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句话

2018-04-20李崴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女强人吉他晚会

李崴

3月23日下午,我如往常一样,只要在广州,每天都抽空去大学城中医院探望母亲。从六年前母亲李筱菊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住进医院进行康复疗养至今,我几乎天天如此。

母亲脸色、精神都还好,还指着病房门说了三个字音“qu……yi……kai”,我没听出是什么意思,但这却成了她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第二天要外出,下午4点离开医院、与母亲说再见时,她始终没有如以往那样举起并挥动她的右手。护工兰姨后来说,她中午送别其他客人时还主动挥手呢,这次好像有什么预感,不愿与您道别。

晚上8点多,医院值班的卓医生给我弟弟电话,告之母亲病危,要我们赶往医院。母亲因心肺等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在22时55分离开了我们。我抚摸着她冰凉但仍充满慈祥的脸颊,握着她柔软的感觉好像还微微会动的右手,不敢回忆。一忆起母亲的往事,鼻子一酸眼泪就忍不住滑下,心堵得近乎窒息。

在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眼中,母亲是慈祥、博爱、完美的。她虽然是大家闺秀,但在生活、工作上却是一位强者,尽管她不喜欢“女强人”这个称呼(《人民日报》记者2000年采访她,她对那篇文章的题目《外语界的女强人》一直不那么认同)。

母亲1953年从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提着一把夏威夷吉他、一皮箱书和衣服,只身来到坐落于岭南康乐村的中山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当助教。她始终认为教育绝不仅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对学生一贯慈爱有加,对我们兄妹四人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我还保留着一封我小学时她写给我的信,那天我为了保护弟弟和邻居的小孩打架,她在我睡后写下这封信给我:“一个人的力量不是表现在他的拳头,对所有同学都要团结友爱,你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欺负人一点都不能表现你的强大,而且你会越来越没有朋友……你慢慢长大了就会懂得这个道理。”她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是她一直提倡的人文教育,这些话至今我还铭记并付诸实际工作之中。

“丹丹人文英语”的丹丹老师谈到与母亲的几次接触,是这样描述的:“她在我生命中烙下不多却深刻的印记。第一次见面,她听闻我从事人文教育,形容我‘勇敢。自那以后,这个词成为了我怯懦时的动力。第二次,听到我工作的起色,她欣喜地说,这改变了她对这个时代的悲观——原来真有人愿意接受人文教育。‘如果我还年轻,就和你一起去做演讲。她笑容灿烂,率真如孩子。而我已泪流满面。第三次,她躺在医院病床上,但依旧目光坚定,谈吐风趣,优雅尊严。”

人文教育的观念还表现在她平时的工作态度上。“文革”前有一年新年前夕,我发现母亲几乎每天都抽出半小时左右练习弹吉他,这是十分罕见的事。平时她备课到很晚——经常半夜我还会听到她打字的声音,她的讲课稿都是用打字機自己打出来的。母亲的英文打字技术是出了名的,十个手指都用上,有时快得弹起的字母都跟不上她的手指速度而在“字舱”里挤成一堆了。问她为什么那么忙还要弹吉他,她说是准备和学生在新年晚会上表演。一个班级的学生晚会的联欢节目需要那么认真吗?是的,她对工作的口头禅是“一件事情要做,就必须做到完美”。新年晚会上,学生要她弹完一曲又一曲,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她的夏威夷吉他弹得如此动听。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李筱菊(1929-2018)

早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英语专业,中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简称CLT)的学者之一。她编写的《交际英语教程》被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专家认为是中国为数不多“能走进世界的英语教材”之一。

猜你喜欢

女强人吉他晚会
自制吉他唱摇滚
小山村走出的女强人
自己做吉他
我的吉他学习之路
破译女强人的百变造型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席琳 不当女神 要当完美女强人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