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事件”背后的“绿色恐怖”与“绿色恐慌”
2018-04-23刘匡宇
刘匡宇
2017年12月19日,新党青年军成员王炳忠等及其家属六人突遭蔡当局“法务部调查局”以“约谈证人”名义强行破门搜索(搜查)、拘提和连夜侦讯。此事在岛内外各界引起了极大震撼和愤慨。19日,国台办发表声明,谴责台当局袒护和纵容“台独”分裂分子,肆意打压、迫害主张两岸和平统一的力量和人士。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台检调部门于次日将六人“无保请回”。“新党事件”是一段时期以来,蔡当局针对岛内统派力量和深蓝人士展开的“绿色恐怖”式的残酷打压的一个新高潮,是在两岸关系上的一次公然挑衅。
2017年12月20日,“新党事件”发生后,新党成员侯汉廷在记者会上发言,对台当局的做法提出质疑。
有违法理与程序正义,斧凿痕迹清晰可见
12月19日清晨6点,台“调查局”和台北市地检署的检调人员兵分五路,奔赴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和陈斯俊等新党成员及王炳中的父亲王进步家中,以“约谈证人”名义,要求带走上述五人及王的秘书曾婉靖。在遭王炳忠等人质疑后,检调人员又出示了传票、搜索票(搜查证)和拘票(逮捕证),依据所谓台“安全法”中“为大陆刺探、搜集、传递公务秘密或发展组织”等条款,对六人展开破门搜查,以及强押、拘提和侦讯。当晚10时50分,六人由“调查局国安站”移送台北市地检署复讯,于20日凌晨被“无保请回”。20日,新党副主席李胜峰携王炳忠等四名新党青年军成员召开记者会,含泪控诉蔡当局对其的政治迫害。获释后,侯汉廷和王炳忠等先后表态有意投入2018年台北市议员选举,继续对抗民进党,并起诉执法部门涉嫌程序违法。
2017年12月11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访问团。
“新党事件”在岛内外引发了各界极大震撼和愤慨。岛内主流舆论均一致质疑、挞伐;大陆网民也纷纷涌入王炳忠等人社交平台力挺;海外侨界则痛批蔡当局“走上台独不归路”,并启动“告洋状”;美、法等国媒体也质疑此举是“整肃异己”。面对各界压力,蔡当局极力回避责任,绿营内部亦颇有微辞。
台检调单位操切拙劣的处置手法有违法理与程序正义,其政治授意下的斧凿痕迹清晰可见。
一是以“约谈证人”名义强行押人取供。此次台检调部门执法之粗暴有如对待重犯:清晨破门后,检调人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证人”实施蛮横搜查和锁喉抓捕,并在18小时内将“证人”押送两地受讯。但媒体曝光,检调部门所持传票显示王等人为“证人”,传唤时间为8时30分,且无法官签名。这种“押人取证”可谓是潜规则。法理上,检调部门需要有核发、送达传票和礼遇证人的完整程序,但它们往往故意模糊证人与被告角色,在认定“嫌犯”“有罪”而无充分证据时,会将“嫌犯、证人转被告”,“传拘并行”。因此,检调部门在王炳忠等人家中采取的地毯式搜索,是在预设结论的情况下去“发现”证据;对六人展开车轮审讯的精神恐吓和疲劳作战,是要让他们在慌乱中讲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毕竟,由于台湾相关法规缺失,传唤证人不需要像对嫌犯一样,24小时没有证据就要释放,也不需律师在场。这是检调部门押人取供的隐藏逻辑。
二是“安全法”暗藏“帝王条款”。对待王炳忠等“证人”,检调部门不但手持“证人通知书”、传票,还向法庭申请了搜索票和拘票,一开始就有预设立场和搜捕计划。但这种操切做法只是台情治检调部门在“安全法”大帽下的滥权、违法的冰山一角。一方面,情治部门会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地向检方泄露监听译文,让检院双方蒙在鼓里、见树不见林,以取得搜索票、拘票并主导侦办走向;另一方面,民进党在野时长期批“安全法”要件模糊,多有“帝王条款”,是巩固统治、打压异己的“恶法”。但蔡当局当政后不但没有摘下这只“魔戒”,反而推动强化“修法”,以进一步加强对反对力量乃至全社会的监控。
