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公布2018年工作要点

2018-04-24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18年4期
关键词:渔业水产养殖

本刊讯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三五”目标承上启下的一年。为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制定了2018年工作要点。

要点指出,2018年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学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渔业中心工作,统筹发挥技术推广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加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加强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加强以激发新动能为导向的技术服务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养殖技术从重产量导向转向重质量导向,促进渔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力渔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和学术支撑。

要点从推进现代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模式示范应用、构建现代水产种业服务体系、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提升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技术服务能力、做好渔业数据保障和信息宣传服务、助力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加强渔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着力提升学会创新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推进水产推广体系改革与队伍建设等十一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要点指出,2018年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学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渔业中心工作,统筹发挥技术推广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加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加强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加强以激发新动能为导向的技术服务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养殖技术从重产量导向转向重质量导向,促进渔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力渔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和学术支撑。

一、推进现代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模式示范应用

(一)制定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指导意见。配合做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写和宣贯落实。围绕“八字诀”要求,加强现代水产养殖“八大模式”和新兴先进模式的跟踪研究、总结提炼,组织制定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指导性意见。配合制定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遴选并发布一批主推技术。围绕减量增收和环境承载力要求,做好水产养殖容量技术标准研究。协助做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技术服务工作。

(二)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导向,推动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水平。做好技术模式提炼,组织制定主导模式技术规范,出版系列丛书。指导严格按规范标准生产,开展督导调研和测产评估,推选技术示范带头人。组织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举办产业发展论坛、优质渔米评比等活动,编写发布产业发展报告。继续做好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支撑。

(三)推动传统池塘改造和现代养殖技术模式应用。以解决传统池塘养殖资源利用粗放、养殖方式粗放、尾水处理粗放等问题为重点,围绕池塘标准化改造升级需求,推进现代养殖技术模式应用。组织实施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项目“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启动“集装箱+”行动。推广人工潜流湿地养殖尾水处理、底排污改造、粪污集中处理、以渔治碱等关键技术模式。联合打造一批示范展示样板,做好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加强标准制定和成果评价。

(四)组织现代渔业技术模式示范点遴选。按照“高端引领、综合集成、协调融合、开放共享”思路,遴选一批“1+N”现代技术模式为核心的综合示范点,做好宣传推介和动态管理。筹备成立以示范企业为主体、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支撑的现代渔业技术模式创新联盟,参与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建立协同推广新机制。开展渔业节能减排典型的总结宣传,组织召开全国渔业节能减排技术现场交流会。在适宜地区进一步加强深水抗风浪网箱等模式应用研究。

二、构建现代水产种业服务体系

(五)增强苗种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符合绿色优质和质量安全要求的水产新品种培育,规范新品种审定行为,引导品种研发和审定标准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协助启动《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水产新品种审定技术规范》修订。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换届。配合做好新品种生产性能测试体系建设前期准备。

(六)推进联合育种机制创新。以现代育种技术成果转化为纽带,联合科研、企业及推广部门,开展重点养殖品种联合育种,引领种业绿色发展。完成南美白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筹备建立南美白对虾“育繁推”种业联盟。探索建立不同品种不同模式“政产学研推用”联合育种平台。继续开展罗氏沼虾等品种自主联合育种。

(七)加大绿色优质良种推广服务力度。推进品种结构调整,提高绿色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创建“优种网”在线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优质水产种苗。组织国家级、重点省级良种场、推广系统技术人员等参加“全国绿色生态水产新品种及养殖技术”宣传培训活动,推动各地推广应用绿色优质水产新品种和名优品种。

三、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

(八)深入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积极参与农业质量年活动,全面提升渔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扩大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试点范围,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水产养殖动物致病菌耐药性普查,筛选提炼用药减量技术措施。继续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宣传活动,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指导养殖业者科学规范用药,减少渔药使用。实施水产养殖抗生素零使用技术试点示范。

(九)加快健全和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平台。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平台,解决系统数据采集不完善、统计分析功能缺失等问题,逐步实现大数据分析功能。选择部分养殖品种和养殖区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编发《水产品质量安全状态分析报告》。配合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十)开展配合饲料替代野杂鱼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严格控制养殖环节野杂鱼直接投喂为目标,联合科研院校、涉渔企业、推广部门,深入开展配合饲料替代野杂鱼的可行性、替代程度、替代应用效果研究。以鳜鱼、乌鳢、大黄鱼等品种为重点,在浙江、广东等地区开展配合饲料替代野杂鱼试点,总结提炼可示范推广的技术模式。开展调研,对全国配合饲料替代野杂鱼使用现状进行摸底。

四、提升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十一)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提供支撑。配合做好江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和推广,编制江苏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范本, 为做好山东、浙江、天津等省市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提供支撑。编制渔业官方兽医培训教材和宣传资料,组织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为加快建立渔业官方兽医队伍、依法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提供支撑。

