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
2018-04-23马士彬
马士彬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高分,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应用题的正确率。但是许多学生对应用题都束手无策,题意难以理解,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们在做应用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补充。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应用题不仅考察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考察其分析、判断、推导等思维能力,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感觉应用题难学,老师感觉应用题难教。尽管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是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要想改变这个现状,首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少走弯路浪费时间。但是,无论应用题再千变万化再难也都有规律可循,只有我们总结出规律,有效地教授给学生,才会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认真审题,清除障碍
做应用题的首要步骤就是审题,应用题题目字数多,各种关系混乱,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往往会不认真、走神,因此,要培养学生对题目的感知意识,首先从整体上把握题目,找准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题目,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和所求项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题目,综合运用已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时,有一道题:校园面积的3/5是空地,空地的2/3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读清已知条件,第一个的分母是校园面积,第二个条件的分母变成了草坪,而所求的分母又变成了校园面积。条件的前后变化学生应该注意到,切勿弄混。这就需要学生在读题时集中注意力,看清题目要求,不能想当然,如果最开始审题不清,那么整道题就错误了。
二、理清题意,层层递进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如何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寻找乐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在这时候,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题意,一步一步扩展,让学生理清已知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已知条件中一步步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这样一道题,我国约有660个城市,其中约有2/3的城市供水不足,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又约有1/4的城市严重缺水,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约有多少个?解决这道题,老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提问学生,由浅入深。具体提问案例如下:
老师:660的2/3有多少个城市呢?
学生:660*2/3=440;
老师:那440个城市的1/4又有多少个城市呢?
学生:440*1/4=110老师:所以我们求出来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有多少个呢?
学生:110个。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的答案,那么在学生自己做题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出答案。在生活中學习,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样课堂就不再感到数学的枯燥与乏味了。
三、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做数学题并不仅仅要做到讲一道会一道,还应该做到讲一道会用多种方法解答,讲一道会做其他同类型的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出题规律。但是要想学生们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件易事,教师首先应该去了解思维能力好,成绩较高的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解题模式,然后再与自己的思维模式相结合,整合出一套便于理解和运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这一道题:甲、乙两工程队修一条长1400米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修80米,乙队每天修60米,几天后能修完这条铁路?
看到这一道题首先应该把题归类,这属于一道工程速度相遇类问题,那么就应该让学生们想到常用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并记住这个公式,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无论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然后我们分析已知条件:总路程是1400米,甲的速度为80米/天,乙的速度为60米/天,由此可求甲乙的速度和为:60+80=140米。需要求的是时间,最后我们直接代入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1400/(60+80)=10天。这样解题思维严谨,有固定规律和公式,使这道变得简单多了。
但是,一道题有可能会有多种解法,这道题就不仅仅只有上面那一种解法,但是依然跳不出公式。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那么我们可以先把时间设置成一个未知数x,那么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列出方程:(60+80)x=1400,最后解出x=10,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由此看来,有些应用题的解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循序渐进,采用不同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发散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完成一道应用题每一个步骤都不可省略,但是前提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每天不断督促学生勤加练习,注意审题,理清思路,思路越清晰,解题方法就会越灵活多样,学生做应用题的正确率就会越高,其成就感就会越高,从而会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王巧芬.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