三是检调部门利益与意志背后有“绿色恐怖”。台媒称,“调查局”此次在高层单线指导下秘密行动,连其业务主管“安全局”都不知情,甚至要求对看过相关案卷资料的人员进行出境管制,不禁让岛内联想“白色恐怖换绿色”。此外,在周泓旭案已宣判的情况下,检调部门却以该案“证人”身份传唤王炳忠等人,台媒猜测,检调部门似乎对数日前还批评“陆生共谍案”办案不周、且家中有周泓旭寄放个人物品的王炳忠,有针对性挟怨报复之意。
蓄谋已久,制造寒蝉效应
新党长期是民进党的眼中钉。检调部门在搜捕上别有用心的安排,凸显出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除了在新党访陆之后出手以消减其政治声量、制造寒蝉效应,此次事件也是蔡当局对大陆的正面反击和挑衅。
一是“噤声”新党。该事件发生在12月19日,新党结束赴陆参访的第三日。新党赴大陆参访是中共十九大后两岸首次党对党交流。新党本定于19日分享访陆经验,并于20日发布新两岸政策论述。蔡当局急不可耐地大动作搜捕,似是决意要遏住新党咽喉,令其消声。同时,针对此前在岛内大声主张中国人认同、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新党青年展开打压,既是警告他们“不要乱讲”,也是对蓝营乃至所有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民众制造普遍的寒蝉效应。这是台湾“解严”30年首次针对在野党工的恶质政治事件。蔡当局不敢贸然搜查新党总部,就将王炳忠等人作為突破口,期望能从其家中搜到“大陆官方文件”,作为其“通共”证据。鉴于王炳忠等人的政党身份和两岸立场,这样高敏感度的行动必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政治授意。
二是杀一儆百,冰封两岸。新党在访陆时提出要在大陆设立“台胞服务处”,且拒绝服务“台独”台商。无独有偶,近日来,国民党和台北、新北等地政党以及部分县市也有类似的提议。缺乏两岸沟通管道的蔡当局自然不甘心在两岸关系上“看人唱戏”,坐视其他政党扩大影响力;更不允许新党将大陆的软硬实力“引入岛内”,甚至在岛内带动倾统力量的发展。行政部门对地方县市有管辖权,但却无权直接命令政党,因此蔡当局只能采取非常手段。此外,新党主席郁慕明12月初还在美国表态,将“有条件”支持主张“两岸一家亲”的柯文哲以“联柯打绿”,这更令民进党心怀仇视。这一事件释放出蔡当局怀有强烈的“两岸不能变好”的阴暗心态。
三是针对大陆近期涉台举动做出反应和“反制”。其一,对大陆首次宣布“军机绕台”的反应。日前,解放军首次公开宣布多型战机编队高频次“绕岛巡航”,强烈震慑岛内“独派”。蔡当局需要做出反应,响应深绿“硬起来”的期望,实践“力抗中国压力”。其二,回应李明哲案。11月底李明哲案宣判之时,蔡当局拒绝假释“共谍”镇小江,并启动重审已“走不下去”的“陆生共谍案”,又引申出将王炳忠等人作为该案“证人”进行搜捕。可见,“新党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仍是蔡当局针对李明哲案而“报复”大陆的连续行动之一。
四是或借此案为“台湾安全”相关“修法”“试刀”。近月来,台行政部门和立法机构密集推动包括“机密保护法”“台湾安全法”“刑法”等法律的“修法”工作,针对既有法律“轻判共谍”,拟扩大相关法律的涵盖、解释和惩处效力,如重判“泄密罪”等,并将大陆纳入“外患罪”中的“敌国”范畴。新党是此波“修法”的首个应用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因“通俄门”而掀起反间谍、反泄密舆论,以及日本推动“合谋罪”法以加强反渗透和社会控制之时,蔡当局此举合乎美国及其盟友营造的“新麦卡锡主义”和“新冷战”政治气候,也是对美国近期要求台湾加强军事技术上“保密防谍”工作的具体因应。