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析∗
2018-04-20李佳瑶
◎ 李佳瑶
提 要:目前,杭州城市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跟上城市国际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在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趋势和与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的对比,提出了以文化创意园区模式革新推动城市国际化的对策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连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文化时代:第一张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地图》 (Cultural Times:The first global ma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研究报告,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为全世界创造了2.25万亿美元的收入以及将近3000万人的就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均成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成长最快速的部门,影响了所得的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外销收入。除此之外,文化创意产业还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创造力、确立群聚独特性、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崭新的未来提供资源。另外其还对文化产业提出新的市场结构论,认为在面临21世纪全球经济化竞争体制时代,发展中国家之文化商品架构进入新一轮的市场机制,其文化商品及文化服务已形成跨区域、跨国界之间的经济流动。文化产业已经经历一连串国际化及再结盟的过程,而且已经形成产业群聚经济效益。
世界主要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命名及其类别架构皆不同。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创意产业”为主,日本朝向“感性产业”,定义为可以感动人心及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中国、芬兰则是以“文化产业”的概念为主。我国充分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以国家力量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并兼顾学习欧美等国家在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在中国大陆诸多城市文化创意的发展中,又以杭州及“杭州模式”迅速崛起为代表,清华大学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在两岸42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行中位列第4,在大陆35个城市中位列第3,前两位分别是北京、上海。
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杭州要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城市国际化战略上升为首位战略。文化创意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在国际创意经济的影响下,随着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民生的新引擎,已成为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热点。在政府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园区或基地的形式在杭州落地生根,汲取杭州本土特色,摸索出一条融合城市发展、特点亮点频现的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模式。
一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现状
从国际荣誉来看,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杭州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2010年国务院确定包括杭州在内的12个城市(地区)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2012年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杭州位列其中。杭州是同时拥有多个全国首次及唯一的文化创意特色城市,如全国唯一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全国首个建有两家文化创意金融专营支行的城市,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企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从发展速度看,“十二五”期间,杭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年均高于全市GDP增速7.74个百分点。2016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541.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2%,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快于“十二五”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幅11.7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3.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较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从国际活动看,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博会、中国(杭州)电视剧推介会、影视艺术创新峰会等一批国内国际会展活动的陆续举办及落户,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创意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举办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首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对接会、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等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年会,参展第十七届香港国际影视展、第四届台湾文博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对外交流力度。
从国际人才看,启动“‘创意杭州’广告大赛优秀获奖选手赴国外培训”“优秀工业设计师赴国外进修方案”“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重点人才建设项目,进一步加深了人才国际化培养程度。
二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和模式分析
(一)杭州文化创意园区发展阶段
自由起步阶段(2002~2005年)。这一时期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萌芽的时期,2002年初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在杭印路49号使用旧厂房改造创作基地Loft49,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先驱。典型代表有:Loft49、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08年)。这一时期杭州率先编制了《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提出创意产业要成为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一批文化创意园区相继建立,特别是依托旧厂房改造提升的文化创意园区蓬勃发展。典型代表有:高新区动画产业基地、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唐尚433、A8艺术公社、西湖创意谷。
质量提升阶段(2009~2010年)。这一时期是杭州文化创意园区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精品文化创意园区打造成为重点。2009年市政府颁发首批10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称号,2010年颁发6家,并将24家单位命名为“首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楼宇”。典型代表有:如之江文化创意园、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上城区时尚创意园。
集聚化形成阶段(2011~2014年)。这一时期杭州文化创意园区向集聚化、专业化发展。2011年发布《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两圈集聚,两带带动,多组团”的产业空间结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意西进”,促进县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典型代表如建德洋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桐庐迎春商务区、富阳工业设计园等。
小镇嵌入模式阶段(2015年以后)。随着浙江省打造万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2015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印发《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根据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形成文化创意组团区域联动发展”。典型代表如以设计为主体的余杭艺尚小镇、以动漫为主导产业的滨江创意小镇、以竹为主题的余杭好竹意小镇,等等。
(二)杭州文化创意园区模式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拥有8个国家级文化园区、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4家市级文化创意园区。其中,市级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达759.78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达636.34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达592.59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399家。2014年,杭州加快推进以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发展,初步确定了10个特色小镇培育对象。
