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2018-04-23谢娟林
谢娟林
摘 要 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功能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应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语文教学问题。当前语文教育走进了唯课本、唯课堂的“死胡同”。为此,教师要从学科融合、场所开放、手段现代三个方面尝试构建“大格局”语文课堂,即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的有效整合,建立“家、校、社”联动的语文课堂开放体系,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 大格局课堂 语文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语言与文学、写作和阅读等知识,其内容涉及到历史、音乐、美术、政治、体育、心理等多门学科。就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来说,语文课程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情操的陶冶和思维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都要求我们从多学科的视野去理解和把握语文。同时,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在对事物的接受方面很难把控。要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局限在单一的、狭义的知识传授的方式转变到知识传授与人格成长的全面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以大视野去捕捉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细节,培养“完整的人”。
1学科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的有效整合
语文知识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科融合。语文“大格局”课堂的第一要义就是学科整合,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联系。在“大格局”教学中,首先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络资料等来收集和筛选与本堂课程教学相关的历史、地理、音乐、政治、美术、生物等相关其他学科知识,然后在教学中吸纳、运用这些其他学科知识来解读、理解语文学科所在内容;同时也可以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反观其他学科知识,打通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孤岛”,搭建知识融通的桥梁,实现各学科知识相互之间的有效整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文史不分家”,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和历史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教科书中选取了很多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只有对文章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深入到历史场境中去感受历史,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所蕴含的思想,如在教学荀子的《劝学》一文时,将荀子的生平分享给每一位学生,结合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诸侯争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还原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画面,以故事性的导入,情景化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章节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帮助了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回顾与再次学习。这样就做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相互融合。语文中包含了大量政治性事件,如何去理解? 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是理解这些事件的法宝。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最好运用双语教学,只有让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原汁原味的外语,才能让学生置身到国外语境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科书配有大量插图,有照片、示意图、漫画、地图等。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重视美术学科的教育,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想象当时的场面情节,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图画之美。此外,生物、化学、物理、体育等学科知识对于语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场所开放:建立“家、校、社”联动的语文课堂开放体系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一定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人为目标,陶冶学生的心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初衷,更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遭到无情的扼杀,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语文教学远离了“人”的目标。语文学习应该是有趣味性的,它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优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构建趣味盎然的开放性学习世界。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大格局”教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将课堂教学的场所从校内推向校外,涵盖课堂、家庭、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开展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三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点拨为主,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习得语感等。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语文教科书进行教学,而书本只是间接地呈现了社会和家庭中发生的事实,且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像家庭教育那样的因材施教。因此,语文教育应该从校内走向校外,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家庭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家庭亲情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家庭处世教育、家国关系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在家里父母的言传身教,再次去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回顾。社会教育是家庭、课堂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巩固。
3结束语
优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对中国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举足轻重。语文教育必须和社会相结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开放,即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如选文的性质、课程类型、学生状态、年龄差异等等诸多教学因素进行个性化灵活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苏萍,赖建丽.要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科渗透[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83-84.
[2] 张正君.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构建[J].河南教育,201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