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极客版《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2018-04-23康妮
文/康妮
对于极客作家恩斯特·克莱恩(Ernest Cline)来说,见到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那天绝对是人生里的大日子。
他剪了头发,还翻遍了衣柜。而当他来到安培林总部(Amblin,斯皮尔伯格和凯瑟琳·肯尼迪及弗兰克·马歇尔共同建立的电影公司),走进斯皮尔伯格的办公室,形容自己就像是第一次去到巧克力工厂的查理,看看神奇的威利·旺卡是如何做糖果的。
之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因为他2011年的畅销小说《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某种程度上是根植于罗尔达·达尔(Roald Dahl,杰出的英国儿童文学家,斯皮尔伯格2016年的《吹梦巨人》也出自他笔下)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其原创的动力来自于——假如威利·旺卡是个电子游戏设计师?
斯皮尔伯格的《桃花源记》
《头号玩家》里的威利·旺卡就是发明“绿洲”的詹姆斯·哈利迪。2045年,现实世界的不美好让人们沉迷于VR带来的虚拟世界——哈利迪一手创造出的“绿洲”。临终前,他把自己亿万财富和整个“绿洲”的控制权留给寻获他隐藏彩蛋的游戏玩家,主人公韦德·沃特兹和数十亿玩家一起展开了一场争夺大冒险。
韦德也像小查理一样,在令人焦躁的现实里一无所有。不同的是,他没有小查理幸福温馨的家庭,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他在“绿洲”里的身份——帕西法尔(Parzival)拥有现实中他没有的一切,在莫罗(哈利迪的合伙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三把钥匙,解锁了宝藏。
“韦德逃到了这个能变成任何他想成为的人的虚拟世界,”扮演韦德的泰尔·谢里丹(Tye Sheridan)说。不只是韦德,“绿洲”是每个人的“桃花源”。和现实世界的破败与颓废不同,这里的一切由想象力主宰,人们可以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任何身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恰恰是这种人们借以逃避现实、重塑自我的虚拟世界的概念吸引了斯皮尔伯格,他曾经用“科技现实”定义过《侏罗纪公园》,同样,也可以用来描述《头号玩家》,即便它设定的时代是2045年。
“VR的时代即将来临,对我来说那并不是遥远的未来,”扮演哈利迪合伙人莫罗的西蒙·佩吉说,“触觉科技的发展和更高级的虚拟现实变成了人们潜在的避难所,世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疯狂。”
要知道《头号玩家》的2045年,却是充斥着很多80年代元素的年代。80年代,意味着互联网初现曙光、文化出现全新浪潮、具有独特精神,也因此成为现代人们的梦想乌托邦,与2045年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恩斯特·克莱恩在书中融入诸多80年代流行文化的原因。
而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将这种致敬做到了极致——无处不在的80年代游戏、电影元素;80年代风格的服装设计:例如女主角在游戏中的服装设计就深受80年代朋克摇滚和街头流行文化的影响;影片的配乐也极具80年代的风格,预告片中就用到了老牌摇滚乐队范·海伦的《Jump》作为背景音乐。
影像化这部小说的一个困难,是必须让观众把虚拟角色和演员扮演的现实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特别是阿尔忒弥斯(Art3mis),一个拥有大票粉丝的女性“猎蛋人”。最开始和韦德是竞争对手,最后变成了队友,共同对抗企图夺取“绿洲”控制权的诺兰·索伦托领导的IOI (Innovative Online Industries)。
奥利维亚·库克(Olivia Cooke)担心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变成“男人的幻想”,在电影里,她也是韦德爱慕的对象。但这个角色其实很“勇敢、顽强、意志坚定。对于‘绿洲’的存在有着非常自由开放的想法。”正因此,她才赢得了众多粉丝的支持和来自竞争对手的友情。
在小说里,这个角色只在结尾时才现身。但电影需要不同的节奏。
而反派索伦托是个卑鄙小人,想让互联网成为一种商品,不幸的是,他还恰好拥有一个团队和足够的硬件支持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片中的角色是在寻找揭示宝藏的彩蛋,那么银幕下的你同样也是在找你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种彩蛋。仅仅是预告片就能看到“小丑女”和劳拉一起挂在悬崖峭壁上;忍者蛙和《街头霸王》里的春丽并肩战斗,更不用说大金刚(Donkey Kong)和Hello Kitty这种带有文化符号色彩的形象。如果你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看过这本小说,那么在看这部电影前,你也需要有点心理准备,它其实是欧美流行文化的合体,电影、音乐、电视秀、漫画和电子游戏,都有。
《头号玩家》主创合影,后排左是编剧扎克·佩恩,右为小说原作者也是电影联合编剧恩斯特·克莱恩。
