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4-19宁冬梅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材语文

宁冬梅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发展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自然成为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挖掘教材榜样,培养健康人格。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学生懂得了美就在我们身边,要学会欣赏美、追求美,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友善、热爱人生、热爱生活。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教育心理研究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语文教学评价艺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肯定的表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同时营造出互学互助,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搞好实践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化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大胆发言,我能行”竞赛、“我自信,我成功”演讲、“打电话”游戏(培养倾听)……让学生在體验中得到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以习作为渲泄,保持阳光心态

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随时随地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