(十二)强化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扩大水生动物重大疫病专项监测种类,增加4种新发疫病监测。加强对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病情测报工作,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推进全国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化工作,提升预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推动新发疫病扑杀和净化。组织开展防疫风险分析和评估,编撰出版《2017年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和《2017年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病情分析》等,加强分析评估报告成果应用。

(十三)加快推进全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配合落实《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指导开展国家级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试验基地、参考物质中心和省级、区域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中心核心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全国水生动物检疫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等。

(十四)加强防疫标准化工作和防疫制度研究。做好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组织完成工作组换届,推动成立分技委,做好防疫标准审定和遴选工作,完善防疫标准体系。起草《鲤浮肿病诊断规程》《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规范》《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规范》等标准。研究、起草水产自家疫苗审批、管理制度,推进水产免疫技术研发和使用。

五、推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十五)做好休闲渔业“四个一”品牌建设。承办国家级最美渔村、休闲渔业主题公园等评审认定。开展休闲渔业带头人和管理人才培训。举办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论坛。配合开展休闲渔业品牌典型推介发布。构建休闲渔业“四个一”品牌管理系统,建立全国休闲渔业技术骨干及专家信息库。完善休闲渔业品牌动态管理机制,组织最美渔村、休闲渔业主题公园督导检查。

(十六)推进渔业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渔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渔民有更多赚头。试点开展传统养殖场的景观化、休闲化技术改造及示范。编写《休闲渔业国际经验及启示》《渔文化与休闲渔业》等休闲渔业相关书籍。编制并发布《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报告》。开展地区间休闲渔业技术交流。探索推动典型渔业文化遗产试认定。

长岛佳益平台

(十七)促进渔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坚持质量兴渔、效益优先,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配合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数字渔业”示范,探索挖掘一批典型和模板。开展现代水产品流通与加工调研,总结一批养殖、加工与流通相融合的典型模式,联合研究发布水产品加工指数。开展海带、小龙虾等重点养殖品种产业调研,编写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协助召开三产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现场会。联合召开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工作推进会,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技术服务试点。

六、强化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技术服务能力

(十八)做好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海洋牧场专家委员会和推广体系的作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不断提高海洋牧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做好海洋牧场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组织专家参与国家级示范区评审和年度评价,以及人工鱼礁建设项目评审、验收和检查。参与组织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现场会和示范区评价办法及指标发布。开发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海洋牧场先进技术培训及试点示范,制定示范区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十九)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资源养护技术和信息服务,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把渔业生态养护得更美丽。推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供苗单位“黑名单”制度》印发实施,建立增殖放流供苗单位信用管理系统。完善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做好系统使用培训和维护。积极参与第二届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论坛活动。做好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申报。加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科普宣传,开展常见外来水生物种风险评估。

(二十)加强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服务。贯彻落实渔业要提供优美的水生态环境的要求,加快推动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工作。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培训,选择集中连片区域和规模化养殖场开展养殖尾水排放监测试点。开展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调研,积极参与尾水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七、做好渔业数据保障和信息宣传服务

(二十一)扎实做好渔业统计和养殖渔情分析。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在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的导向作用,完成2017年渔业统计年报数据的汇审、发布和2018统计数据采集、汇总和报送,加强统计数据分析研判解读。继续开展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试点和内陆、海洋捕捞抽样调查试点,组织开展实施试点方案、数据汇总审核和项目成效论证、评估。关注养殖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启动重点海淡水养殖品种监测和养殖生产发展指数分析。研究建立反映渔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内容,做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和增殖渔业有关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二十二)加强国内外水产市场监测与贸易研究。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在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风向标”作用。加强对水产品市场分析、预测和研判。完善水产品市场监测、跟踪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发布产品价格指数,及时准确反映水产品市场、国际渔业贸易走势。组织开展“百万养殖户”市场信息服务行动,搭建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对接平台。组织开展美国两个法案(《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和《鱼及鱼产品进口规定》)应对措施的研究。积极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信息数据,探索建立水产品市场信息分析会商机制。

(二十三)加快推进“智能渔技”信息化平台建设。启动并实施“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做好与全国渔业渔政管理平台和大农业信息平台的整合对接。

云南哈尼梯田

(二十四)着力做好渔业信息宣传。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渔业转型升级中心工作,做好政策解读和传播,讲好中国渔业发展故事。突出“质量安全年”主题,加强渔业绿色、安全、融合、开放、规范发展等方面的采访力度,跟踪典型示范、推广、评价等重点工作,在《中国水产》杂志上进行深度报道。充分运用“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介,加大渔业工作宣传力度,为全国渔业工作者提供更及时、更丰富的渔业资讯。举办《中国水产》60周年回顾活动。做好学会期刊分会的管理服务,举行“中国水产学会优秀期刊”评选及学术交流,提高主办期刊发展质量和水平。

