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的实证分析“以高职院校为例”
2018-04-20李帆张哲
李帆 张哲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建筑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和要求,结合高职学校的教学定位,进行教学评价分析,并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指导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了解当前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进行评价,从而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改进,以达成对现代工程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构建模型,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具指导意义。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势头迅猛,建筑市场日趋规范,对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技术扎实,又要懂管理。只有培养出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强,对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有一定认知,对经济管理触觉敏锐又具备一定管理技巧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建筑行业储备人才培养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各高校建筑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面窄、课时不能保证、培养模式单一、个性制约过强、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过死”,不能准确定专业的侧重点是管理还是技术。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数毕业生只能胜任基层实操工作,短期内很难向管理岗位晋升,经过几年仍然没有起色,渐渐产生职业倦怠,导致人员流失过快。
2. 研究目的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专业特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根据我国现有从业人员现状,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调整教学方法,对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指导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3.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受到良好的执业能力培养,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牢固技能。促进学生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减少从业人员流失风险。
二、工程管理概述
1.工程管理专业概述
1998年根据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改革,中国首次成立工程管理专业。这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专业学科。
工程管理是指管理与工程建设相互融合,以实现最大化的工程整体效益。即“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逐步发展为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工程管理。
2.工程管理的基本平台和专业知识课程体系
在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成为工程管理行业和学科的四个重要支撑平台。“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占重要地位,是区别工程管理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突出标志,现代强调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如果缺乏精良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遭受损失。由于项目所受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相对较大。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实际运用能力,用法律手段维护工程实施的正常秩序和工程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3.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四大平台的核心知识点。
(1)技术平台所用核心知识。图2
图2 技术平台
(2)经济平台所用核心知识。图3
图3 经济平台
(3)管理平台所用核心知识。图4
图4 管理平台
(4)法律平台所用核心知识。图5
图5 法律平台
4.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专业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打好基础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2)掌握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4)熟悉建设方针、政策;(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6)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证分析
1.国内高职院校的概述
(1)国内高职院校的概述及特点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形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高职院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②偏重于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技术能力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③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⑤强化务实的职业技术与就业教育相互渗透。
(2)工程管理专业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现状:①培养目标重叠;②就业领域交叉;③专业划分不清晰;④知识体系相似。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循环链的源头寻找思路,明确专业划分标准。
2.层次分析法模型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的各因子量化,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
(1)构建递阶层。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因素,按属性进行分组,形成有序的关联层次,将各层次的组成因素作为准则,受上层因素支配的同时对下层组织进行支配,形成递阶层次,最上层为决策目标层,中间为准则层,最下层为决策方案。
(2)建立判断矩阵。确定递阶层次后,即确定上下层之间的隶属关系。假设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有支配作用。上层视为准则,求下层支配元素的权重。两两相比建立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其中Pi,j=Wi/ Wj,(判断矩阵)
(3)判断矩阵求解。
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应用1-9级判断尺度,计算要Pi对于上一级要素A的相对重要性。计算Pi关于A的权重,可先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然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可求出计算Pi关于A的(权重)相对重要度。
(4)层次单排序
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判断矩阵之后,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权重。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P的各行因素的乘积:
第二步:计算n次方根:
第三步: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运用几何平均法的原理,对于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就是相应的权重。对于非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近似其相应的权重,在对这n个列向量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权重。具体的公式是:
(5)相容性和误差性分析
各要素在进行两两相比时,不能精确地判断出Pi,j的值,只能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存在误差,导致矩阵值出现偏差,同时计算一致性检验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用C.I.来度量偏离相容性。
(6)评价权重值的计算
计算各层判断矩阵相关要素对上一层MP的相对重要度(权重)
3.实证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对高职院校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1)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定量分析
第一步:建立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图6)
图6 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定量评价模型树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因为CI<0.10,所有的相对重要度计算值都可以接受。第三步:综合重要度(表7)
表3 以教学评价为准则的单层因子排序权重值
表4 以评价内容为准则的单层因子排序权重值
表5 以评价方法为准则的单层因子排序权重值
表6 以评价组织为准则的单层因子排序权重值
表7 综合权重值
由表7可得专项教学检查最为重要,期中教学检查其次重要,教学内容评价第三重要。
四、结语
建筑业的发展势头喜人,人才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只有培养出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业发展。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生产越来越精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大,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具有管理技能,或单纯具有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本文总结了工程管理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确立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考核模式的确定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能快速上岗打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特色,直接面向企业,培养“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的人才。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改革,需要在原有“宽基础、厚理论”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专多能”的学生。无论在理论基础、工作技能、还是实践操作上,培养成为企业的“多面手”,对学生和企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