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隆:公序良俗建设提升乡风文明

2018-04-22高维微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武隆乡风乡贤

◇ 文 |本刊记者 高维微 图 |受访者提供

党的十九大以来,武隆区以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在以“尽孝、尚贤、整洁、有序”为重点的公序良俗建设中,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营造文明乡风。事实上,以“孝贤洁序”为主要内容的公序良俗养成,就是一场针对武隆乡村,有的放矢的精神扶贫战斗,并且也有力促进了精准脱贫的实施。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武隆以“十抵制十提倡”为主要内容,在全区持续深入开展“尽孝、尚贤、整洁、有序”农村公序良俗建设,大力营造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武隆乡村,时不时能听见相遇的乡民们相互问好的声音,一些家庭的房门前,还挂着“和美家庭”等奖牌,整个乡村里一派祥和的景象。乡风文明的建设,让武隆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典型代表。这里有全国“最美家庭”冉显文;全国“五好家庭”吴小燕;全国“文明家庭”杨兴明家庭;全国劳模、种植产业大户申建忠;全国劳模、养殖产业能手李志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旦华;中国好人冉素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40余人。针对过去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基本消除,“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已然树立,并且有信心和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孝:“好家庭”里的好生活

Piety: Good life in the “good families”

过去的乡村,在多方面综合因素之下,一部分儿女赡养义务履行得不够。在武隆,一场持续的“孝文化”行动,让这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父慈子孝的家庭生活场景,已经成为武隆乡村一道亮眼的风景。

武隆按照市文明办要求,开展了“孝善巴渝”主题活动,并且下发了相关文件,在各乡镇街道部门开展多项“孝老爱亲”主题活动。在“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题活动中,家风建设、“家风润万家”活动,以及“武隆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孝心少年”等评选相继在武隆乡村里上演。

“婆媳关系”是农村常见的老问题。乡村工作的深入,把“婆媳关系”也纳入其中,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让许多婆媳之间关系得以缓和,过去一些经常吵架的婆媳,如今也能和睦相处。

在推行孝文化的过程中,不少乡镇采取了树典型的方式。大元村有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他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选择在家务农,照顾好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母亲,对父母从来不说一句重话。这样的典型事例被写入了村委会门前的光荣榜上,也被工作人员挂在嘴边,让村民争相效仿。

除了“光荣榜”,在一些乡村里还推出了“曝光台”,对一些极端个例进行公示和批评教育,还会发动邻里一同监督,促进当事人改正。

乡村工作也讲究方法,村委会在推行孝文化的时候,一改过去开全体大会的做法,选择了年轻人与老人分别开会的方式。他们给老人讲“大人有痛心,小孩才有孝心”,让老年人从过去“你该拿钱”的说话方式,转变为“我手里没零钱了,你那里方便的话就给我一些”,让年轻人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体贴。对待年轻人的时候,便讲“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对的儿女”,讲述老人把他们拉扯大的艰辛,让子女主动关心父母。

在武隆的乡村,如今“武隆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孝心少年”已经成为了乡村家庭的“金字招牌”。

贤:新乡贤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Virtue: New capable brains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乡村从来不缺乏能人,利用这些能人,武隆区推出了“我们的乡贤我们评”等主题活动,这些群众身边见得着、信得过、有说服力的新时代乡贤,带动村民发展起了一个个乡村产业,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武隆乡村推出的“敬贤思齐”主题活动中,持续开展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系列评选活动。今年还进行了首届“十大新乡贤评选”活动。“新乡贤”正汇聚成武隆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力量。

这些“新乡贤”或是外出务工学了一手过硬的技术;或是老干部、老教师,在工作岗位退休以后,继续回到乡村发挥余热;亦或是一些善于学习的年轻人,琢磨着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武隆凉水井就在“新乡贤”带领下,用短短三年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13年,“新乡贤”杨东和杨建国联手回乡创业,带动全村人致富。在杨东和杨建国的带动下,农户积极参与到农房改造中,在高山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村庄彻底改变了旧模样。

随后,村社里还组建了26人的“发展维和领导小组”对全社大小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村里每一项决策的制定必须通过发展维和领导小组的一致同意。2014年初,村民还共同出资,成立鼎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全社525亩耕地,485亩林地流转过来,统一规划和种植,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公司成为股东。成立公司之后,凉水井大力发展产业,发展了400亩经果林、200亩脆红梨、100亩脆甜蜜李,村民不仅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还可以得到分红。

在凉水井社里,申修民因为干集体活时总是“早到晚退”获得劳动模范奖励,杨天祥则因提议全村挂红旗获得道德模范奖。2018年正月初一,全社老幼全体出动去徐家塘安水管,没有一个人因为要拜访亲戚而缺席,大家都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家事来干。

