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建议

2018-04-21肖华宗张令泽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勐海县泥石流岩体

赵 鹏,肖华宗,张令泽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 昆明 650216)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以中等切割中山地貌为主,出露地层较为复杂,岩性以坚硬~软岩体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特有的地质环境因素为勐海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近年来,勐海县人类活动及经济建设不断扩大和加速,极大地改变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采矿造成临空面,尾矿石沟内堆放加剧风险,挖山坡体稳定性降低,场地平整支挡不到位,库区沟岸再造诱发不稳定岸坡等,均会诱发地质灾害,甚者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研究区地质环境

1.1 地形地貌

勐海县受澜沧江、南览河,流沙河、南果河、勐往河等河流的切割影响,沟谷多呈“V”字型发育。总体西北高南东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

区内相对高差多在500m~1000m,属中等切割中山地貌,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全区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构造剥蚀及堆积地貌三种类型。

1.2 气象及水文

勐海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该区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每年5-10月为雨季,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勐海县域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832.3km。东部的澜沧江、西部的南览河、中部的流沙河、北部的勐往河、南果河是主要河流。

1.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勐海县出露地层从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Qh)、新近系(N)、白垩系(K)、侏罗系(J)、三迭系(T)、二叠系(P)、石炭系(C)、上元古界澜沧群(Pt)、印支期酸性侵入岩。岩性主要以砂岩、泥岩、凝灰岩、安山岩、流纹岩、片岩等坚硬~软岩体为主。不同岩质的岩性相互组合,构成了层状软~较硬岩岩组,软质岩易风化于岩组构成软弱结构面,岩体节理发育,结构破碎,易于风化,岩体不利组合及地下水的浸润,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风化差异的影响,出露地表的岩体风化呈碎块状、散体状岩体,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勐海县地处三江褶皱系南延部分之昌宁—澜沧褶皱带南段,大地构造性质为一长期多旋回发展的优地槽褶皱带。主要构造线近南北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断裂有澜沧江断裂带、南坑河—勐满断裂、磨刀河—曼懂断裂、打洛—勐海—景洪断裂、勐囡断裂。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形迹以断裂和褶皱间隔排列为主,向、背斜构造的相间排列及断裂构造的错移,致使岩体褶曲破坏严重,岩体多呈块状、碎块状,断层带附近,岩体更为破碎,呈断层角砾岩[1]。

2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勐海县地质灾害较发育,根据地灾详查野外调查数据,县域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本次详查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59处。

2.1 滑坡

区内滑坡共149处,其中81.88%为残坡积层滑坡,此类滑坡滑体物质多为含碎块石的粉质粘土,滑床多由基岩组成,滑动带一般位于基岩与残坡积层之间,由于含碎块石的粉质粘土孔隙度大,结构松散,吸水能力较强,持水能力差[2]。次为崩滑堆积体滑坡,县域内共有25处,占滑坡总数的16.78%,规模以中小型居多,但老滑坡复活一般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严重,此类滑坡多发育于河谷岸坡,基岩顶面的风化层为主要的控滑结构面,滑坡体为崩滑堆积体。

图1 勐海县年内发生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图

2.2 崩塌

勐海县仅发育1个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该崩塌规模为小型,发育于花岗岩地层中,为一差异风化形成的危岩体,危岩体块度大小不等。危岩体所处坡体较陡,坡体现状不稳定,在降雨、地震、爆破振动、风化、卸荷等作用下危岩体易于失稳滚落,威胁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3 泥石流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勐海县境内共发育泥石流隐患点9个,占勐海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6.60%,其中1条坡面型泥石流,8条属于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沟道纵坡降较大,汇水面积大,沟道深切,沟道内存在大量的松散土体的冲沟中。

3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1 时间分布特征

勐海县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泥石流次之,近些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地质灾害具有增长的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明确发生月份的137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统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10月(图1),其中尤以发生在6、7、8月为多,发生126处,占92%。勐海县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2 空间分布特征

