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视域下对线上支教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19孙亚倩
摘要:为降低传统短期支教对孩子们带来的伤害,搭建线上支教平台并为其建立整体构架和管理制度迫在眉睫。传统支教模式以志愿者进行课堂讲解为主,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难以满足师资缺乏地区长期的教育需求。随着现慕课平台教学的飞速发展,线上支教也不再是梦想,通过搭建线上支教平台,让支教变成全民可参与的活动,让更多师资匮乏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可持续支教。
关键词:线上支教;慕课平台;可持续支教
一、引言
教育是人类永远的话题,在祖国的偏远山区,有那么多的孩子,他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却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勤劳刻苦,却受地域、经济所限而壮志未酬!他们生活在一个师资匮乏、设备落后的“信息孤岛”上。针对这群特殊的受教育者,支教活动给这样一些群体带去了光明与希望,可是这些天使满载爱心却又来去匆匆,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数次的泪水。那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能不能让我们的支教老师不再“离开”,将陪伴进行到底?
二、研究概况
为了掌握安徽省金寨县笔架山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及需求,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本着扎根一个地方的使命在这里坚守了八年并将继续坚守。每年暑假组织支教队员们到笔架山中欧光彩小學进行为期21天的教学与陪伴,在完善当地贫困生库的同时深入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以此了解分析每位学生在生活、学习及心理情感上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每年寒假组织队员则会进行寒假调研,关注每一位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笔者作为第七届支教队员,切身感受到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长期的陪伴,那么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孩子们长期的陪伴呢?MOOCs,一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让笔者萌生了将公益与MOOCs相结合的想法。
作为课程资源建设和在线学习新方式,M00CS—改传统学习理念,具有汇聚、整合、转用和推动分享四大特点。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基于主题或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那么利用MOOOCs资源着力打造属于公益支教自身的MOOCs平台,实现MOOCs资源、本地资源与公益支教的有机整合,把传统面授式支教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不断探索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可持续支教,为山区孩子提供长久而持续的陪伴。
1.研究的问题:
1.1硬件设施条件是否满足
1.2如何搭建在线学习平台
1.3如何选拔在线支教师资队伍
1.4师生如何互动
1.5如何进行反馈
2.研究的方法:
2.1抽样定点调查
2.2访谈法
三、实践方案及效果
八年扎根一个地方,深入一个地方。大别山每一位孩子学习家庭情况,支教队员都深谙于心。基于每位学生的情况,我们坚持线上支教和线下支教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方学习资源,将“输血”转变为“造血”,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
1.完善硬件设施
笔架山中欧光彩小学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现在由于国家对山区学校的大力支持,近几年硬件设施得以提高,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电脑机房等,并长期坚持了美术音乐手工等业余实践课堂。各年级教室近年新设多媒体,较以前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满足开展线上支教的硬件条件。
2.借助MOOCs平台,开辟线上支教领域
MOOCs平台,其快速传播、分享主义精神和未来教育、个人学习提升密切相关,而另一面,互联网随时随地可接入,打破时空界限的特性,有机会逐步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作为科技技术前沿的行业,慕课平台开展在线支教大大降低了公益支教的运作成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视频网站的兴起,为在线支教提供了技术保障,并迎来了当前在线教育的兴起。怀揣公益心的我们热切拥抱互联网,更好地使用慕课资源,利用互联网推动公益教育,将会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受益,并使每一个受益人变得更聪明、高效,获取更优质的信息。
3.制定线上支教队员选拔机制
我们推崇在一切网络可到达的地方,让优秀的教师人才,随时随地为山区的孩子带来新鲜而奇妙的课堂知识,传统的支教模式在支教教师选拔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选拔标准不统一,支教老师的素质得不到保障,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低等。线上选拔支教教师队伍,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更多怀揣公益心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其中,制定统一的选拔机制,有效保障教师素质的统一。同时,慕课平台上的课堂教学采用提前录课的形式,每节课都经过严格审查,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并不断提高。为充分合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双师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当中,由特级教师线上教授知识,支教志愿者线下答疑解惑的方式,建立在线课堂,实现“双师”教学。
4.在线课堂,师生互动
师生双方通过师生在线MOOCs教学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其中,作业及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中重要步骤,支教老师与当地任课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适当的作业,作业批改由当地老师完成,支教老师及时向当地老师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在线支教课堂中,我们增加了“互动”、“互助”、“行为评价和诱导”等等新的技术和色彩。例如,师生可以随时对话,计算机能够记录你在一张幻灯片上停留的时间,判别你在答错一道题之后有没有回头复习,统计你在网上提问的次数、参与讨论的多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你的学习行为进行诱导和评价。此外,学习者还可以结成互助小组,甚至互相批改、评价对方的作业和报告。
经过半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线支教是可以真正面向未来,让更广大怀揣公益心的群体参与的一项事业。
四、总结
在线支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更广阔的公益课程领域尚未得到开发。针对现存的传统支教存在的不少弊端,本文通过提出利用慕课平台开展线上支教模式,以期减轻短期支教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支教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玲娟,任建强.基于MOOCs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优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04): 114-115+122.
[2]卢宁.“互联网+”大学生支教活动教育功能的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77-79.
作者简介:孙亚倩(1996~),女,教育技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