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4-19张茜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救助

张茜

摘 要:针对中国贫困问题,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这就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渐完善低保政策、医疗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精准扶贫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曾经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这与我们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标志性指标,党的十九大也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明确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

2013年,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这相较于以往粗放式的扶贫方式,采取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方式。长期以来,旧式扶贫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质量、低效率的问题。谁是真正的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样有针对性的帮扶,帮扶效果如何,这些不确定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以致于出现了“每年都在扶贫,每年都处于贫困”的局面。因此,扶贫必须“精准”。习总书记针对此专门提出了扶贫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通过国家的努力,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全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可以说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联系

脱贫攻坚是一个社會的责任,单靠政府某一个部门、某一项政策很难保证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涵盖人们医疗、救助、福利等在内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必然首当其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助推 “精准扶贫”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体系下产生的,有着一段长期的发展经历。 现如今,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包含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内容,对于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标准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都起到了实质性地保障作用。

(二)“精准扶贫”巩固了社会保障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贫困主体看,残疾人、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是这些“硬骨头”的主要人群。“精准扶贫”在帮助他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温饱后,能够提升部分人群的劳动能力,提高其生存发展的基础。使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低保的序列自然的退出来,靠自己的力量逐渐摆脱贫困。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劳动力,遏制了“福利依赖”的思想,巩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果。

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要做到“精准扶贫”的保障,必须从多方面出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出发。

(一)发展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精准低保

社会救助政策是当下制度化程度最高,实施范围最广的反贫困政策。其中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政策是反贫困政策的主体内容。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要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精准地确定救助对象,这关系着能否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如果通过造假数据或不深入的数据调查使本应享受救助的家庭获得不了,那救助政策就无法起到保障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和完善低保范围,另一方面要在精准对象上下功夫,完善审查程序,对照国家的标准对申请者家庭的收入、财产及支出进行全面的审查,争取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不落,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取,据实发放低保金。同时还要及时关注低保户的动态发展,一旦不再符合标准就不再发放,留给更需要的家庭。

(二)完善医疗保障政策,防止因病致贫

在我国贫困人口中不乏贫病交加的情况。原本正常的家庭因为家庭成员生病、生大病而一夜致贫的现象经常发生,这就对我国医疗保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保率,提高贫困对象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以及大病报销比例。要扩大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的救助范围。既要帮扶低收入的贫困人群,又要顾及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贫困人群、需要承担高额医药费用的重病人群,保障所有弱势贫困群体健康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多方位的社会保障模式

精准扶贫应当是一项社会事业,要调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贫困弱势群体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帮助,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关怀,能力上的培训,因此要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残疾人联合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群体组织参与到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来。给予贫困群体心理上的疏导,以“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其提高自身反贫困的能力,并通过政策的宣传帮助其获得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使个人与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逐渐脱贫。

参考文献:

[1]高妍,伊全胜.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社会保障之关系.知与行.2017,(3):45-48.

[2]李泉然. 精准扶贫视阈下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 中州学刊. 2017 (1)

[3]祝慧,莫光辉,于泽堃.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 农业经济.2017(1)

[4]刘建生,陈鑫,曹佳慧. 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6(27)

[5]谢鹏飞.精准扶贫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的研究.公共政策.2017(5)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救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水下救助抢险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