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接受监督成为自觉
2018-04-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让接受监督成为自觉,是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一种硬约束,更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新考验。养成一种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对于国家公务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对待监督?怎样接受监督?本期主题沙龙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些每名党员干部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国家公务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扭转固有认识,由被动变主动,由抵触变配合,把监督视为温暖的阳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接受监督不仅要成为常态化,更要从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创新,让权力在监督的阳光下行使,让干部在监督的阳光下成长,科学进行“光合作用”,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养成在党纪国法的约束和监督下干好工作的好习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任伟勃(铁岭市)
我是一名来自乡镇的公务员,工作中我体会到,加强对村级小微权力的监督特别重要,因为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其一,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确保用权方向正确;其二,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内心认同监督,真切地把监督当成一种关心;其三,加强制度建设,例如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公开群众举报电话等。唯有监督好离群众最近的党员干部,才能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怀书(鞍山市)
多年前,南京市街头设立了一块巨幅广告牌,上写:“您现在回家吃晚饭还不晚!”旁边还配有一行小字:“廉洁自律也许与晚饭有关。”这块温馨的警示牌,对领导干部可谓“爱之深深、情之切切”。这种监督领导“嘴上的腐败”,宣传和营造反腐倡廉的氛围,让所有人都印象良深,为之触动。
——杨方(保定市)
作为一个私营企业负责人,我常与政府机关打交道,我切身体会到,党的十八大后各机关单位“八小时内”的监督已经制度化、规范化。下一步,应该重点建立并执行针对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外”监督制度,如节假日活动报告制度、巡视监督制度、外出活动报告制度等,唯有把监督做得更深入,才能使权力得到更加规范的行使。
——盖井云(朝阳市)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出自清代官员叶存仁,这一名言鞭策、提醒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要端正思想,摆正心态,在平时的工作及生活中认真、虚心地接受党和人民对我的监督,这不仅仅体现着党和人民对我政治生命的关爱,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关爱。这些都会督促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
——刘玉清(沈阳市)
如果说纪律是为了约束行为,那么监督是为了提醒思想上不要跑偏。当监督成为自觉,那么一切都成为自然。我是一名党员,以前上班下班总是满口埋怨,积极性不高,但是我身边有很多老党员,在他们的监督和鼓励下,我的消极情绪慢慢消失。现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已经成为自然状态。
——林楠(大连市)
让监督成为自觉,就要慎独自律知敬畏。工作上要自觉按照权力运行规则办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时以党规党纪提醒自己,不断增强用权透明度。要做到慎独,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保持清醒,敬畏法度。要把纪律挺在前,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张亮(阜新市)
国家公务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与监督者交谈、交心,努力去克服自己的不足,通过监督来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只有这样监督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宋国柱(通辽市)
党员干部必须正确看待监督。第一,党章明确要求,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权力理应受到人民监督;第二,历史证明,缺少监督的权力就有可能被滥用,而滥用权力一定会受到纪律和法律制裁,因此,监督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第三,加强监督是从严管党治党,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必然要求。
——马嘉恩(大连市)
如今,如何把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责任落到实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很多基层党组织忽视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了解监督的职责和权限,甚至连最基本的提醒谈话、诫勉谈话都流于形式。要抓好基层党组织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使监督常态化,使党员干部习惯于被日常监督管理,必定会推动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韦淑瑰(黑河市)
如何接受监督,怎样接受监督?第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第二,要严守纪律,率先垂范。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积极同各种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第三,要自觉接受监督,秉公用权。要在监督下开展工作,扎实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杨昊(乐山市)
作为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接受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以此为镜,警醒自律,不触红线,守住底线。加强执纪监督,充分认识到政治巡视巡察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养成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虚心接受组织和群眾的监督。
——张艳(东港市)
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自觉接受监督大有裨益。其一,有利于工作上科学决策。在监督的环境下,作决策就会少一些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其二,有利于个人健康成长。“紧箍咒”念频了,约束多了,就会更加自觉地按规章制度办事。
——秦中亮(沈阳市)
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监督部门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章党纪党规等内容,增强自觉自律意识,大力推进首问负责制,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及风清气正的党风环境。扩展外部监督渠道,党政各级部门要开通微博、微信、举报电话等,让监督渠道全面畅通。公开部门的权力清单事项,让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接受监督成为常态。
——刘永革(本溪市)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培养,把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把同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爱,时刻警醒自己、把控自己、完善自己,远离“红线”“雷区”,时刻牢记“人民公仆”这一角色定位,才能对得起“小家”和“大家”,才能不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李圣(辽阳市)
党员干部应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对待监督。要深刻理解监督是校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准星”。准星偏移的枪是打不准目标的。党员干部要像平时喝水吃饭一样对待和接受监督,只有这样,党的肌体才会永远健康下去。
——李晓波(秦皇岛市)
对党员干部来说,自觉接受监督是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适应新常态,思想上要有“高线”,以廖俊波、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在严管厚爱的环境下干好各项事业。
——王家胤(铁岭市)