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下水系分析规划设计

2018-04-19廉毅李沛豫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生态

廉毅 李沛豫

摘 要: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为应对伴随而生的各种城市环境问题,国家全面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的发展,建设“海绵城市”的口号越来越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全面启动海绵城市试点规划与构筑,其中水系规划设计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水系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海绵城市;水系规划;绿色生态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水系建设是指规划过程中,应统筹考虑自然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用水等水循环的各各环节,并考虑其关联性和长期性。林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在“7542”指标体系下,因地制宜,分级分项对水系建设作出整改规划。

水系梳理

水系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对水系的统筹梳理,建立起逻辑框架,便于把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以免“以小见大”,以偏概全。以林州市水系建设为例,将水系进行划分定义。

四级流域管理单元

在自然汇水流域分区的基础上,集合林州用地、道路规划布局、雨水管网布局,同时充分考虑控规管理单元划分,将林州市整体划分为四级海绵城市流域管理单元。

一级流域管理单元为市区主要汇流区域,分布为大型河湖、水系、沟渠,作为城市主要泄洪供水区域和生态调节区域。二级流域管理单位,分布有主要支流和水渠,作为林州次级蓄水调节区域,重点构建内部绿色通道系统补充进行水管理。三级流域管理区域为市区内补充调节区域,主要为老城居住区及工业用地区块,重点进行内部街道、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局部改造进行蓄水、滞水调节。四级流域管理单位为市郊内部调节区域,周边水系及核心绿地覆盖度较低,重点进行内部公共绿地建设,与区域协调构建海绵城市体系。

区域水系分级定位

将林州市的水系进行统计划分后,将海绵改造区域内水系进行重新分层,总分为三个设计等级,分别为自然河道:包括郊区河道建设与防护,城区内部河道改造;红旗渠河道:红旗渠的十二支渠水网构建;河湖:郊区河湖建设、湿地公园建设、公园湖、龙湖等改造。

分项方案

通过有效的梳理划分后,有针对性的分项解决就成为了主要任务。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而言,渗、蓄、滞、净、用、排六大方面始终是设计要点和目标,对此我们要重点抓好水循环的主线,分支布局,全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体系。林州市水系规划设计通过分级突破实现。

自然河道相关设计

1.1生态边坡改造设计

设计将河道驳岸改造成梯形或梯田式软质生态驳岸,可营造边坡的生物多样性,能有效保持水土及对地面径流截污以降低面源污染,保证河道行洪功能的同时打造美丽的河道边坡景观。

1.2提升公共空间价值

河道公园段结合蜿蜒河体进行滞洪设計,但在非洪涝时间又能提供亲水游乐区。通过洪涝期间提供完善的滞洪空间,提升城市滨河空间的自然属性,营造安全生态的滨水环境。通过完善河道周边的餐饮服务空间、健身区域以及极限运动区等,提升绿色基础设计的人文属性,实现商业价值。

1.3建立完善的水处理系统

利用天然水系、人工湿地水体充沛区作为雨水净化和调节的自然功能区,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水,改造人工湿地。

红旗渠河道相关设计

2.1水网体系打通

暗渠变明渠、死水变活水,把“灰色设施”变为“绿色设施”,建立城市水系,将红旗渠水系串联起来,流动起来。

2.2建立水岸缓冲

利用滨水的乔木、灌木、草本构建的不同植物群落带以及水岸的土壤、砂石等渗透性材料对雨水进行生态管理,在雨水径流最终注入水体之前完成对雨水径流的减速、渗透的减量和过滤净化作用。

同时,对相关管理部门建议:及时对河床进行淤泥清理工作也是有效保证河床清洁,实现无障碍流动的重要环节。

河湖相关设计

3.1河湖立体种植

大力种植本地植被,帮助湖岸走廊重建多样的植被群类,吸引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净化雨水,通过地势变化,植被种类呈现群组差异,根据植物不同高度、形态和颜色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

3.2水库缓冲区保护

利用区域内大大小小的水库及中心城区公园湖系统,消纳自身雨水的同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3水体中央滞留区

结合较大型的公园湖水,作为雨水滞留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同时,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片区内的雨水进行收集。

三、重点节点案例分析

以黄华河滨水带节点设计为例。设计在分析该区域水体的综合情况前提下,分级分层设计了一系列功能区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海绵城市循环水系统。其中包括四个主要点:滞:通过在黄华河和人民公园周边道路绿化带中设置植草沟,引导雨水排入河流湖泊中,滞留雨水径流,减少街道雨水管道的使用率;渗:公园和沿河景观步道采用透水性铺装,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河流和公园湖中;排:结合长安路和红旗渠大道综合管廊的布局,在绿地内设计湿塘设施,溢洪道与城市雨水管网相连,在暴雨时期,减轻城市雨水管网的负担,起到调蓄排水的作用;净:滨河取消水泥水渠,采用生态驳岸和生物浮岛设施,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总结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水系分析规划设计是基于对规划设计区域科学的进行统计分类分层前提下,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条件,围绕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的有效设计,以达到构筑完整的水循环体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