1.依托高校型发展模式
人才类型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是文化经济的中心,不仅能为文化创意企业及园区提供人才、技术支持,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强劲的创新动力。依托高校的文化创意园区就是将园区的发展与高校的人才、科技创新优势相结合,实现园区的跨界融合发展,形成以新技术、新媒体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文化创意园区。如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分布在杭州上城区和之江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创意创业园区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园区以中国美术学院的传媒、设计、动画、造型、建筑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创意活力为发展动力,以中国美院专家主持的百个设计工作室、事务所、研究中心为基础轮廓,集产学研为一体,贯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时尚等多领域发展。下沙大学科技园依托的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14所高校聚集的大学城,以发展高校经济为指向,主要领域为产品设计、影视制作、工业设计与教育培训等产业。
2.融合商业型发展模式
平台主要实现对当前互联网上各种数字资源的获取、编目和管理,特别针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资源的特点、面向移动设备的最新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阅读系统,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复合式功能,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利用旧厂房、商场等场地原有的建筑、区域优势,在发扬自身文化创意特色的基础上巧妙融合商业,建立具有特色的商业文化产业园区,一方面营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文化创意氛围,另一方面成功解决资本问题,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如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等。创新创业新天地在创园之初的定位是重点融合商业发展,成为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该园区是在原杭州重机厂地块上建立起来的,全园特色商业占15%,即在保存区域特有的重工业遗存基础上进行功能式开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题商业片区;大型商业占20%,开拓超大规模及多元化的商业购物空间;体验式休闲娱乐占5%,提供具有园区自身工业特色的体验式消费;星级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占5%,使其成为工业遗存保护建设与商业商务相互协调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3.根植文化型发展模式
特定的传统、风俗等地方文化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区域独特竞争优势的创新动力来源。根植文化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取之于地方文化,通过再创造赋予地方文化特殊的象征意义,并反过来促使地方文化更具价值型,最终形成园区发展与地方文化之间关系递归强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创意良渚基地是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根植文化型园区的典型代表,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园区的发展根植于良渚文化和玉文化,弘扬良渚文化,突出玉文化元素,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创意生活、时尚消费策划等,形成古老文明、现代时尚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意基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依托白马湖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生态旅游等,形成集研发、生产、休闲、居住、商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 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趋势
“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时期,杭州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文化创意园区建设面临新的环境。综合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结合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背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良好前景。
(一)虚拟园区逐渐走热
虚拟园区的运营模式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流通、交易的数字化综合平台,吸引大量散在各处的创客在线进驻,构成在线创意集聚区。虚拟园区是传统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和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链接各类资源,使得运营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在线服务空间会越来越大,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原有的线下园区,而是与原有的线下园区形成了“在线+线下”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形成线下线上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之势。这类园区规模更大,定位明确、服务完善,创新能力更突出。但同时也面临信息的来源和安全缺乏保障、税收征管难和安全监管漏洞等,制定适用于虚拟园区运营的管理制度,使虚拟园区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跨界融合成为必然
(三)要素流动更加开放
文化创意产品的输出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输出,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契机,把握国际市场,提升城市形象,培养国际品牌,使杭州成为创造和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之都。[5]同时,抢抓重大机遇,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构建创新水平与国际同步、平台活动与国际融合、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新突破。2016年杭州举办了G20峰会,2022年杭州还将举办亚运会,这一段时期内世界对杭州的关注度依然很高,国际要素加快流动,国际人才逐步汇聚,为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承接国外资源、参与国际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为例,布里斯班是2014年G20峰会的主办城市,为布里斯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要素和资源,也为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外部交通。这其中最耀眼的要属昆士兰科技大学区的高科技教育和创意产业区,2010年7月昆士兰科技大学设立了全球首个创意产业学院,致力于创意实践商业应用的教育和研发,特别借助了数位技术。创意产业学院由既有的三要素创造而出:媒体传播(工业规模)、学术表演和艺术创作(个人天赋)以及通讯设计(互动内容)。创意产业学院训练超过2000名学生,同时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国际学生,多个专业领跑全球前百强。拥有2000万美元的年度预算,是Kelvin Grove都市村(KGUV)地区第一个进驻者并持续推动创意产业的力量。它废除了单独的学院和系所,由11个学门(电影与电视制作、媒体和通讯、新闻、创作与文化研究、表演和技术制作、舞蹈、表演研究、音乐、通讯设计、时装、视觉艺术)组织而成。所有学科都提出系级计划,包括新的跨学科BCI(创意产业学士)。本区容纳了电脑实验室、制造工坊和媒体实验室,也有制作、合作制作、展览和表演的场地和展示空间。学院特别专精于创意学科以务实为基础研究,并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其他院系合作,尤其是法律、商业、科技和教育相关系所。2014年后该产业园区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研究,输出已有研究成果和理念,扩大影响面,进一步强化了在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四)创意街区融入生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逐步从“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功能拓展”向“生活形态”过渡。理念是产业发展的先导,是产业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与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台湾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与认识较为深刻,这在2010年“台湾文化创意发展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换句话说,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初衷不单单是为了培育一个经济新增长点,同时也是为了建构富有多元文化和创意氛围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全民美学素养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台湾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为唤起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及创造出优质且具美学的环境,台湾地区有关部门提出了“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此计划第一个执行期为2008年到2012年,主要由“生活美学理念推广计划”“美丽台湾推动计划”“艺术介入空间计划”三个部分组成。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大纲见表1。
