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科技产业的风险点
2018-04-20陈功
陈功
中国高科技产业欣欣向荣,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科技产业在高歌猛进之余,究竟有什么风险?这些产业的风险点又在哪里?
从消费端和生产端可以将高科技产业划分为两种类型——有关消费的科技和有关生产的科技。中国的高科技產业,虽然在世界上引起越来越大的震动和影响,但这种高科技产业主要是基于消费人口的消费科技,所谓中国的科技进步,也主要表现在消费方面。一些有关生产的科技,现在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做,如航天、航空、电信、核能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都是如此。在有关生产领域的科技,中国远不如世界发达国家,虽然差距在缩小,技术在进步,但总体看中国的科技产业,进步最快的还是消费科技。消费科技部分是民营企业为主,回报也比较清晰,适合资本投入。无论微信、支付宝、手机、电商,还是共享单车之类,都是如此。
不过,由于消费科技与消费市场紧密相关,所以风险点也与消费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在萎缩之中的。实际上,现在的消费市场有可能处在顶点,今后就是萎缩的问题。要说风险,这就是首要的对中国消费科技影响最大的风险。
另外一个风险是政策的变化。消费科技之所以受到政策的很大影响,容易产生波动,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管理。消费人口本身就是社会人口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的覆盖面与产业的覆盖面相重叠,随便一个政策变化,就会对消费科技产业造成冲击。所以,消费科技产业是最讲究政治的产业科技,没有这样的政策意识,就没法搞好消费科技。像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是中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特例,政策环境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有这么大的影响,这种事情今后不会再发生了。
第三个风险点是城市化。城市化会为一个国家带来无与伦比的冲击和影响,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消费科技的发展与此紧密相关。问题是中国今后的城市化速度即将出现放缓,不可能继续维持过去高速度的城市化。这就意味着消费科技也会随之出现调整,有时甚至可能是剧烈的调整。
第四是消费科技的进入门槛不高,容易模仿。实际就是一种风口科技,风口赶对了,就能成功。也正因为如此,消费科技的竞争激烈,唇枪舌剑互泼脏水是小事,更大的竞争还在后面。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国外与国内的竞争。
第五个风险点是资本的支持度。过去在快速增长时期,消费科技是有吸引力的。但从长远来看,消费市场的前景,资本和投资界也看得很清楚。只靠凭大话、神话和傻话这“三话”就想骗钱,不太容易了。
从这些消费科技的风险点来看,中国今后一段时间还会是消费领域数字技术的领导者。但从趋势角度来看,绝对不容乐观。未来对中国现有消费科技产业来说,国际化是其关键的一道坎,能不能迈得过去,决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