洁:从“烂泥沱”到美丽乡村

Cleanness: From “mud” to beautiful villages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武隆的一步步落实,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陆续开展,农户庭院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逐步完成,在走进武隆乡村,家居生产物资摆放规范有序,庭院环境清洁卫生,房前屋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

过去一到下雨天,出门便是一脚泥,当道路硬化工作陆续完工,垃圾清运车辆也能进入到村中,环境卫生的改变,让村民开始发自内心地主动维护起乡村环境,美好的环境也让村民的精气神极大的振奋起来。

今年推出的“整洁庭院”评选中,志愿服务小分队对各乡镇(街道)主次干道沿线、大小河道、各大院、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清洁卫生集中整治100余场次,全面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之前被冠以“臭文复”绰号的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地处偏僻,随着乡村环境治理,以及讲卫生、改变生活陋习等工作的推进,“臭文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美丽文复”。

文复一共评选出了美丽家园600多户,先进个人46人,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聘请22名保洁人员,对90公里村社道路进行定期保洁维护。村里木子坳农业社一直以来脏乱差“名气大”,如今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乡风文明变化特别大。

过去的艳山红村,屋前屋后不时看见一堆堆垃圾,农家院落脏乱差,村民没有心劲和能力发展产业。后来,在艳山红村党员干部带领下,村民开展了环境大整治,美化农院、改厨改厕、种植花草、安装垃圾箱、路灯……过去脏乱差的小山村逐渐变了样。

而在大元村,过去花钱请村民打扫道路清洁都找不到人,现如今,一提到打扫卫生,全村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义务劳动中。

清洁卫生的改变,村民对于装点自己的家园也有了更多的动力,舍得花心思打扮自己的家园:在艳山红村,乌江里捞起的废旧轮胎固定在土墙上,加上几名暑期返乡大学生的巧手彩绘,村民罗年强家的土墙上便添了拖拉机满载而归的丰收情景:村民钱小军将废弃的水车安装在猪圈屋旁,便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小品;收集废弃石磨盘镶在地上就成了颇有艺术味的村道。

序:“村规民俗”里的乡村新貌

Order: New rural appearance in the“village regulations and folk customs”

乡村生活在改变,也让村民们自觉维护起日益变好的生活。而“遵规守序”主题活动的推进,加强了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旁听乡村巡回法庭庭审,将法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乡村过去奢靡攀比、大操大办、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通过针对性的政策,树立起了节俭办事的文明新风。

乡村里,各村也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将村民们集中起来,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乡里乡亲要互相帮忙”“只有不对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父母”等大白话,让这些村规民约真正深入到了每个村民的心中。乡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部分家族甚至讨论完善了族规族训予以补充。村民们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家风、家训,“邻里和睦”“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好日子要靠双手挣”“讲卫生”等,这些或雅或俗的语言,让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讲文明、讲秩序等风序良俗一步步深入人心。

针对借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事宜,武隆区印发了1万余份《武隆区移风易俗抵制乱摆酒席倡议书》,“十抵制十提倡”宣传海报在农村广场、车站、集市、学校、村委会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还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动员会100余场次。各村社也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组织。此外还设立了“曝光台”,就违反规定的反面典型进行惩戒曝光。

刹住了大操大办的风气,村民的婚丧嫁娶有了新的风貌,有些村社里有婚丧嫁娶的时候,全社上下齐帮忙,特别是在外开餐馆的村民,这时都愿意歇业一天回家帮忙。与此同时,社里孩子获奖时,会发放奖金鼓励,长寿老人也可每月可领取“红包”。

有意思的是,在武隆的每一个乡村,都有一个叫“问哈村长”的法制普及微信群。“问哈村长”意思是“问一下村长”,村民可以在这个群里,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询问,了解法律法规。

武隆还特地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区委宣讲团、各类区级典型人物、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人等群体中甄选出一批讲习员,成立区级讲习员库。通过集中讲习、“1+1+N”模式、“流动课堂”等形式开展讲习活动,累计开展讲习3200余场次,覆盖全区12万余名群众。

同时,武隆区委常委会还进行了专题审议,由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经费200万元,对成效明显、改观大、起到示范引领的村和所评选的先进典型家庭和个人实行重奖。

两年多的时间,武隆的乡村如今充满着“孝老爱亲”的氛围;群众积极“敬贤思齐”,向典型学习;生活习惯的改变,让乡村“洁美宜居”;村民们还养成了“遵规守序”的习惯,树立了起节俭办事的文明新风。

在“孝、贤、洁、序”的乡风文明建设中,乡村精神风貌的悄然转变,也成为了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武隆乡风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