表1 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大纲
此外,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条件比较成熟的城市,结合城镇原有的社会生活形态,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产空间与城镇自发性的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集生产、消费和体验为一体的创业街区,较为典型的是台湾“巷弄文化创意”——如台中市范特喜文化创意街区,在传统巷弄的修缮中融入生活美学和创意设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市民生活的相互融合。创意成为区域内一种普及性、开发式的、大众普遍参与的活动,创意人才的市民化、城市居民的创意化成为发展趋势。[6]在未来的园区发展中,应更多地将建设投入到园区周边的人文环境建设和改善上,打造符合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使园区内的创意氛围辐射至街区、住宅区,营造街区和住宅区的创意大环境,并使之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游客的地方文化体验中心,以及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
四 提升杭州文化创意园区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杭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需强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建构完善全产业链架构,强化商品链研发及发挥空间群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及联结地方社群,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进一步改革和强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制,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及强化其永绩经营能力,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相关文化空间建设之基础。从政策取向来说,政策要偏重文化创意的投资环境、产业空间、资源配置、企业主体、符号意象、产业群聚效益、创新研发以及全球竞争策略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一)以国际文化创意园区为突破口
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政策资源扶持一批重点园区。一是加强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合作,争取设立“园中园”。要发挥后峰会效应,主动对接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园区,支持其在杭州设立园中园,掌握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利用国外先进经验,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平、杭州特色的重点园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发挥国际招牌影响力。杭州市文化创意园区拥有一些好的国际招牌,要发挥这些国际招牌的作用,支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特别是要建好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核心区——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借鉴诸如台湾文化创意方面好的做法,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发挥影视制作优势,加快推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建设。三是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杭州市特色小镇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如滨江创意小镇、西湖艺创小镇、余杭艺尚小镇等。特别是这些小镇都聘请了行业内领军人物担任小镇名誉镇长,要发挥名誉镇长的资源,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招商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四是提升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化水平,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性机构、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同时充分挖掘以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为代表的杭州传统文化潜力,整理文化遗存、恢复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特质。
(二)利用好杭州国家战略
一是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以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推动文化出口,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展示创意和设计,实现国内外资源的共享。扩大电商“跨境、跨界、跨业”整合,世界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计,未来20年内全球70%的商务交易将通过网络进行。阿里巴巴将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金砖五国”开发银行落户的条件,“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增强杭州文化创意园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造就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借力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与国际著名文化创意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发展“文化创意+电商”双轮驱动的新业态,实现“创意港”和“电商港”的融合运作,加速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融合,形成网上块状经济带和产业集群,建立“互联互通、共享自治”的网络自贸区。二是利用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平台作用。办好世界文化大会,吸引和集聚全球创意资源,鼓励本地文化创意品牌和资源走出去。三是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在杭知名高校海外校友会的平台作用,促进创意、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三)把握人才这个关键
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是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顶尖团队。围绕杭州人才新政27条,积极争取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单独选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文化创意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促进柔性引进。二是实施好《杭州市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一批培育计划,支持服装、动漫、设计等人才出国深造学习,打造若干重点人才品牌。依托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等平台,整合有效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科学研究机构。
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人才培育和服务的重视,离不开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培养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举措,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应的学科专业,不断壮大本地的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端、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做准备。在营造社会氛围与环境方面,笔者认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真正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此外,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广大百姓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爱好、欣赏能力和消费习惯与意识,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浓厚的氛围基础和内在的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非货币价值的产生,实现以人为中心,贡献与包容性和永绩性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创意经济还有助于社会整体福祉、个人自尊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取得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和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引擎的重要性和力量,文化产业是激励和推动全面成长的革新和创造要素。从整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创意是情感的消费,而文化创意本质是要让生活更加美好。在杭州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要顺应趋势,把握机遇,寻求突破,实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