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2018-04-20张会琼
张会琼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在1至9年级中完成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那么,如何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关键词:悬念;阅读
一、巧设阅读悬念
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像蜜蜂采蜜一样积极、广泛地进行。所以,我们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或大自然中的现象很感兴趣,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其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如在冬天到了,学生对动物怎样度过漫长的冬季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动物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吗?课后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少儿百科全书》,在那里,你们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介绍故事梗概,设置悬念
介绍故事梗概或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曹雪芹的《红楼梦》、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三)停止于关键处,设置悬念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告诉学生某某书中记叙了这个故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如向学生介绍郑渊洁的《皮皮鲁小传》时,老师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个专门审理孩子起诉爸爸妈妈的奇特法庭,庭长叫皮皮鲁。第一个起诉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状告爸爸从来不对自己笑。皮皮鲁宣布了判决书。讲到这,老师突然打住,拿出一本书,告诉学生,皮皮鲁的判决书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课后阅读《皮皮鲁小传》。
(四)介绍书中人物,设置悬念
介绍书中人物或其遭遇,同时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了解人物的悲欢离合。如向学生推荐小仲马的《茶花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朱自清的《背影》等,可采用这种方法。
二、与课文教学同步
只有不断地阅读学习,才能获取新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读物。
(一)由点到面,点面结合
学习《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或《矛与盾》《郑人买履》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韩非子》或《著名外国寓言选》《中国古代寓言》;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二)由文及人,由人及文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采用由文及人、由人及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学过《我的父亲李大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三克镭》,就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人小传》;学过《向命运挑战》,就引导学生阅读张海迪小说、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由节选看全篇,由改写读原作
有些课文是从某首诗或某篇文章中节选的,学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全篇。如学完《燕子》,可以引导学生去读郑振铎的《海燕》;学完《少年闰土》,可以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故乡》;学完《景阳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学完《猴王出世》可以引导学生去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学完《草船借箭》,可以引导学生去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有些课文是根据某些文章或作品的内容改编的,学完课文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文章、作品。如学习课文《将相和》,就让学生读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读笛福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四)结合其他学科、推荐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不光是和语文学科紧密联系,还应和其他学科结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科学课中学过《昆虫》一课,就可以带领学生去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如此,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開展多种阅读活动
教师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作为乐事。
(一)开展“读书周”活动
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把各自在这个月来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开展小种植、小制作活动
课余时间,为丰富学生生活,可以号召学生搜集种子,并去阅读介绍植物的书籍。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自制玩具100种》等书籍,让学生自己去制作玩具及作品。
(三)开展为图片配文活动
平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为动物、植物、山水等图片配文活动。学生在为图片配文的过程中,也就阅读了有关的课外读物。
(四)开展小信箱活动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读了本有趣的书,就写一封推荐信,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投入班上设置的信箱。学生自行到信箱取阅,读了推荐信,对谁推荐的书最感兴趣,就去向谁借阅或咨询购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