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
2018-04-22何东虾何鹤彬陈小婷
何东虾 何鹤彬 陈小婷
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 523900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急性疾病之一,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点[1]。由于该病病情危重,缩短救治时间以及规范操作流程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通过开通卒中患者专用绿色通道的方式相比传统治疗过程明显提高了救治效率,但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十分必要[2]。近年来,我院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程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接诊时间 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 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观察组 81 6.1±3.4 16.7±9.8 24.7±6.2 36.6±6.2对照组 81 10.9±4.1 27.4±8.5 31.1±5.4 44.8±7.5 t 8.111 7.423 7.006 7.584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各环节时间达标率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排除创伤性脑卒中者、妊娠患者以及院前死亡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1例,其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23~83岁,平均(63.5±1.39)岁,其中脑出血67例、脑梗死14例,平均就诊时间(2.17±0.46)h;对照组81例,男54例,女27例,年龄24~85岁,平均(66.2±1.88)岁,其中脑出血70例、脑梗死11例,平均就诊时间(2.93±0.71) 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类型及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护理程序,包括院前评估病情、现场处置,入院完善进一步检查、专科医师会诊、神经系统评估、紧急救治等方面。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包括:
1.2.1 制定急救护理路径 联合急诊科、神经科、影像科、检验科、血管科等相关科室,结合相关文献及治疗经验,制定急救护理路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4-5]。要求医护人员院前正确核对患者信息、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和急救,及时转运并启动绿色通道,院内辅助科室进行相关检查、积极会诊,各科室协调配合、无缝衔接,以将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控制在60min内为目标[6]。
1.2.2 院前救治 接到急救任务后,由急救小组迅速出车,联系患者家属并核对信息、评估病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神志意识进行初步评估,GCS>8分时立即转运,GCS<8分时立即现场急救(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脱水等),待病情稳定后转运。转运途中观察并保证患者病情稳定,当病情发生变化立即实施急救处理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1.2.3 院内处置 急诊科准备好抢救仪器设备;立即安排专科医师急会诊,通知辅助科室及介入室做好紧急检查、救治准备;入院后在会诊医生陪同下立即行相关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立即给出会诊意见安排患者转院、住院、溶栓或开通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时所有检查单及治疗单加盖专用章,保证患者优先检查、优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评价停留的达标时间:专科医生诊治时间不超过10min;实验室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不超过30min;影像学检查结果回报时间不超过30min;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40min。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停留时间的达标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以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用时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环节时间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以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达标率相比对照组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表现为一侧脸部、四肢突然感到无力,猝倒、不省人事以及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迅速诊断并有效干预对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必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5h内行溶栓治疗、脑出血患者在6h内清除颅内血肿为最佳时间窗,患者在此期间得到救治可显著改善预后[8-10]。争取救治时间需要及时传递信息、从各环节的衔接工作中节约时间,因此在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对急救护理工作建立救治方案,明确医护人员分工,根据方案开展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明确职责,可显著提高救治效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11-13]。为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临床早已提出并采用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包括可以脑卒中患者立即出诊、现场评估病情、现场处置、转运、院内检查、神经查体、收入科室等环节。虽然传统绿色通道护理对缩短卒中患者救治时间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仍然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急救护理路径可高效衔接院前急救、院内处置、辅助检查及专科会诊等各个环节。院前急救人员详细了解患者信息、快速评估病情、及时处置,并将有效信息回传给医院,利于院内医生快速判断,并通知专科医师提前在急诊科等待患者,使患者回院后得到针对性及预见性救护,提高急救护理的效率。通过急救护理路径,辅助科室为脑卒中患者的检查单加盖绿色通道章,提高化验及检查的效率,缩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14-15]。
本研究表明,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以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用时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救护理路径可提高医生诊治效率,减少辅助科室结果回报用时,缩短患者在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救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的各个环节均能起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的作用,让患者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与诊断。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程序,可缩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提高诊治效率,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