八、助力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

(二十五)加大哈尼梯田产业扶贫力度。积极落实2018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扩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范围,指导云南省元阳县水产苗种场升级改造,协助引进青虾、罗氏沼虾、中华鳖等名特优水产品种,开展水产品种引进试验。建立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等产业扶贫新模式示范点。做好哈尼稻渔公共品牌的运营指导。指导元阳县申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全国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开设田间课堂,联合成立稻渔综合种养培训学校。把哈尼梯田打造成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板。

(二十六)扎实做好环京津对口帮扶工作。积极落实《关于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2017-2019)》要求部署,不断提升对口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完善“一个产业+一批专家”帮扶机制,邀请专家现场培训和指导涿鹿县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继续开展集装箱循环水养殖试验示范。组织涿鹿县技术骨干赴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做好对口帮扶村休闲农业发展、电商平台建设等工作指导,继续组织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协助做好涿鹿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

(二十七)认真做好片区扶贫、定点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科学制定技术扶贫方案,联合实施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技术示范项目,推动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的定点扶贫和黑龙江省泰来县片区扶贫,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加强扶贫工作总结宣传,打造一批技术扶贫品牌。

九、加强渔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十八)搭建国际渔业技术合作交流平台。统筹利用技术推广和学会交流两个平台资源,积极推动渔业技术对外合作与交流。继续组织赴海外开展学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办好中美“长江-密西西比河”渔业资源管理国际研讨会。通过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渔业故事,传播中国渔业正能量,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二十九)积极推进现代水产养殖技术“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澜湄合作”机制,推进渔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走出去。参与“澜沧江-湄公河‘1+5’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政管理”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帮助澜湄国家发展现代水产养殖。联合有关企业推动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池塘“跑道鱼”循环水养殖等现代技术模式在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示范应用。

十、着力提升学会创新服务能力水平

(三十)建立健全学会工作体系。推动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探索适应现代科技社团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及秘书处的工作及议事规则。坚持以会员为本,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温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强会员发展、分支机构管理和服务,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继续推进学会服务工作站建设。做好学会创新驱动助力渔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

(三十一)组织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提供高质量学术类公共服务、打造学术交流精品为目标,着力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做好2018年学术年会策划和组织工作,促进科技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支持分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高端学术研讨,选择优秀研讨成果形成专题报告。促进国际渔业学术交流,举办2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推荐国内水产专家到国际组织任职,推动与国外水产学会会员互荐工作。

(三十二)打造水产科技高端智库。面向未来,面向产业,组建高端智库,紧紧围绕渔业生命科技、生态科技、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和乡村振兴战略、渔业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等重大问题,精选重大咨询选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咨询建议,为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结合现代渔业产业和地方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咨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十三)着力强化科技奖励和评价推优。落实国家科技奖励改革有关要求,以激发创新活力为导向,建立健全奖励评优新机制。优化提升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技奖和中国水产学会青年科技奖,开展科技奖励评选。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和推广成果申报奖励培训。强化国家“三大奖”和“两院”院士推荐渠道。做好重大科技奖励的组织推荐。跟踪中国科协相关人才工程并做好申报与实施工作。做好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评价。联合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渔业科技成果与领军人物评选。

(三十四)着力提升服务科技转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总站和学会协同优势,统筹成果评价、评奖推优、科技项目等资源,构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开展推广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评价标准研究。探索技术推广体系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科研专项对接机制。完善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评定及综合服务机制。完成中国水产学会团体标准申报资格注册备案,组织开展相关团体标准制定。联合举办渔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承办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专题展。

(三十五)创新水产科普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进水产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认真办好水产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强化水产科普传播团队建设,加强科普产品制作。探索水产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机制,联合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和示范基地开展科普工作。落实推广法和科普法的相关科普职责,推进推广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融合。

十一、稳步推进水产推广体系改革与队伍建设

(三十六)加强推广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新要求,以激发体系活力、提升推广效能、增强素质能力为目标,打造现代推广队伍,召开体系建设工作会和现场会。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服务提升行动,做好示范站复核和“十佳”示范站遴选。继续宣传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先进模范人物,在县、乡开展100名“最美渔技员”遴选活动,打造“一懂两爱”高素质的水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开展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进校园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指导各地进一步创建水产技术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十七)探索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新机制。探索从龙头企业、农村乡土专家、养殖能手、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特聘渔技员机制。指导地方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途径。加强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协助选树一批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典型。

(三十八)加强渔业技能人才和渔村实用人才工作。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渔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大渔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起草水产职业技能竞赛实操标准规范。探索职业资格等级制。鼓励各鉴定机构承担“双师型”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争取人社部门的相关支持。

猜你喜欢

渔业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加油!水产人!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