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2018-04-19董莎莎
董莎莎
2018年1月3日深夜,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村委会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两户贫困户饮水水源已找到,道路施工正紧锣密鼓进行,协调区国土房管局与施工方进一步完善年华村2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和加宽排水沟问题,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办妥……”
忙碌了一天的沈小将整理着最近的扶贫工作记录。作为年华村的“第一书记”,从2017年9月驻村以来,他的微信朋友圈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几乎全是他和同事带着群众脱贫致富的记录。
“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才能干群一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沈小将说。
和沈小将一样,大进镇的各驻镇、驻村工作队按照“下得去、蹲得住、融得进、干得好”的要求,坚持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把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干部驻镇、驻村天数人均达到每月26天,远超规定的每月2/3时间。
“把群众的所思所盼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用心用力推进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驻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说。
“志、智”双扶
2017年12月28日,开州区大进镇紫金村。
“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 扎实推进精神扶贫——开州区大进镇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举行。
“我认为人不怕困难,就怕志短,不怕贫穷,就怕懒惰。”新元村“致富之星”陈永开羞涩开讲。
这个看起来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身上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后,陈永开不甘心一直戴着“贫困帽”。
这几年,陈永开在扶贫政策帮扶下艰苦创业,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养蜜蜂。如今,他不仅如愿摘掉“贫困帽”,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典型,日子越过越甜蜜。
随后,天宝寨村胡云见等3名脱贫光荣户也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励了现场群众。
“穷不怕,就怕没有志气!听了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关键还是要靠勤劳的双手致富。”紫金村村民唐纯春深有感触地说。
接过唐纯春的话,同行的村民李支平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想口袋鼓起来,首先自己要转变‘等靠要思想,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放开手脚干。”
自从驻村以来,各驻村工作队从宣传发动入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利用院坝会、田间会、入户宣讲、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拔去思想穷根,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天宝寨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治理行动,积极扭转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文明风气。
紫金村通过在全村开展“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邀请当地致富能人“现身说法”,有效激发了群众的产业发展热情。
…………
2017年9月以来,全镇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以十九大精神宣讲、扶贫政策宣传为主题的文艺演出50余场,召开院坝会310余次。
“两个精准”
“走,廖主任,到贫困户屋头去。”元旦过后第一天,天宝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喻世兵提着包,和村干部又进村了。
从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起,喻世兵就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全村在家的78户贫困户,基本摸清社情民意。
同时,喻世兵还组织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分别到6个组召开院坝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宣传扶贫政策。
“要实现精准脱贫、精准帮扶,这些田坎上的事情不能在办公室解决,要群众认可这支队伍,不是靠‘耍嘴皮子就能得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喻世兵说。
于是,喻世兵带着队员吃、住、干在村,风雨无阻。
走累了,就在老乡家歇口气、喝口茶;天黑了,就借宿在老乡家,与老乡攀谈,询问一下家庭情况,了解一些具体需求。
围绕精准脱贫、精准帮扶,各驻村工作队实行队员划片包组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户到人。
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坚持解难事啃难题,用真情换真心,尽心竭力帮助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集中入户核实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根据不同致贫原因,“一户一法”制订帮扶计划,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挂单推进,限期完成。
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争取团市委投入20万元资金,作为红旗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的股本,让贫困户参与保底分红。
杨柳村驻村工作队员唐和团帮助农户销售高山萝卜22.5吨、土豆2吨、蔬菜1吨。
…………
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扶贫兜底政策、普惠政策。各村累计为贫困户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和小额扶贫贷款300万元,兑现异地扶贫搬迁资金272.8万元,发放到户扶持资金76.38万元。
“一村一品”
2018年1月4日,大进镇新元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新元村“第一书记”陈蕾安正跟农户交谈,跟踪“企业+农户”模式的推进情况。
着眼于中药材的良好发展势头,新元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本村地理位置优势,积极配合区、镇,引进重庆天圣药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玄胡和北五味子。
最近两个月,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协调农户与该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商定流转时间为8年,流转价格为每年每亩300元,该产业流转土地惠及30余户。
目前,新元村1组农户仅2017年11月、12月在该项目上的务工收入就超过3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左培秀、左后富务工收入达到3000余元。“下一步,该项目还将辐射周边,带动更多农户种植中药材,解决当地农户就地务工问题。”陈蕾安说。
紧紧围绕全镇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各驻村工作队把规划项目落地和產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群众发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各村实际探索产业与农户之间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产业从“纸面”变成现实。
双龙桥驻村工作队精准定位产业项目,栽种油茶1000亩,邀请重庆琥珀茶油有限公司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就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生长环境、技术要求等深入论证,确保产业能见实效。
杉园村大力推进“三变”改革,以农户土地折现、现金入股的形式,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党参、厚朴、黄连等中药材2000余亩,惠及54户贫困户、29户非贫困户……
支部引领
元旦后,2018年的第一场雪把大进镇装点得银装素裹。
寒冷的天气并没有挡住年华村脱贫的脚步。离年华村茶园整治现场不远的山地边,持续传来村民的欢笑声,他们正结伴栽种柚子苗。
“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一起帮我们想办法,带着我们搞产业,要是自己还不努力真说不过去。”正在栽种柚子苗的村民包中翠高兴地说,党委、政府不但免费给村民送树苗,还支付工钱,所以她把家里七八亩田地全栽上了柚子苗。
“我自己家已经栽完了,现在来帮别人栽,每天能挣七八十元钱。”村民吴升芬说。
年华村除了培育茶叶、红心蜜柚外,还培育了李子等产业。
“基层党支部就是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只有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才有稳定增收的渠道。”沈小将说。
各驻村工作队把指导村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一起学、带着干、外出看、建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抓发展、促稳定、带队伍各方面能力,着力将村“两委”打造成“不走的工作队”。
紫金村、新元村邀请区级党建指导员到村里上党课,组织全村党员观看党建工作电视片、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年华村、红旗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前往贵州省学习茶旅融合、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开阔眼界。
天宝寨村、双龙桥村通过把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高中毕业生等发展为本土人才,为村“两委”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