3.2.1 地质灾害的高程分布特征

勐海县地质灾害点按高程分布统计分析,发生在海拔1000m以下的占灾害总数的16%;发生在海拔1000-1400m之内的占29.33%;发生在海拔1400-1800m之内的占灾害总数的53.33%;发生在海拔1800m以上的仅占灾害总数的1.33%。海拔1400-1800m是区内灾害发育相对集中的区域。

3.2.2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地段

(1)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毁林开荒、修筑公路、城镇建设、陡坡垦植等人类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活跃的因素,据统计由人类工程活动直接引起的滑坡82处,占滑坡总数的55.03%,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房前屋后,以及沿公路、矿山、河流等工程建设区域。

(2)构造行迹。勐海县主要构造线近南北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基岩受构造影响,岩体褶曲较为破碎,加之当地气候条件,使得地表岩层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由本次地灾详查统计结果知,位于断层及其附近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有30处,占总数的18.87%,主要集中分布在曼各断裂、怕亮—龙岛断裂、曼占断裂、结良断裂以及曼妹兑断裂等构造带上,大部分地质灾害发育与构造线走向方向基本一致,且多呈线状、带状展布。

(3)特定岩土体分布区。勐海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层状较软泥岩夹细砂岩岩组和层状半坚硬砂岩、泥岩夹泥灰岩岩组中,岩石自身抗风化能力较弱,表层风化作用强烈,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因此在地形陡峻的地段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

4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依照“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因地制宜,经济实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分别采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治理措施进行防治[4]。

4.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创建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对调查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负责监测,已规划为群测群防监测的,至少半年汇交一次监测资料,若监测到紧急情况应随时上报。如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到异常情况,上报经专家论证后,启动相应处置程序。规划为避灾搬迁之前需要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年下降;整个规划期均采取群测群防措施进行防灾减灾。

4.2 工程治理

为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按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对严重威胁集中居民点、城镇、交通干线、矿山等重要工程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实施防治工程。防治工程针对具体诱发和控制等因素,应因地制宜,对症治理,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村寨及重要基础设施,由于搬迁避让费用过大或无地可搬迁避让的,应采用工程治理。

4.3 搬迁避让

对地质灾害点采取避让方式,工程建设的选址及建设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居住在相对稳定的地灾点上的居民和单位,应在汛期或遇暴雨时,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居住在治理难度大或投资大的不稳定地质灾害体上的居民和单位,最好采取搬迁避让的方式来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5]。结合开展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方针,适于选择县域内地势较平缓开阔、适宜居住的区域作为迁入用地。

5 结论

(1)截止2016年末,勐海县共有159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149处,崩塌1处,泥石流9条。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

(2)勐海县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时间特征: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集中在雨季(5-10月),勐海县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特征:勐海县地质灾害在海拔1400-1800m的区域内发育相对集中,占灾害总数的53.3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活跃因素,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房前屋后,以及沿公路、矿山、河流等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曼各断裂、怕亮—龙岛断裂、曼占断裂、结良断裂以及曼妹兑断裂等构造带上;岩性特征主要发育于层状较软泥岩夹细砂岩岩组和层状半坚硬砂岩、泥岩夹泥灰岩岩组中。

本文通过对勐海县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特征及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化的提出地灾防治对策建议,能够为当地国土资源规划、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余飞燕;吕蒙;杨军.云南省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筛选及危险性分区[J].地质与资源,2015,24(2):152-154.

[2]何健保.堆积层滑坡临界位移预警判据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35-36.

[3]胡龙;丁中开.云南景谷县地质灾害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87-188.

[4]田少冲,刘岁海.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成因分析[J].吉林水利,2015(1):36-39.

[5]丁星妤,戴塔根,杨孟,杨仙.云南省威信县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4):63-71.

猜你喜欢

勐海县泥石流岩体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泥石流
层状岩石倾角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