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企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8-04-24郝振辉饶成龙于翀熠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军转民民用军民

关 嵩 张 涛 郝振辉 饶成龙 于翀熠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作出了战略决策,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将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紧密耦合,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紧密关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国防科技工业与军工企业改革发展和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军工企业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双重使命,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军工企业却面临着不知道“融什么”和“怎么融”的现实困难。本文从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出发,梳理了军工企业可以进行军民融合的要素,建立了“军民融合要素矩阵”,希望能够为军工企业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内涵解析

军民融合要求将国防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后劲。“军”一般是指军队,以及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军工企业;“民”泛指除“军”以外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民用科研院所等单位。军民融合的本质,即军民资源的转换和共享,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军民融合一般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方面。

“军转民”,直观上讲就是将军用技术或军用产品转为民用,并力争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对军工企业的效益回报,同时带动相关民用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军转民”的重点在于“实现高效益产业化”。

“民参军”,一般是指利用社会力量,高效完成国防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非军企业由于承接了军用任务,也可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军工企业来说,“民参军”的重点在于“实现高质量保军强军”。

“军转民”和“民参军”代表了两种资源流向,共同构成了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主要内涵。对于单个军工项目而言,应重点关注“民参军”,考虑如何利用社会力量高效率完成国防科研任务;而对于军工企业而言,则两方面都要兼顾,一方面为军工项目“民参军”提供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另一方面,要梳理并落实“军转民”项目,提升企业效益。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要素分析

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哪些要素可以在军民之间有效流通或共享?经分析,可以进行军民融合的要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人才、资本、技术、产品和能力(即设备、条件等)。

一、关于人才的融合

所谓人才的融合,是指通过统筹社会和军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军民人才结构和生成路径,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机制,使得人才可以根据市场和项目的需要进行有效流通。人才军民融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聘用、联合培养、兼职、挂职等。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规[2017]4号)为军工企业(企业性质多为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创业提供了依据。

另外,人才的融合不仅可以是有形的人员流动,也可以是无形的智能聚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是军民融合人才流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军工项目研制过程中,可充分开展社会大协作,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购买智力劳动。据统计,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中,有80%的科研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为国防建设服务。

二、关于资本的融合

资本的融合更多地体现为军工企业引入多元社会资本。引入社会资本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投入,减轻国家负担;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可以带动管理、技术、人才的共享,提高军队和军工企业科研生产及保障效率。军工企业要实现资本的军民融合发展,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计划管理方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将不涉及国家核心安全的项目和技术推向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业务板块上市。

三、关于产品的融合

关于产品的融合,“军转民”体现在将军品推向民用领域并实现产业化:一是军工企业直接将军用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后推向民用市场;二是军工企业通过技术、资本入股或成立合资企业,将军用产品投放到民用市场上并进行产业化。“民参军”体现在在军品配套过程中,通过竞争性采购来降低供货风险、控制成本。据了解,当前我国已有2000多家单位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传统军工单位、国有民口企业、纯民营企业各占1/3,且非军企业在产品保障和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国家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军备采购招标,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因此,未来,随着“民参军”壁垒逐步破除,民营企业将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军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研制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技术的融合

技术融合与产品融合相似。“军转民”体现在军用技术的民用产业化,通常包括:军工企业自主转化、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合作转化。其中,技术许可是指军工企业许可其他单位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以一定的方式使用其技术,并收取使用费用;技术转让是指军工企业把自身的技术及相关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等)通过交易、合作等方式转让给需求方,由需求方应用或对该技术进行产业化,从而获得转让收益;合作转化是指军工企业通过技术、资本入股或购买其他单位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民参军”可以通过项目外协、购买专利、技术咨询等方式,利用民用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来提升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及研制效率。

五、关于能力的融合

能力的融合体现在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方面。军工企业的大型加工及试验设备(如热处理、振动台等)等资源在空闲时可以向社会开放;而对于军品任务的研制,也鼓励租用民用厂房、设备和试验设施,在符合保密安全规定的前提下租用民航民船运输等,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要素矩阵

综上分析,将横坐标设定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资源流向,纵坐标设定为“人才、资本、产品、技术和能力”等5个融合要素,就构成了军工企业军民融合要素矩阵,可解决军工企业军民融合“融什么”的问题;对照矩阵中每个交叉点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调整,即为“怎么融”的问题提供了目标和输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公司平台,开展多要素融合的系统级项目更易成功。以当前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项目为例,我国传统的航天产品承制单位是典型的军工企业,其开展商业航天业务具有先天优势。通过成立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利用军工人才与技术,吸引民用资本,形成独立能力,开展军民两用产品的研发,服务于军用和民用领域需求,既降低了研制成本,节约了投入,又提升了效率,繁荣了整个行业发展,一举多得。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风险预测

军工企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产业化合作,既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现实风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4点。

一、核心链条及核心技术失控的风险

未来,日渐壮大的民营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配套体系中,形成多条连接军地、连接总体—分系统—单机的供需链条,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目前,军工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服务和保障国防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因此,军工企业依靠民口配套的同时,也应特别关注供应链条的坚韧度和耐受力,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手,确保核心供货链条始终受控。

二、失泄密风险

在开展军民融合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军用科研成果的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基础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的人员、组织构成、管理等情况,还有可能涉及到企业规划等诸多核心问题。军工企业应对这些信息的保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在项目开展之初即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严格落实,规避失泄密风险。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要素矩阵

三、合作方不能履约的风险

在寻求合作时,若存在对合作伙伴的资质审查不严、了解不全面,或对方存在欺瞒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合作方不能按时履约,影响军民融合项目的顺利进行,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军品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特别是,在军工企业不作为控股股东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面临合作既得利益无法兑现的局面。因此,军工企业在寻求合作时,应对合作方进行严格筛选,实地调研、多方走访、严格履行招投标制度,尽量选取履约信用好、管理水平高的大型公司开展合作。

四、政策制度及腐败风险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除了要遵从国家普适性的法规和政策外,还要遵从一些针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制定的有关法规政策。由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中往往作为例外处理,其针对性政策一般滞后于国家普适性法规,因而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这就要求军工企业认真学习并吃透相应的政策法规,在项目开展之初就制定、建设好相应的制度体系,例如,在融资之前就应设计好民间资本的退出机制。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暗箱操作,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要求,避免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结束语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科可国防建设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充分挖掘国民经济中蕴含的巨大资本、人才和技术潜力,为军工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军民资源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军工企业而言,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方面要以保军强军为首要责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提升军品研制生产工作的保障效率,降低过程消耗,减少国家投入;另一方面,要从自身特点出发,选取优势项目,加快多要素融合的系统级军民融合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效益。

1 张纪海, 乔静杰.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5):111~116

2 郭坚. 推进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的思考[J]. 前沿, 2013, (12): 90~92

3 柳林. 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 (8): 54~56

猜你喜欢

军转民民用军民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互联网的产生对技术军转民的启示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军转民、民参军”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综览与构想
军转民项目运作风险与强化风险管理的策略
对民用节能建筑之采光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