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式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之效果研究

2018-04-19郭晓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思辨能力阅读策略

郭晓娟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一直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具有自身优势,可节约师资力量与学校硬件成本等,但整体上呈现的是“费时低效”的状况,因此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尝试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融入小班研讨,期望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现状,优化精读教学。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访谈、测试并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此教学模式对学生词汇量、阅读速度、阅读策略、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诸方面均产生积极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混合式;阅读策略;思辨能力;效果

基金项目: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式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之效果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项目编号LRJG2016SS06。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我院学生的必修课,包括精读课程与视听说课程,本项目聚焦于精读课程,因为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工作中需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加之各种英语考试均把阅读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且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听、说、写与译水平的提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教育部于2015年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提出大学英语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级教学目标。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确定的,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与发展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并对单项技能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分别作了三个等级的具体说明。本项目只锁定阅读三等级。基础目标为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语言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与方法;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目标为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文献,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材料,理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较好地运用快速阅读技巧阅读篇幅教长、难度中等的材料;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阅读策略。发展目标是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较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恰当地运用阅读技巧。可见,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应通过词汇量的扩大、阅读速度的加快与阅读策略的掌握来实现。同时,基于思辨能力是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沿用大班授课模式,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整体性,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关注对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漠视学习策略的引导;只满足于学生的出席率,而无视学生的参与度;只夸口于学生身体的清醒,而不顾思维的沉睡;只关心学生知识点的考查,而轻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项目尝试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小班研讨,探讨该模式在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诸方面是否有积极效果,若有,具体效果怎样。

二、研究设计

1.理论依据

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中,大班是主阵地,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广度;小班研讨教学,又称习明纳(seminar),是演习场,以讨论与解答问题的方式解决大班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或棘手问题,是大班重要信息的集中深化,注重习得深度。小班研讨规模一般不大,班容量应小于30人,这能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流与讨论,其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授部分较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与分析。研讨内容提前分发给学生。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里仁学院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8与9、10四个自然班,共91人展开。平均年龄为19岁且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限为7年。

3.研究方法与工具

问卷调查分问卷一与问卷二。问卷一的设计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与学习期许展开,在项目进行之前组织学生匿名完成。问卷二旨在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评价,在小班研讨全部结束后及时进行。

结合访谈、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小班研讨概况

就大学英语授课规模而言,一个大班包含两个自然班级。即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方式中的小班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然班。关于每次小班研讨,两个班级在研讨时间与内容上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研讨地点与组织教师,即在两个教室分别由至少两位教师组织研讨。每个小班由英语课代表或班长依据学生积极性程度与成绩情况分为六组,确保每组都能完成任务,即每组都是混合式的,而且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参与、必须做展示。每次研讨分6个模块,每组4人,每组必须提前确定讲解人员3名,回答问题人员1名。一组讲完后其他组提问,由讲解组回答问题。其余组的任何成员均可提问。具体得分包括板书:1分;内容准确性:3分;语言表达:3分;时间控制:1分(每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提问:1分;回答:1分;在每组中回答问题的同学得分为讲解同学得分的平均分,而且提问分或答题分该组所有组员都可获得。

第一学期总共三次小班研讨,每次为2个学时,即90分钟。每次研讨涵盖6个模块,模块内容围绕阅读策略与思辨能力设定同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具体内容来源于大学体验英语一课一练教程与快速阅读教程。第一次研讨的6个模块为略读与细读;识别段落中心思想与主要细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针对性解释;句子或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句子或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外部相关因素。鉴于此次为第一次研讨,学生整体比较紧张,角色转换欠佳,无板书,讲错,超时,无人提问,负责回答问题的同学使命感弱化,最重要的是没有吃透材料,答案的给出无理无据,因此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基于此,教师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组织形式及每一个模块的核心精髓详尽讲解给学生,尤其是突出了学生存在的上述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第二次小班研讨的6个模块包括概念意义;命题意义与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做预测;做推断;应用型问题。客观而论,探讨的内容难度系数较大,特别是最后两模块。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探讨的情况优于上次,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所缓和,站在三尺讲台上基本能把控整个教室,错误率明显下降,最可喜的是注入了自我的理解,真正明白了模块的内容并能将其运用,有两名同学提问,因此得分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时间掌控得不佳而且组内分工欠合理。于是,教师肯定了进步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第三次小班研讨的6个模块包含分析型问题1、2、3与4;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该次研讨集中于较高层次思辨能力的培养,难度系数最大。学生尚能完成前4个模块的展示,后面两个基于答案是开放式的,因此同学给出的答案缺乏深度,只是泛泛而论。

