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
2018-04-19李艳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最重要科目之一,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初一年级学生是抽象思维的萌芽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从初一年级抓起。
关键词:数学;几何证明;教育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考虑问题还倾向于知道结果就好,而对于探求结果的这一逻辑推理过程几乎略过。针对学生特点,七上的课本先从小学阶段的代数计算过渡到有理数,代数式的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形象思维,逻辑推理。在学生有了初步形象思维以后再进入几何的学习,由浅入深,而非一蹴而就。
以平行线的教学为例,从认知结构的角度,这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具备了平行问题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考虑这几点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结论。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解决问题。③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期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只有知识点掌握清楚了,才能进一步进行几何过程的书写。通过例题进一步规范书写。
例如,《平行线的性质》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如下例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几何题的书写过程。首先,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仅仅记住、理解而已。我就设计了例1帮助学生先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例1填一填:如图
(1)∵a∥b(已知),∴∠1∠2()。
(2)∵a∥b(已知),∴∠3=()。
(3)∵a∥b(已知),∴∠2+∠4=()。
如果說例1直接就是三条性质的翻译的话,那么例题2的设计就是希望学生在两种语言的转化中灵活应用新知识,既学会用几何语言书写又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例2如图,
(1)∵AD∥BC(已知),
∴()+∠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AB∥CD(已知),
∴∠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AB∥CD(已知),
∴∠A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D∥BC(已知),
∴∠A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以上两道例题以填空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几何题的书写模式,接下来的例题3就希望学生能独立完成了,由于需要学生独立书写,所以题目难度不宜设置太大,3,4句的书写过程就够了。
例3如图,已知直线a∥b,∠1=50°,求∠2的度数。
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对于还没掌握的同学不妨通过变式进一步模仿学习,在熟悉简单的几何书写过程以后可试着加入一些难一点的问题,以达到熟练掌握本节内容的目的。总之,学习几何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后续题目的设计完全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于老师所教授的几何知识,各种定义定理仅仅是记住、理解而已,中等生对该部分的综合应用肯定是很不熟练的,整个推理过程很难独自完成,很难做到有理有据的推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对新知识接受快的同学能够模仿书写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思维阶段有关,七年级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所以对于几何的推理过程很难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练习,从模仿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才能够独立书写。
作者简介:李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培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