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2018-04-20邹笛

中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垃圾建设管理

本刊记者 邹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治理中,城市的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城市管理在整个城市的运转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从未止步,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更是出现14次之多,然而只有创建出良好文明的城市,才能为美好生活提供长久发展的环境,城市治理尤为重要。自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应城市总体规划,共同为打造文明祖国出力。

北京市

2017年9月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总体规划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从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住有所居、治理大气污染、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策略。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为与新的城市管理理念相适应,2016年7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挂牌成立,成为统一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城市管理也从专业化精细化向综合管理迈进。2017年,北京市发布《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城市管理“面子”与“里子”兼顾。

方案提出,北京市将利用三年时间,用“绣花工艺”完成整治提升东西城区的1674条背街小巷。届时,核心区背街小巷将全部告别私搭乱建、开墙打洞、乱停车、乱占道、乱搭架空线等,“城市背面”将告别“城市病”。

2016年9月《北京“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发布,规划以加快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市容景观品质,增强环境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为发展目标。分别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餐厨垃圾规范收运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公厕达标率、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等十几项规划提出了规划指标。力求全力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供热、垃圾处理、市容环境等多个方面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北京市还将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将达到1.5亿平方米。

北京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形成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

上海市

“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提出的要求。

历经近一年的调查研究,2018年2月1日上海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上海在城市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更加有序安全干净、宜居宜业宜游,生活更加方便舒心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把握“一个核心”,以“三全四化”为着力点,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

“一个核心”,即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未来的城市管理,将更关注细节,更注重人的感受,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垃圾治理、环境治理等城市管理中的突出短板问题,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在上海前几年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2018年将开展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预计“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的创建完成率将达50%,拆除违法建筑不少于3600万平方米;2019年,“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创建完成率达90%;到2020年,完成突出存量违法行为的整治。同时,计划到2019年,全面消除住宅小区内利用“居改非”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行为,总体实现可控有序。

未来三年,上海还将继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各类垃圾综合治理,明确一系列具体目标。这些举措,都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短板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通过源头治理和常态长效治理相结合,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海还将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42小项实施内容。计划中提到,上海将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每年创建一批示范性“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打造安全有序法治、高效便捷智慧、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环境。

下一步,上海将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更多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房屋、住宅小区、地下空间、道路桥梁、港口航道、交通运输、河道湖泊、地下管线、道路架空线、绿化市容等领域,将完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运用各种创新的手段,加强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建设。在一个更为“智能”的城市管理架构下,城市运营无疑会更高效。

2018年是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上海已经明确了一批重点任务,使环境更美好,街区更美丽,家园更美丽,乡村更美丽。包括推进中小河道治理,基本消除黑臭,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开展架空线整治,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推进乱设摊、乱占道、乱设广告、乱张贴、乱抛物治理;逐步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4000台使用满15年住宅电梯安全评估;配套完善农村标准卫生室、事务代理室、文化活动室、为农服务站、便民农家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深圳市

深圳市政府于2017年1月26日正式印发实施《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即以“新发展理念”和“深圳质量”为指引,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城市发展道路。

为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提高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推动和引领新时期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意见》明确要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特区优势,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定位;同时,提出要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特区的一体化,还要跳出深圳行政边界约束,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共享共建。

针对深圳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困境,《实施意见》提出既要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加大城市更新等土地二次开发力度,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到2020年,深圳市将实现城市更新项目供地12.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整备50平方公里。

针对海湾、河流污染,垃圾围城等生态环境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海岸带管理、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开展河湾联合整治、加快治水提质工程建设,到2020年,消除全部黑臭水体;同时,建立“污染者自负”制度,从源头上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发展,加快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针对违法建筑“老大难”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将全市所有违法建筑纳入安全监管和基层服务体系;同时,加快违建拆除消化,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部清查并处理建成区内所有违法建筑。此外,为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出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和应急体系等系列举措。

另一方面,《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及空间拓展共36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4267亿元,计划五年完成投资约7230亿元。

规划提出要将深圳打造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00公里;公交出行更加便捷,公共交通占机动出行分担率达到65%,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深圳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箱。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90%。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公共安全及空间拓展实现突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城中村环境实现根本改善。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通过拆除重建实现用地供应约12.5平方公里。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建成起步区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

广州市

近年来,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型期,城市管理进入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和公共服务等多方位协调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城市管理发展面临土地供应紧张、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等课题,亟待创新性治理。广州市土地利用强度逼近国际通行的30%城市生态宜居警戒线,后备可建设用地规模有限,给提升城市管理设施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并存,城乡发展不平衡,给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卫生和燃气服务等城乡全覆盖提出了挑战。广州市城市管理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超大城市的发展规律,通过动力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政府、公众、市场和技术良性互动,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广州。

广州市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繁华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500米,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300米”等目标。

垃圾处置工作一直受到市民关注,《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五座资源热力电厂(第三、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应急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李坑综合处理厂、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的建设,适时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应急综合处理设施建设。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七大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物质回收利用、焚烧处理、生化处理和填埋处置相互协调共生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局面,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加大环卫公厕补点建设力度,推动经营服务类单位对外开放公厕,优化公厕布局,实现建成区域公厕保有量达到4-7座/平方公里,繁华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500米,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300米。

《规划》还要求,到2020年,实现无人机监控违法建设常态化,监控面积覆盖率不小于全市行政区范围的95%,新增违法建设治理率超过90%;工地噪音扰民办结回复率达100%,“六乱整治”市民投诉办结回复率达100%。分类处理历史违法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历史违法建设基本处理完毕。

猜你喜欢

垃圾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倒垃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