原著作者克莱恩就说,“我希望看到的是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那样的电影,米老鼠、唐老鸭、兔八哥都在同一个画面里,而这只有斯皮尔伯格才能做到,毕竟大家都想让自己的IP人物出现在他的电影里。”
可就算是大神斯皮尔伯格,也不可能拿到愿望清单上所有角色的版权。佩恩就很遗憾没有《权利的游戏》里的龙,关键的是,没有奥特曼!这个原本是韦德变身之一去与索伦托的哥斯拉决战的灵魂角色,最终只能用钢铁巨人替代,钢铁巨人也因此加戏成为重要角色。
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斯皮尔伯格本人对自己那些经典形象的使用。他不想让他们过多出现在电影里,让这部电影变成自己的另一个作品合集。但是依然有《小魔怪》《七宝奇谋》《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
这似乎天生就是该由他来拍成电影的小说。虽然西蒙·佩吉在采访中说的“可以说是斯蒂芬写了这本书,”略显夸张,但这的确是斯皮尔伯格为这部电影带来的,不只创造了很多这样的角色,更带来冷静客观的视角,他不会在情感上过分依赖这些角色,他们只是工具,这反而赋予了韦德一个玩家粉丝真正的态度:爱所有这些角色。
小说原著作者恩斯特·克莱恩作为联合编剧也出现在编剧一栏内,与曾经为《复仇者联盟》《无敌浩克》《X战警:背水一战》做编剧的扎克·佩恩一起工作。作为拍摄剧本第一署名编剧,佩恩为这些玩家们加入了更多光环,还加入了《黑客帝国》《第三类接触》这类科幻元素。但两人也有争执,主要集中在克莱恩想对原有情节改动以新版本出现在电影中,而佩恩反而觉得原来的情节就很好。
不过两人都同意,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就是视效总监黛德利·巴克斯(Deidre Backs),“她值得一座小金人”佩恩说。同时,两人也都认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当下文化越来越痴迷于过去的批判,就是通常所言的“怀旧”的思考。
“我喜欢书里对怀旧的批判,”佩恩说,“我们倾向把自己埋在过去,远离现实。这是一个大家都想往回看的时代,从我们很久以前的经验中挖掘情感,这很无聊,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不能昨日重现。”
很显然,无论是导演认为的人们沉沦虚拟现实,还是编剧认为的人们沉溺于怀旧,其最终结果恰恰是一种殊途同归:远离现实。他们都在用这部电影提醒着观众,当下的一切才是真实的。
“玩家”们最喜欢的“玩具”
恩斯特·克莱恩,德劳瑞恩汽车
“ 《头号玩家》将是你自1991年的后,第一次在好莱坞主流电影里再次看到《回到未来》里标志性的时间机器。它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当我卖掉小说后,我就买了一辆德劳瑞恩(DeLorean,影片里的时光机被改造成跑车,因为这个车型更有未来感),开着它做我的全国签售活动。我第一次在安培林见到斯皮尔伯格时,让他在手套箱上签了名,还让他答应我以后绝不会在其他手套箱上签名。所以,我拥有唯一一个有斯皮尔伯格签名的时间机器。”
扎克·佩恩,加强版来复枪
“我在电影里设计了很多武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那都是好东西。”
西蒙·佩吉,保密
“我喜欢的恐怕要涉及剧透了,它没有出现在小说里。在利维斯登片场他们建造了一部分这个装备,当你在电影里看到它,你会知道的。”
奥利维亚·库克,T-Rex
“所以我选T-Rex,《侏罗纪公园》里那只霸王龙。”
本·门德尔森,大金刚
“如果你已经问过别人同样的问题,他们肯定挑了那些闪亮的,性感的小玩意了,留给我的还有什么?大金刚!”
一半现实,一半虚拟
无论探讨的是什么话题,把《头号玩家》搬上银幕,仍然是个考验技术和幕后制景的活儿。光是制作“绿洲”本身,电影制作部门必须一只脚踩在过去,一只脚迈进未来——即,一部分用大型模拟装备拍摄,另一部分则用动作捕捉技术完成,就像是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和《丁丁历险记》的结合体。
“绿洲”外的世界,则要制景部门打造一个充满残酷、痛苦与绝望的“丧世”景观,都是在华纳公司位于伦敦的利维斯登摄影棚完成的。
当然,为了帮助演员更好地体会VR的世界,摄制组也使用了Oculus Rift的VR技术,戴上这个显示器,演员可以全方位看到“绿洲”内的每个角落。“这对理解你所在的视觉环境非常有帮助,”谢里丹说,“你可以在你脑海中创造一切,超级自由超级有趣。”《头号玩家》的另一个挑战是把解谜过程展现在影片里。
帕西法尔和他的“德劳瑞恩”
书里第一个任务,是韦德的虚拟角色帕西法尔通过玩《龙与地下城》找到第一把钥匙。克莱恩抛弃了书里的设计,就是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得到的交通工具,转而用上了各种车辆。从《极速赛车》里的马赫5到《疯狂麦克斯》里的拦截者,《阿基拉》里的摩托车,还有帕西法尔自己的德劳瑞恩。
“我们觉得这样很有趣,就像未来版的超级马里奥卡丁车大赛,比赛不仅是视觉挑战,也是全方位展现‘绿洲’世界,这种挑战让我很高兴,保留了书里的精神,也更加电影化。”以一个小说作者身份,这显然代表了对电影改编的最高赞扬。
据说,克莱恩已经在写这本小说的续集了,到时候会不会继续由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这可不好说,反正《夺宝奇兵5》已经敲定在2019年4月开拍了。
为了进一步突出现实世界和“绿洲”的对比,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对前者进行实景拍摄,虚拟世界则采用数字拍摄方式。这位大导解释说:”我们必须通过屏幕才能实现‘绿洲’的虚幻世界,这是我所做过的最复杂的事情之一。有动作捕捉、真人动作、电脑动画……就像是同一时间制作四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