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立刻叫出我名字的老师
2018-04-19冯永平
冯永平
元月上旬的一天,忽然看到微信群里北京的同学发来一条噩耗:许乃妍老师已在北京仙逝。岁月的洗练,我已练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性格,轻易不流露喜怒哀乐,但这回却忍不住内心的悲伤,静伫无人处,眼里溢满了泪水。是思念,是悲伤,更是一种师恩未报的遗憾。
三十多年前,我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中文系。许老师是语文教学法专业课老师,她系著名报人、作家、翻译家许君远先生的女儿,身上自有名门之后的气质。许老师个子娇小,有些发白的短发,一身干练灰白色的衣着,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那时上课,讲台上没有投影仪、电脑、扩音设备等,全凭每一位老师极尽心力地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并讲解。我们中文系85级五个班级的同学都集中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人很多。
许老师讲课时,课堂上鸦雀无声,一百多号同学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着许老师用她那略带上海味的语言,给我们讲解教学法课程中的课艺精髓。
许老师讲课时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将一堂枯燥的教学法课讲得津津有味。我们这些学生,包括其他系的,每当快到饭点的前夕,哪怕还有10分钟,只要听到有班级下课的声音,就会着急起来,生怕晚了饭点。我记得在许老师的课上,很少有同学急着要去吃饭拍桌子的,许老师总是和蔼地安慰我们说,不会耽误我们去吃饭的。
许老师课教得非常好,同学几乎没有逃课的。因为许老师一直理解我们,关心我们,所以在我们中文系内外口碑都很好,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尊敬她,就连毕业多年的学生,还不忘称呼她一声许妈妈。
是的,许老师在教学上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热情地辅导我们作业,一丝不苟地指导我们撰写实习教案,帮助我们纠正教姿教态,在生活上也像慈祥的妈妈一样,热情关心每一个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
我没有参加由许老师带队的实习小组,但她仍然清楚地记得我这个不起眼的学生。一次,我迎面碰到了许老师,她立刻就叫出了我的名字。我很惊讶,因为我们这么多的学生,要一个个地记住名字,着实需要一个好记性。而我上课时又喜欢坐在后面默默无闻地听讲。应该是出于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重视,才让许老师记住了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
毕业实习之后,学校很快就放假了,我和几个准备考研没回家的同学在宿舍里紧张复习着。学校放假了,食堂也放假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外卖,何况我们几个同学的家境一般,也没有到外面饭店就餐的资本,只好偷偷地在寝室里自己做一点儿,还常被防火检查人员抓住“现行”没收餐具。于是我们经常泡一碗方便面了事。复习累了,就在空旷的校园里独自逛一圈,再回到寝室继续复习。
一天,寝室忽然传来敲门声。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满头白发仍精神矍铄的许老师。她得知我们几个同学留校复习的情况后,不顾漫天寒冷,亲自来学校叫我们去她家里,说要给我们做八宝饭(那时我才知道世上还有美味的八宝饭)。经不住老师的热情邀请,我们去了许老师的家。其实我不是第一次去老师的家了。许老师教我们课时,很多同学都被许老师叫到家里过,既商量实习教案,其实也是老师借此机会给我们做上一顿海派风味的美餐,犒劳我们这些辛苦学习的、像她孩子一样的学生。
许老师看到我在经济上有些许困难,就主动让她的爱人,也是教我们古汉语的李老师想办法帮助我一下。恰好当时李老师负责古汉语自学考试判卷任务,他就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勤工俭学。这在当时可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很多人想参与而不得的事情。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不仅是有了收入,更是在寂寞寒冬里感到春天般的暖意。两位老师激励着我知难而上,使我最后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说真的,当时虽然二十好几的人,还是不谙世事,心里对每一位教我们的老师充满了感恩之心,却不知怎样才是最好的报答。其实每一位像许老师这样学高身正、有爱心的人,只是希望学生都能像小鹰展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何尝想过我们去报答呢!
后来,我来到南方工作,许老師一家也搬到了北京。这些年来,心里总是惦念着亲爱的老师,总以为交通便捷,随时可以去看望。怎奈绿水长流,时不我待,今日一朝痛乎哀哉,已成永诀。
不胜唏嘘。唯有一诗,以表我哀:斯人已逝,音容犹在。长歌当哭,长志我哀。愿天国的光辉永照耀老师的善良和高贵。
编辑 若鱼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