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一部极为特殊的书信集

2018-04-23周培清

世界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丘吉尔罗斯福

周培清

我喜欢看书信集。曾经看过《毛泽东书信选集》、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先生的《两地书》,也看过《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林觉民与妻书》,等等。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两卷本厚厚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罗斯]弗·奥·佩恰特诺夫,伊·爱·马加杰耶夫著)的书信集,也使得我眼前一亮——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极为厚重也极为特殊的书信集。

之所以說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首先是因为这部书信集的作者——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身份特殊。他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牵动过世界心脏和神经的大国领导人,被世人称为“三巨头”。这样的“巨头”能够相互往来书信不容易,往来的书信能够编成这么厚厚的两大本书信集更属罕见。

说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是一部以书信的形式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特别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历史的信史书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全书通过“三巨头”原汁原味的往来书信,反映了二战期间为共同抵御法西斯侵略,苏联、美国、英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的历史。从书中我们看到,在战争初中期三国被一致的目标掩盖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军事战略上的分歧,虽然在往来的书信中充斥着关于苏联要求英美严格履行租借法案和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激烈争论,但以苏联红军为主力消灭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不断胜利,鼓舞着联盟同仇敌忾地与敌人做斗争。战争中后期,尤其是联盟军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为争夺战后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各方极尽纵横捭阖之外交能事,进行着欲盖弥彰的巧斗,在暗流涌动的刀光剑影下各自为本国的利益进行着激烈的博弈。

说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的第三个原因是,这是一部文学味十足的书信集。正如为本书作序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A﹒A﹒科科申在序言中指出的:“本书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完成的,对战争年代的伟人、军人和外交家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刻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透过字里行间话语、口吻、心理的微妙变化和故弄玄虚的外交辞令,斯大林的强硬多疑、罗斯福的冷漠大度、丘吉尔的热情狡黠跃然纸上。“三巨头”写信收信的内幕故事也颇为有趣。因此,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三巨头”的书信集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苏联出版过,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也翻译过,但那是一本纯粹的书信集,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把书信作为文献研究的对象,对其成因和背景进行详细解读。这部书的翻译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外国军事研究所专家于淑杰等完成,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俄罗斯原安全会议秘书、莫斯科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科科申,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军事战略学家李际均中将专门为此书作序。相信无论普通读者还是研究人员,都会被本书所吸引,从“三巨头”在战争年代、在广泛的外交联盟背景下所持的政治立场和复杂的行为动机中穿越历史,反观“冷战”,透视当前世界大国在层层迷雾笼罩下的复杂关系,看清当下大国间激烈博弈的来龙去脉和基本走向。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丘吉尔罗斯福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段子里的丘吉尔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
苏联对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概述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