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新党事件”是长期以来,蔡当局通过对肉体、思想和声音的禁锢,对统派和蓝营人士展开“绿色恐怖”系统性迫害的小高潮,也是两岸“统独矛盾”的正面冲突,将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蔡当局“绿色恐怖”的系统工程或加剧台湾社会蓝绿对立和极权倾向。蔡英文上台后,无所不用其极地扩张和滥用权力以打压异己、控制社会。例如,除了加强对蓝营、统派的监控滋扰和打击报复,以及通过绿色意识形态扩张破坏其政治、民意基础外,更系统性地以暴力机器展开镇压、清剿。包括试图用抄家灭门的“党产条例”“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和攻击军公教团体,彻底击垮国民党;用“政党法”“保防法”“有组织犯罪条例”,来迫害新党、统促党等统派团体。而这种强势、迅猛的“修法”扩权并非仅指向蓝营。例如,“促转条例”覆盖所有持有所谓“威权档案”的民众;“资通法”大幅为当局扩权,可以在无搜索票情况下搜查民众;“户籍法”则可收集民众生物特征信息,强化社会控制。蔡英文曾“无心”质问抗议者:“威权时期你们不是都服从吗?”彻底暴露出民进党掌权后变本加厉的独裁专制、不容异己的心态。
二是“新党事件”对蓝绿选情或会有微妙影响。其一,蔡当局挑起此次事端,一个隐藏的观察点是:泛蓝面临杀机之际,是会同仇敌忾,还是心结难解?新党可否转危为机?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声援声量不低,但其立场限定在批评“程序不义”和宣扬“国民党也是受害者”上;亲民党更无一言相挺。这一方面是因为国亲两党在两岸政策上与新党分道扬镳,不愿以大动作激起党内众议;另一方面是不希望让此事成为新党聚拢气势、活化能量和分食选票的机会。客观上,新党并不参加县市首长选举,而在地方议员层级,国民党在小选区的耕耘和桩角非新党可比。其二,不排除岛内民众未来出手用选票“教训民进党”。两岸舆论虽然同声批判蔡当局,但与大陆舆论鲜明挺新党不同,岛内民意潜意识是担忧民主、人权遭到损害和由人及己的“寒蝉”心理,这种快速流转的民意未必会大幅助益新党选情。但王炳忠等人被“查水表”时触目惊心的一幕和民进党荒腔走板的野蛮行径,必然会加深愈发壮大的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疑虑。毕竟,多数民众投票选择执政党是期望“拼经济”,而非政治追杀和独裁专制。12月25日,綠媒《美丽岛电子报》民调显示,民进党好感度再度陷入死亡交叉, 47.8%的反感度已超过国民党。“新党事件”或会加速反民进党民意的表达与汇聚,并作用于未来选举。
三是蔡当局“假民主、真反中”是对两岸关系的严重破坏与直接挑衅。此次事件并非新党首遭政治迫害,早在1993年,初创的新党就在“南进”时屡遭民进党暴力拦阻,酿出流血惨案。统派作为法理上的台湾政治主角遭遇夹杀围剿,而赖清德、林昶佐和“台湾民政府”等“独派”却能登堂拜相、招摇过市,如此荒谬可怖的现实,真是让人扼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岛内多家蓝绿机构民调显示,蔡当局“柔性台独”路线不但招致多数民众反对,台湾人的“中国人认同”、对大陆好感和赴大陆发展的意愿也在绿色氛围中逆势上升。新党等提出服务两岸的和平发展,正是合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共创共享共荣大趋势的智选。而在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和两岸持续“冷对抗”的敏感时刻,蔡当局挑起该事件,是为了进一步在岛内垄断两岸关系的话语权和操作空间,削弱支持“一中认同”的政治力量,为两岸和平统一增加障碍。在大陆“反独促统”力度日益强化的语境下,这类针对企盼两岸统一力量的欲加之罪,无疑是对两岸关系的直接挑衅。看似暴虐的“绿色恐怖”实质上反映了蔡当局在两岸关系和内政上四面碰壁而束手无策的“绿色恐慌”。正如前国民党民意代表邱毅所言,“新党事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