第二学期也是共三次小班研讨,每次依然是2学时,各个模块的名称一样,但具体内容来源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题。由于本学期为第二轮的小班研讨,学生们对研讨的形式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整体情况有所改善,尤其是时间控制方面表现最佳,即每个组都能在规定的15分钟内完成展示。其次,表现较佳的就是提问环节,上个学期鲜有同学提问到这个学期同学积极提问彰显了学生开始思索与自主思考,而且无论是从提问的次数还是提问的质量上均有突破。这也有可能是由于题目来源于四级题,同学们比较重视。总之,尽管这个学期的题比上个学期研讨的题要难,但效果却胜于第一轮。所有的一切印证了这一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只要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他们就会为教师带来各种惊喜。

2.问卷调查情况。问卷一表明:88%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为课堂听老师讲解;85%的学生无预习习惯;70%的学生无复习意识,复习只是在考前进行;96%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及其它教学模式不了解;98%的学生不清楚思辨能力;86%的学生认为精读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90%的学生渴望在课堂中习得阅读策略;80%的学生希望扩大词汇量;92%的学生愿意跟老师进行“互联网+”英语混合式教学尝试。问卷二发现:95%的学生已对互联网+”英语混合式教学了解;80%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模式;74%的学生认为小组任务展示颇具有吸引力;60%的学生养成了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学生认为小班研讨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大、阅读速度的加快、阅读策略的掌握、思辨能力提升与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的比例分别为70%、71%、75%、63%与76%。可见,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

3. 访谈状况。笔者在项目进行前后分别在每个班级选取3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互联网+”英语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与认可度。项目进行前,10名学生均表示不甚了解或闻所未闻。小班研讨全部结束后,9名学生表明该模式对学生词汇量、阅读速度、阅读策略、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均有较大促进作用。

4.测试情况。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小班研讨分别结束后组织学生完成测试。第一学期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收获最大的是词汇层面的的题型,(1)使用三大提示信息猜词,包括针对性的解释,具体指定义、重述与举例;句子与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指反义词、同义词与因果关系;外部相关因素,具体包含常识、分析前后缀与合成词;(2)概念意义,即字典释义。通过这些策略知识型问题的准确率为85%。其次,略读与细读掌握得较好,获取文章中心思想的准确率为73%,提取具体特定信息的准确率为66%。但涉及到句子層面的命题意义与语境意义或篇章层面的做预测、语用意义、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与评价型问题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于是,第二学期的测试题偏重句子层面与篇章层面的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仅原有的词汇层面的准确率能稳步上升,而且句子层面意义的理解准确率也有所提升,为70%,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句子来解释原句并且基本能明确句子内部或句间关系,包括原因、证明、假定或解释,准确率为60%。篇章层面的做预测有所进步,能够做预测的同学为55%,语用意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准确率为58%,分析型问题中辨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准确率为71%,明确作者写作态度的准确率为75%,辨析某个表述或某个现象缘由的准确率为64%,区分事实与观点的准确率为40%,但应用型问题、综合型问题与评价型问题学生依然感觉最难,因为这些问题属于高级别的思辨能力。可见,学生的较高层次思辨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需长时间的积累方能实现。前后两个测试对比反映了学生的词汇量有所扩大,阅读速度有所加快,阅读策略有所掌握,思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及团队协作意识不断增强。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拟定的阅读基础目标,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达到发展目标或提高目标,尤其是阅读策略方面学生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运用体现了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本项目有利于优化目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变传统单向的填鸭式教学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给予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活动,视每一次课堂为属于自己的真正课堂。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了就学了,学了就会了的教学宗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运用目标语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英文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

五、结语

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虽本项目在研究设计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证明该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及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英宏.谈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师专学报,2012(5):64-66.

[2] 姚睿.优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84-185.

猜你喜欢

混合式思辨能力阅读策略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