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和乐课堂初体验

2018-04-19郁晓潇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

摘要:学校以和合理念为核心建立学校和合文化。通过各方教育教学因素的共同合力,在多元融合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和生”“和处”“和爱”“和智”“和能”“和乐”的一代人。构建数学和乐课堂,扎实学生数学基础,注重数感的培养、夯实数学素养、提升学力培养。

关键词:和合文化;和乐课堂;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递的主阵地,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努力打造和合教育、构建和乐课堂,致力于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谈谈我在构建和乐课堂的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 乐学习,扎实数感培养

数感,实质上是一种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感悟,即对数的把握、理解和灵活运用。数感主要包括数量、运算结果和数量关系三个方面。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具备了辩证事物数量关系的能力,当有了一定的数量基础,学生在运算和结果分析方面也会有提升。

数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逐步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结合教材,寻找着眼点,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培养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有关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具体地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把握数的概念,从而建立数感。例如: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中,例2“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结果是:第一袋28千克、第二袋31千克、第三袋31千克、第四袋29千克、第五袋33千克。问: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这5袋的重量接近30千克,我追问“这5袋蒜头的重量都一样重吗?相差大吗?”引导学生分析初步感受样本信息与数据总体的内在联系,从而也使得接下来估算60袋蒜头有多重具备了更为明确的现实意义。再如,学习《认识面积单位》一课时,让学生估计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活动中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可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也可以用已经估计过的数学书封面来测量。在交流和测量的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

二、 乐交流,夯实数学素养

语言是人们按一定规则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就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语言,并逐步提高其掌握运用的能力。数学语言具有严密、准确、精炼、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等特点,我们应该将发展数学语言和学习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学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事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经验,根据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达自己懂得知识的过程,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首先引导学生一边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一边说:把一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三分之一,学生经历同桌互相说分一分的过程,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接着去掉盘子,给出8个桃,提问:你能拿出这些桃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动手操作过程,既加深对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又提升了分数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数学知识的途径之一,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已知条件与问题、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审题、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中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有效地幫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1,出示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再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能知道“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最后再练习完整地表述正确的想法及相关的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审题、整理信息,选择相关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三、 乐合作,提升学力培养

学习合作可以分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后探讨、互助合作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会在下面小声的说上一两句,但是不敢在同学面前说出来,我就先鼓励学生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一小组先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举手发言。学生这时候的回答显然是信心满满,甚至还有同学争着要补充或说出小组独特的想法。学生从“要我回答”逐步转变为“我要回答”,这种态度转变,应当给予他们大大的鼓励,使得学生乐于交流、思考数学问题,乐于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的合作,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本身,还有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

合作学习倡导已久,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力,提高学生学力?作为教师——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要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比如指向明确的问题,让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保证每个学生都不会闲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朝着目标信心满满地前进。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比如发现小组中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那么教师应该及时与他交流讨论,并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交流思考,给予鼓励和善意的引导。

总之,和谐快乐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扎实数学基础,提升学力。我还将在教学中继续摸索构建和乐课堂,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乐于学数学。

参考文献:

[1]钟玉坤.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7(4).

[2]汤永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郁晓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浅析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