督察,建立专项督察制度,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严格追责问责。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三是健序,即加快改革,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完善以约束和限制为目的的环保制度体系,加强以激励和引导为目的的制度体系。
四是树人,即进行环境社会建设,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对全社会进行持续的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塑造绿色生活方式,使自觉守法成为社会常态。
企业榜样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赵英民表示,切实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不论是能源类、环保类企业,还是其他行业;不论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还是新兴产业,政策的引导、合规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和负责任理念的宣导,正在促使他们发生越来越多的绿色变革。如何“点绿成金”?来自中外的多家知名企业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与心得。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凌文表示,煤炭占中国化石能源储量约96%,石油和天然气占比不到4%。过去煤炭是中国能源供应最主要的部分,未来也将是主体,必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使煤炭能够成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他认为,界定一种能源是不是清洁,要看它的排放指标,而不要只看它的出身。2014年起中国煤电行业一直在做“超低改造”,原神华电厂(现已合并进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都低于国家规定的燃气机组的排放限值。“也就是说,烧的是煤,但比天然气排放出口还要干净。”他还表示,低负荷运行下煤电机组能耗问题目前已经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属电厂的排放数据都是从排放口传感器自动监测得来,监测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进行,数据公开透明。
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CEO海里希·赫辛根同样重视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他表示,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取这些数据。此外,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公司设定了减排目标。赫辛根强调,企业减排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自我的要求,因为这可以节省资金,带来回报。他还提到,CDP项目能够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变革。另外,政府的监管框架也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更多创新,使企业探索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宋志平则表示,节能减排是企业的头号工作,相关工作从主营业务出发。绿色低碳是企业生产建筑材料的首要考虑,其次是安全、舒适。新型建筑材料使用了循环经济技术,解决了很多客户企业的排放问题。此外,企业还在推广绿色小镇以及新型房屋,房屋所需的能源,是把光热、地热、沼气等结合起来,实现自给自足,从而节约能源。他强调,企业要赢利,但是社会责任要放在赢利之前。
沃尔沃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马丁·伦德斯泰特同样表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企业环境表现的重要性。他说,质量、环境、安全是交通运输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防治大城市空气污染,要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治理。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模式转变,他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自动驾驶、互联互通、电动交通。
市场探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司长李高在发言中表示,在战略和政策层面,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落实巴黎协议,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国不仅要做参与者、贡献者,还要做引领者。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各国一同努力迎接这一挑战,并继续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能环保、提高能效等各方面综合性地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特别是,2017年12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李高说,碳交易市场非常重要,希望这个市场能反映碳交易价格,进而通过这一价格调动金融资源,以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李高表示,政府会稳步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推进配额分配等工作。目前碳交易体系仅纳入了电力行业,下一步将继续纳入更多的行业和交易主体,采取更为多样的交易方式。他强调,碳交易市场不是一个资本市场,要在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度投机。但与此同时,也要对不同的投资人有一定的包容度,保证市场有一定的交易和活跃度,这样市场才能够反映价格。
能源基金会全球总裁艾瑞克·海茨表示,中国启动碳交易市场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尽管目前只纳入了电力体系,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系统,涉及碳排放总量30多亿吨。他说,建立一个碳交易市场需要各个市场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因此要向市场传达信号,并考虑系统的中长期发展。此外,中国推出碳交易市场的同时,也在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制定电价也要考虑碳交易定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针对碳排放,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整体的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转型,要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转向绿色低碳模式。这一战略转型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依然任重道远。
他表示,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都是长期问题,要看趋势、看战略方向,需要有定力、耐心、信心和时间,要尊重战略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明白其中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不确定性。在实现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中间路径和中间技术可供选择,因此需要设置绿色转型路径和标杆,要综合考虑包括技术发展在内的各方面因素。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需要政策创新,降低转型成本、分担转型风险,让相关产业有钱可赚。此外,如果想通过碳市场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发挥作用,同时中国还需要跟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品。
在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柯瑞华看来,碳交易市场有利润效应,可以让企业家参与,刺激资本参与减排行动。目前碳交易系统已经覆盖超过20亿人口,超过50%的经济体量。他也提醒,中国碳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碳排放量的设定、碳泄漏等等。
柯瑞华还提到,此次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释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将相关职能整合得更为充分,未来有望更好地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比如对发电厂排放物的持续监测以及进一步执法等。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取得很多进展,对未来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和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以及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强联系;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不同主体的作用,政府应该出台激励机制和措施,鼓励碳市场发挥作用,为市场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三是市场和政府之间渠道要畅通,政府要积极回应市场需求,提供稳定的、长期的、一致的市场信号。
他说,目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领域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还不够。他建议,提高相关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提供价格信号,促进和撮合市场交易。此外,市场主体应该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发挥市场主体在资金汇聚的作用,将绿色金融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
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总裁韩佩东认为,电力行业是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行业,要将碳市场的推动和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一些人士担心,碳市场的建立会降低国家竞争力,韩佩东认为对此不必过度悲观。碳市场的建立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发出正确的价格信号,同时污染者为碳排放支付了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公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