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施策,健身育人

2018-04-23吴焕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吴焕锋

摘 要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关键词,其基础理论框架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素养研究课题项目成果。当前,我国在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越来越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应用到体育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实现“健康、培德、育心、益智”的体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科学施策 健身育人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那么,对体育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如何体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老师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形成情况。的确如此,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核心素养更多要从体魄、心理和行为上全面育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转变培养理念、体育教师提高素养、科学设置体育学习方式、改进体育学习评价手段等多方面共同作用。

1转变培养理念、提升教师素养是根本

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学科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体育长期被当作其他基础学科教学的补充,甚至在乡村乡镇中小学长期被忽略。一方面,体育教育在学校学科教育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体育教师长期在“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当前教师评价多以“技术理性”为视角,偏向教师体育对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对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效率等,对如何教授学生成长这一关键指标却往往缺失。再者是体育教师专业分工不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环境为“一对全体”的封闭环境,将全体学生视为一个人,因材施教、交叉教学较少,体育课堂上只有一条体能技能“达标线”,没有一套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就无从谈起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了。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藩篱,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后,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体育教育应试化局面。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落实,核心素养的回归无疑给教育工作者一个挑战。因此,建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根本在于学校培养观念的转变和体育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教师素养的提升应始于职业环境的改观,改变在应试教育目标下学科分高低贵贱的局面,这也是提高体育学科质量的根本。其次,从课堂中解放体育教师,如果体育教师的眼中只有“达标”和“安全”,那么其手脚一定是被束缚的,只能按部就班教授教学大纲中的基础内容,对提升扩展内容有意回避,没有动力去生成教学育人的环境,思考如何传授更加生动的、个性化的、与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加以实践。再次,关注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提升体育教师的认识和专业素养,对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重视要始于培训,先从教师队伍培训开始,针对学科素养的体育教师研修是提升体育教师的主要途径,通过研修提升体育教师的学科价值认知,强化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的意识,这不仅关乎教师素养的提升,更关乎着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教师的认识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其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加关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是基础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定是在教学中去实现的。体育学科教学的设置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主,以“如何教”為本位,学科参考书大多是从这种单一的视角进行编写的。与之对立的视角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主,关注“学生学什么”“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体育学习教学如果也走应试化的道路,势必造成整齐划一的课堂秩序、高强度的测试项目训练,以及集中在中考前后突击训练提升等不正常现象。

其实,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细化。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在感知在感悟中得到发展,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技欲的积极因素,在教学内容呈现与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应发展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的总体目标体现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所授内容设计与内容相适应的学生所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如体育竞赛,既让学生体验拼搏向上,又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第一。学生在竞赛中,每一秒每一分都要争一争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在实践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更多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在课堂中接受阳光沐浴。体验中成熟修养;参与中学会担当;努力中学会学习;品味中获得人文底蕴;感悟中健康成长,这体现的正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比如,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各种体育游戏的教学都能发挥此作用。挑战类体育项目的教学,如田径的1500米耐久跑,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和出现极点的时候依然坚持跑下去,对于学生自己克服困难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往往无需任何引导就能坚持不懈,而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耐劳、缺乏自我挑战意识的学生往往会中途停下来,甚至在体育课开始的时候直接提出见习等要求。对于这类项目的教学,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交替追逐跑、篮球运球与耐久跑项目整合练习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对于合作类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只有在与同伴或团队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多创造这样的团队合作的练习环节和练习手段,如多采取这些项目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达到培养和提高合作意识的目的。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和差异性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在排球的“双手正面传球和垫球”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分组,展开练习,A 同学传球,B 同学垫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没有掌握双手正面传球和垫球技巧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进行传球和垫球的练习,通过组织各种练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移动速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会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要科学施策,因材施教,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