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三作文课堂增添点活力
2018-04-19高照璘
摘 要:高三作文课堂存在缺乏活力现象,源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教师指导的抽象和单一以及写作行为本身的长期性。教師应该从范文分析、重温高考作文评卷标准、引导学生用典型材料诸方面改变此现象。
关键词:高三;作文;活力
作文贯穿学生语文学习始终,学生从开始的遣词造句、片段练习再到整篇训练,十几年如一日,不断的重复。到了高三,对这些被语文老师乐此不疲的方法学生早已厌倦,作文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消极被动和无奈,虽然老师精心指导方法,但学生早已为自己的作文发愁了。老师讲的不可谓不周到细致,但学生总提不起兴趣,被动听完后,作文还得自己绞尽脑汁去写,作文课堂缺乏扎实而有效的指导,效果并不乐观。面对如此现状,本文以为,应该从新的角度和思路上去拓展方法,给高三作文课堂注入积极主动因素,让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乐于表达。
出现如上消极被动状况并非朝夕之事,究其原因,本文有以下方面的思考。
一、 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做文章是苦差事,学生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非得下一番苦工夫不可,除要经历思想的艰难历程外,单就时间概念而言就比做一道其他试题要长久得多。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感受到作文的枯燥乏味,很少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情感流淌的愉悦,因此视作文为畏途,把作文当负担。学生从内心深处想改变这种状况,想在作文课上吸收点新鲜成分,让自己在轻松中完成作业。这是主体情感需要的迫切性,作为主导作文课堂的教师应该有义务为学生作文激发信心,为作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 作文课指导抽象和单一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每位语文教师对此认识清楚,并且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和心血,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从作文理论到审题思路,从确定立意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组材到语言运用,从基础等级到发展等级,不一而足,周到细致。但就实质而言,仍然是从概括到概括,从抽象到抽象,只解决了学生作文的方向和框架的问题,丰满和形象的作文内容还得靠学生自己去落实。学生厌烦这种抽象而欠具体、理论而不实际的套路指导,便对此消极而不热心,只是被动应付而已,作文课堂谈何轻松自如。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渗透,语文教师也为作文教学注入了现代技术的因素,展示观点更方便,引入图片更直观,搜索材料更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也马上消失,学生依旧对此失去依赖,不怎么看好了。
三、 写作行为本身的长期性
学生一入学堂,专门的整篇作文活动和预作文活动(如遣词造句、片段练习等)就开始走进作文课堂,期间教师不知教了多少作文方法,分析了多少次作文得失。也许高中老师上的那节作文指导课,学生在初中或许在小学语文课上已经领教了,试想一下学生的心理会如何。到了高三的作文课堂,学生的这种思想会更加突出。那么面对高考作文的学生,就迫切需要联系其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教学,为这个特殊时期和特殊对象的作文教学增加点积极和有效的因素,让高考考场作文扎实有效。
如何让高三作文课堂积极有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些工作:
(一) 范文分析
学生经过对作文的苦心经营,迫切需要知道本次作文到底如何写,别人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为满足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想看看别人的作品,范文欣赏正好可以充当此角色。
首先是范文的选择,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同学的习作,这样的作品学生最迫切知道,尤其是每次阶段考试时的考场作文,更有吸引力。二是相关的优秀习作,即见之于习题答案中的同题优秀文章,这类文章经过发表者加工润色,各方面更加成熟,示范性强,指导意义较大。
其次是对范文如何分析的问题。范文的分析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以本次作文重点进行,或结构或行文或立意或选材,教学计划到哪里,就分析到哪里。通过范文的解剖,让学生具体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何处,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二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示范,给学生开拓思路,开阔眼界。审题出现偏差的问题,文章缺乏典型材料的问题等,都可以拿来做示范教学。有次诊断考试作文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大部分学生写得很空洞,有些甚至写成了政治课中的意义条文,看起来学生难以找到典型材料;但有个别同学却在典型性上做得很突出,从唐诗宋词到笔墨纸砚,从吃喝穿戴到乐器古玩。有一位同学甚至写到了艺术大师冯满天对民族乐器(中阮)的痴迷与贡献,足以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如此范文,学生觉得具体、亲切、新鲜,易于掌握,有指导性,因此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我们从学生的喜形于色中感受到了高三作文课堂新的活力。
学生爱听来自同学的作品,尤其是自己做了但意犹未尽的同题优秀习作。因此教师在讲授范文时,要坚持大加赞赏的原则,不怕有点夸张的赞誉和欣赏。特别是遇到文笔犀利有丰富表现力的地方,不妨提高语调,充满感情,重复朗读几遍,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也有愉悦感,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迎头赶上、写出好作文的欲望。有几次,本人这样做了,下课后,这些文章被同学们争相传阅,同学们的认同感和这篇文章作者的喜悦感可见一斑,让感染在作文中发挥了效力。
(二) 重温高考评卷标准
作文教学,从教学的终极目的上讲,是要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但就高考作文而言,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与文学创作又有区别,这个区别的标准,就是高考作文的评卷标准,也就是明确地印在每年高考参考答案后面方框中的条款。考场作文教学,必须遵循这个标准,尽管高中三年的教学中对学生有要求、有指导,但学生中存在遗忘的现象。临近高考,有必要再重申、再学习、系统化、明确化。
首先,要借助作文讲评,与学生一起阅读各条款,并要求学生对照作文检查思考,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要点范围,从大的主题结构到小的用词造句,甚至文面、题目、标点、错别字等都要涉及。既要明确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知道发展等级的内容。尤其是发展等级的内容,学生容易忽视,要多强调,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或立意、或用材、或造句,争取在绝大多数平常分数中做到特殊,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拿到相对或尽量较高的作文分。其次,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认真落实。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对作文的完成满足于成文就好,而无表现发展等级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影响了作文能力在高考中的发挥。同时,重温评卷标准,也对学生强化了考场作文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考前作文的积极性。
(三) 引导学生用典型材料
高三学生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已基本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考场作文结构模式,结构已然定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典型材料,没有或很少有让读者信服的论据来支撑文章的观点,材料鲜活就更是难以做到了。养成了心理陈述式的、观点重复式的、泛泛而谈式的作文风气,极大影响了文章的效果。究其原因应该是整天搞试题训练,无暇阅读无法积累多的素材,便形成了这种空洞的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就必须用作文课堂来为学生补上这个缺陷,强化学生运用典型材料的意识。
为达到目的,我从如下方面入手解决:1. 课堂上审题时,抽部分学生想一个材料讲出来,带大家积累材料;2. 要求学生在议论文中必须用原题材料,写完后自查;3. 范文讲评时作为重点分析,不但大加赞赏材料的恰当,更要求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印象深刻。4. 平时训练要求至少用两三处名言警句;5. 课外补充印发精选的作文素材,让学生阅读记忆,并有意识在作文中运用,用得好,使人耳目一新的,多表扬鼓励,号召大家学习。好材料中的新鲜因素从根本上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写作积极性。
高三的作文教学不可轻易怠慢,作为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设法让学生乐于写、善于写,始终处于对写作的兴奋状态,这才是高三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教师只要多做努力,就一定会在作文分数的提高上有所建树。
作者简介:高照璘,甘肃省武威市,古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