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2018-04-20张敏
张敏
摘 要:自动化系统作为新时代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图书馆的运营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改善自动化系统的现状,进一步细化它的功能,了解未来它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就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科学计算方面,而是以其突出的优势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使用的日益频繁,办公室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流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在图书馆建设中,自动化优势也愈加明显,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进步和發展。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主要是为科研和阅读提供信息材料,诸如远程登录、网络导航以及电子邮件,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窗口,便于读者查阅资料。
一、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
图书馆作为日常阅读的主要场所,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资料,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图书馆方面,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对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加之国家资金投入的大力扶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我国图书馆自20世纪起,逐渐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上,在微观层面上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水平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不仅引进了前沿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将图书馆传统业务转变为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并就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如Web OPEC服务、网络学术资源导航以及建立虚拟咨询台等。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图书馆同样引进了先进的大型网络数据库,诸如PQDD,E1Village,SDOS等,甚至部分地区的图书馆还建立了更具特色的数据库,如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借助文献搜索服务,为论文写作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就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对比而言,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资金投入力度较小,两者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从总体角度来看,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而言,省级以上图书馆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应用更为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对图书馆日常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部分县市级地区图书馆部分业务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多数的公共图书馆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地区。
二、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系统整体的构架由B/S,C/S到多层、面向服务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重新设计的ILS和最初的ILS体系结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单机系统或简单的C/S模式,而是逐步向着多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方向发展,由单一整体的,集中式的,以资源为管理中心的构架向分布的相互协调的基于组件的,面向用户的构架转变。各种各样的系统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实现松散耦合,大多都采用Web作为技术标准的传递平台,主要趋势之一是将服务为导向的构架(SOA)作为构架软件应用的首选办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基于SOA的自动化系统可以被看作是复合型业务应用,为组织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将会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机会。
(二)更趋向于数字资源的统一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信息载体不断涌现,数字化信息资源迅速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信息如雨后春笋。这些多载体形态信息资源的出现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新的形式和内涵,这就要求图书馆需要在传统内容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做出技术变革,尤其是处理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资源,特藏资源以及研究书等的能力,统一资源管理本质是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不以馆藏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是管理所有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包括资源订阅,版权管理,资源访问等所有的操作过程,同时对资源的管理更加趋向于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集成整合和管理。
(三)支持的重点由内部业务为主向资源发现为主的模式转变
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多的是支持图书馆的内部业务工作,核心内容是借助于资源元数据以及用户信息的创建、维护和管理来支撑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典流”的业务流程,实现图书借还的“终极目标”,OPAC虽然承担了资源发现的功能,但更多是判定是否有该馆藏和馆藏是否符合要求的目录层面初级判断辅助,资源发现效果非常有限。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多和Web2.0技术与理念的深入,图书馆的资源发现只停留在目录层面已经远远不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标正在从“支持内部业务为主”向“支持外部用户的关键查询服务”模式转变,资源发现应用将成为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管理内容由纸制馆藏为主向数字资源为主的复合馆藏转变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自MARC机读目录格式研制成功和采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用于馆藏纸制文献管理,核心工作是纸制图书期刊的采购、签收、编目、典藏和流通以及将目录信息提供给读者查询。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的到来,大量纸制资源被数字化扫描加工后变成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字资源的文摘乃至原文,而不再仅仅是原来的目录信息服务。大量的商业数据库商开始集中数字化期刊、报纸、图书等纸制资源,并将其做成数据库向图书馆提供服务,图书馆也开始在本机构数字化及收集整理包括各类型的学位论文、机构知识库资源、网络免费资源在内的原生数字资源的同时开始购进商业数据库。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购经费中对数字资源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纸制资源,图书馆馆藏结构也由原来的印刷型资源为主转变为数字资源为主的复合馆藏,图书馆自动化已将数字资源管理纳入到自动化管理的环节,并逐渐成为自动化管理的核心。
(五)商业系统开始提供开放接口和打造开放平台
开源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商业自动化系统最大的竞争对手。对于采用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大型图书馆而言,随着数字资源服务的深入发展,自动化系统与图书馆其他数字资源服务系统之间交互需求、书目数据复用的需求越来越多,图書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提供更加适合本地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且这些图书馆一般也有技术实力进行开发,商业自动化系统面临着要么自己为这些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开发服务,要么允许这些图书馆自己进行开发,否则就有可能面临被开源自动化系统所取代的危险。实际上,商业自动化系统提供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各个图书馆不同的个性化开发需求,商业自动化系统允许图书馆围绕自己需求进行的二次开发对公司而言,也是利大于弊,这些公司可以借助于图书馆用户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产品。基于需求和迫于市场压力,很多商业自动化系统已经提供了专用的API接口以满足图书馆对自动化系统开放的需求,商业自动化系统正在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提供各类的Open API,部分公司已经开始打造开放平台。
三、结论
总的来说,分析新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应用趋势,完善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样需要我们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以大视角、大胸怀看待未来的自动化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4,27(7):18-19,23.
[2]刘玲玲.区域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2(16):166-167.
[3]谢峰梅.网络化: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目标选择[J].发展,2013(8):72-73.
[4]高娃.论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97-297.
[5]曹晓宁.国外开放源代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及其特点[A].2006年“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OSS)”学术研讨会[C].2006.
[6]陈玉婷.传播学视觉下图书馆网络导读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5).
[7]孙坦,黄国彬.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