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

2018-04-20董亚英

速读·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板书课件

董亚英

目前,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的观摩课、研究课中,只要是有老师来听课,授课教师都用上了信息技术,这是一件好事,这是因為信息技术以它独有的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动画漂亮等特点,和信息技术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独有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效果会很好,相反就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了公开课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一个条件,无论是执教者,听课者还是评委都认为: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也是一堂没有创新的课,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信息技术包装,正是在这种片面的引导下,才有如下的现象发生。

一、为用而用

只追求形式上的时髦,把“用”当成了目的,而不考虑实际效果。其内容无非是照搬课文中的插图和课文内容,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有的是把课文中原本由老师读的那段也用录音代替,达不到师生共鸣;还有的虽然形式上进行了人机互动,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查找资料,发表意见,但由于教师要求答案统一,学生搜集的资料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总是以老师的标准答案为结尾,网络因此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个性,而仅仅是漂亮的外衣。

二、以计算机为中心,一键定乾坤

有的教师讲公开课时,教师只需按一个键,课件就按顺序播放下去,力求使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答案发展下去,如果学生答不上,则直接将答案直接搬到屏幕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完全可以不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自己动手拼,就可以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有位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时,一味地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学生的回答令老师不满意时,无奈只好说:“看看计算机老师是怎么回答的?”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轻视教师的作用

一些教师对“学生是学生的主体”的理解过于片面,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淡化教师的作用,一些教师干脆让学生看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学,不引导,不发表,不参与,完全成了一个旁观者……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呢?一定要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当、确实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服务。

各级教育在评选优质课时,还应该考虑这堂课是否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能否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能只考虑看它制作得是否精美、有难度,这也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制作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课件制作得再精美,也只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摸不着、看不见,难于理解的知识,而且课件是人们制作出来的,它具有主观性、不可用课件来代替全部课堂的教具,信息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会使学生心领神会。也不能代替板书,板书的过程也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课件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板书的示范、感染、熏陶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最直接的参与者,课堂是否成功,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只有教师才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绝不能认为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好,弄成“满堂灌”。

参考文献

[1]薛艳,刘志文.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J].中小学电教.

猜你喜欢

公开课板书课件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